萬物皆可直播的時代,網絡主播幾乎成爲每一塊電子屏的常駐嘉賓。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職業網絡主播數量已達1508萬人,“80後”“90後”佔比超過一半。
今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統計局正式增設網絡主播爲國家新職業,標志網絡主播的職業身份在“國家確定職業分類”上得以確立。
職業主播超1500萬人提供規模化就業機會
從2018年直播電商興起,直播行業开始爆發出當前的帶貨力;2021年,直播漸漸變成一種基礎性的功能或服務的趨勢,探店主播、汽車主播、泛知識主播、戶外主播……各行各業的主播百花齊放。
《2024網絡主播新職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職業主播數量已達1508萬人。網絡主播爲越來越多人提供了規模化的就業機會和職業選擇。與此同時,直播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據公开報道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我國直播行業的人才缺口爲1941.5萬人。
如今,一個人、一部手機,呈現出一幅幅具有活力的新就業圖景。他們熱愛生活,充滿生命力,讓平凡的生活不再平凡;他們活躍在田間地頭,讓數字技術成爲新農具,築起農產品的高速公路;他們深入產業帶,爲各行各業注入新活力,讓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連接。
●點亮演藝夢想小屏幕成就大舞台
线上演出和文化傳承的新路徑,爲演藝人員提供了新舞台。直播間已然成爲越來越多文藝工作者進行才藝展示和线上演出的舞台,其中不僅有大量的民間藝人、演藝愛好者,還包括了衆多藝術家、專業演員和文藝表演團體。民間文化登上大衆舞台,讓越來越多演藝從業者擁有了更廣闊的舞台和向上的發展空間。
畢業於音樂院校的“琵琶疊疊”,自小對於琵琶有着濃厚的興趣,然而由於琵琶這類樂器偏小衆,她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定位。直到朋友推薦,“琵琶疊疊”开始嘗試在快手直播彈琴,出乎意料的是,首次直播便漲粉超過5000。隨着獲得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和關注,“琵琶疊疊”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努力方向,她希望能夠將傳統樂器之美分享給更多人。
除了專業的演藝從業者,還有很多人在短視頻直播平台成就職業夢想。來自四川的彝族少年樂隊“拾光者計劃”通過直播帶領彝歌走出大涼山,研究生就讀於中國音樂學院美聲專業的音樂主播“大師姐”通過直播追逐音樂夢想。此外,國家大劇院、北京演藝集團、中國交響樂團、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等文藝院團均與直播平台達成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文藝演出直播新生態。
●黃河泥變“金疙瘩”“中國泥塑第一村”煥新
在河南省鶴壁市浚縣伾山街道西楊玘屯村,絕大多數村民都會捏泥咕咕。古黃河曾流經西楊玘屯村,厚厚的泥沙在古道上沉積下來,泥咕咕便是由黃河沉積泥制成,是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工藝美術品。
泥咕咕的制作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2006年5月20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泥咕咕位列其中。
上世紀90年代开始,西楊玘屯村很多村民加入“打工大軍”,堅持做泥咕咕的,只剩老人和婦女。1989年出生的朱付軍,也曾是“打工大軍”中的一員。2017年,他因腿部意外骨折回村發展,2018年9月,發布的第一條視頻作品“泥塑拖拉機”播放量就達到了千萬。迅速銷空了村裏藝人制作的200多件泥咕咕。
朱付軍的積極探索,帶動了一批年輕人回鄉就業創業,一個個非遺文化的優秀傳播者,讓“中國泥塑第一村”換新顏。紅磚蓋的平房沒了,一棟棟樓房拔地而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沒了,雙向四車道的公路取而代之。留在村裏發展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外出打工的人陸陸續續回村,在短視頻和直播平台的推動下,西楊玘屯村的黃河泥現在成了“金疙瘩”。
●導遊變身網絡主播推動地方文旅出圈
周天送是一名旅遊主播,網名“張家界旅遊接待周導”。做過多年導遊的他在快手上拍攝視頻介紹張家界的自然風光,冬天的雪景、樹上結的冰、清晨的雲遮霧罩,大家非常喜歡,目前粉絲已超過300萬。幾年下來,他开通了近3000場直播,作品累計近7000條。
通過短視頻直播平台,周天送帶大家雲遊張家界、分享自己的農村生活以及帶貨當地農特產品,每場直播的觀看人數基本都在5萬人以上,累計觀看超億人次。如今,有越來越多像周天送一樣的旅遊主播,通過直播推介張家界的美景,帶動了張家界旅遊的熱度,爲宣傳湖南文旅和鄉村振興做出了積極貢獻。
●鄉村振興走好“最後一公裏”助農主播成爲特色力量
紫皮獨頭蒜是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特產,雖然剝皮方便,營養價值高,但苦於不知名而“賣不出去、賣不上價”。賓川姑娘晏林英大學畢業後返鄉創業,通過拍攝快手短視頻,在助農產業型主播賽道大放異彩。2023年,公司整體銷售額將近一億元,電商銷售額佔比達70%。自此,紫皮獨頭蒜加速走向全國各地餐桌,不僅幫助家鄉提升收益,也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的良性發展。
隨着短視頻直播平台的發展,直播電商成爲推動農產品上行的重要抓手。從短視頻行業起步之初,鄉村中就有一些嗅覺靈敏、敢於嘗試新鮮事物的青年,用短視頻的形式記錄自己的生活。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實施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縣域電商直播基地建設,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支持打造鄉土特色品牌。
工作強度大但時間靈活收入水平整體“看漲”
網絡主播的工作狀態是什么樣的呢?收入情況如何?
50多歲的退休職工吳姐,如今的職業身份是本地生活主播,通過直播和短視頻,她意外收獲了許多老年人的關注和喜歡。做探店達人半年,她的交易額從一兩萬到了20多萬,拿到的傭金也從兩三千漲到了一萬元。
調查顯示,六成以上的職業網絡主播每周直播四天以上,其中每日直播的職業網絡主播佔比爲54.3%,每周直播5-7天的職業網絡主播佔比爲29.4%,每周直播3-4天的職業網絡主播佔比爲22.2%,每周直播2天的職業網絡主播佔比爲22.4%。大多數職業網絡主播的工作強度較大,但也有部分主播選擇了較爲靈活的工作安排。
盡管網絡主播的收入水平參差不齊,但整體呈上升趨勢。報告顯示,八成以上的職業網絡主播平均月收入在8000元以下,但也有部分主播的月收入超過兩萬元。
網絡直播的內容生態日益豐富,涵蓋了娛樂、遊戲、體育、知識、教育、生活方式等多個領域。74.8%的職業網絡主播愿意長期從事這一職業,他們對直播行業的前景充滿信心。網絡直播平台也在不斷引入優質內容創作者和主播,提升內容質量和多樣性。
職業化專業化趨勢明顯濫竽充數者將受制約
展望未來,網絡主播的職業化、專業化、多元化趨勢明顯。職業網絡主播的工作內容貫穿了直播前的需求分析、內容策劃、備稿腳本准備,直播中的IP形象塑造、價值內容呈現、組織互動活動,直播後的數據統計、分析優化等全鏈路,形成了一套相對系統的工作流程。網絡主播的職業背景也日趨多元,涵蓋了演藝、教育、科技、文化等多個領域。
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網絡直播行業也在不斷創新。直播平台正在積極探索新技術的應用,如高清直播、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以提升用戶體驗和互動性。直播平台也在加強內容審核和管理,打擊低俗、違法等不良內容,維護良好的內容生態。
除了傳統的打賞、廣告等盈利模式外,直播平台還在探索電商直播、知識付費、會員服務等新的商業模式。這些新的商業模式不僅爲直播平台帶來了更多的收入來源,也爲用戶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消費體驗和服務。
近七成的職業網絡主播對從業滿意度較高,但也有部分主播表示面臨競爭壓力大、收入不穩定等問題。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爲職業網絡主播必須面對的挑战。
值得關注的是,個別濫竽充數者傳播不良信息,污染網絡生態,敗壞行業名譽,是直播平台治理繞不過去的難題。網絡主播成爲新職業,既要轉正也要轉型。政府部門、短視頻平台和行業協會已經聯手行動,建立獎罰分明的管理制度,營造積極向上的直播氛圍,助推行業規範化發展。
文/北青報記者 陳斯
標題:網絡主播獲官方認證 “80後”“90後”佔比過半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47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