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中國進口車業務裁員收縮

2024-10-12 18:30:14    編輯: robot
導讀   界面新聞記者 | 周姝祺   正處於電動化轉型艱難時刻的大衆汽車沒有止住銷量頹勢。這家跨國汽車公司巨頭正在全球範圍內降本增效,以渡過難關。   10月11日,大衆汽車公布的第三季度銷量數據顯示,...

  界面新聞記者 | 周姝祺

  正處於電動化轉型艱難時刻的大衆汽車沒有止住銷量頹勢。這家跨國汽車公司巨頭正在全球範圍內降本增效,以渡過難關。

  10月11日,大衆汽車公布的第三季度銷量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大衆集團全球交付量同比減少7.1%至217.63萬輛。其中,中國市場交付量爲71.15萬輛,同比下滑15%。今年前9月,大衆在華銷量同比減少10.2%。

  汽車公司對抗發展周期的方式之一是收縮業務規模,精簡人員配置和砍掉邊緣業務,這可以幫助公司在轉型期穩住核心市場和利潤規模,以待後續重整。

  界面新聞此前報道,大衆中國正在开展裁員行動以實現人員降本的目的。最新消息是,這項行動主要波及進口車業務,整體裁撤人員規模近百人。大衆中國爲被裁員工提供了調離工作崗位至合肥或“N+6”現金補償兩種方案。

  大衆中國沒有向界面新聞回應具體的裁員人數和業務板塊。相關人士表示,大衆汽車集團在所有旗下品牌啓動績效計劃,至2026年將效率提升20%。大衆中國正持續提升各部門及項目的效率、優化成本。相關措施涉及直接人力成本及包括行政管理开支、差旅費及培訓成本等在內的間接人力成本。

  大衆中國不會是首個在華裁員的跨國汽車公司總部,這些曾在中國市場風光無限的汽車品牌難以預估中國市場多變的汽車環境,或將審慎考慮在中國市場布局規模。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李顏偉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指出,在2022年行業缺芯,整體供不應求的市場背景下,跨國汽車公司對市場發展作出過於樂觀預測,也未能及時預判中國電動化快速發展節奏,導致其銷量表現沒有承接上擴張的節奏,因此近兩年將通過“瘦身”度過危機。

  一位大衆集團內部人士告訴界面新聞,內部裁員行動或已趨於結束,今年裁員指標基本完成。另有位於合肥的大衆科技公司(VCTC)員工向界面新聞透露,其所在的業務崗位在內外部轉崗招聘後,也基本飽和。

  在上述集團內部人士看來,大衆中國進口車板塊業務近年來經營不善,在售車型僅有途銳一款,難以再爲集團提供足夠的利潤支持,也不需要多余人手維系。有消息稱,進口車業務或將合並至大衆安徽。

  李顏偉向界面新聞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大衆中國進口車年銷量爲2.52萬輛,但2023年已“腰斬”至1.28萬輛。今年前8月,大衆中國進口車累計銷量僅4000輛。

  大衆中國進口車的車型品類相對較少,經銷商很難依靠單一車型維系生存。2021年,大衆中國進口車的品類包括凱路威、夏朗、甲殼蟲、蔚攬、邁特威、高爾夫和途銳共7款車型,但除蔚攬和途銳之外,其余引進車型年銷量僅數十輛。

  跨國汽車公司引入進口車一是爲試探本土消費者的需求喜好,並將表現不錯的車型推動國產化,例如寶馬X5和奔馳GLE;二是通過進口小衆個性化車型,滿足細分市場需求和賺取不菲的利潤。

  李顏偉認爲,受宏觀經濟波動以及市場競爭激烈影響,小衆個性化車型受波動明顯,銷量快速萎縮。另一方面,國產智能電動車型高端化發展趨勢和奔馳寶馬等一线豪華品牌價格下探,積壓了主流進口車型的生存空間。

  “在既沒有規模優勢攤銷成本,也沒辦法賺取和過去相當利潤的情況下,跨國汽車公司很難有動力運轉進口汽車業務。”

  不僅是大衆中國,整體進口車業務都在逐年下滑。根據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統計的數據,供給端方面,中國進口車進口量從2017年的124萬輛持續以年均約8%的比例下行,到2023年縮窄至80萬輛;終端表現上,今年1至8月,進口車交強險數據爲50萬輛,同比下降15%。

  由於歐盟表決通過對華電動汽車加徵反補貼關稅,中方或將對大排量進口燃油車加徵關稅以進行反制,目前中國進口車關稅稅率爲15%。按照行業人士建議,商務部可能考慮擴大至25%。

  這將進一步影響歐洲汽車公司對華出口。在日本、德國和美國三大乘用車的進口國中,今年日本和美國進口車表現恢復、銷量上漲,但德國進口車進口量前8月同比下滑了19%。



標題:大衆中國進口車業務裁員收縮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3096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