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像時不要哭泣,立遺囑是幸福的事情。”這是中華遺囑庫北京東城分庫的一行標語。傳統觀念認爲,立遺囑是年老、患病時產生的需求,但隨着理念的更新,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提前立遺囑的重要性,體現出對家人的關愛。
中華遺囑庫是由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發起主辦的全國性公益項目,致力倡導積極、理性的遺囑觀念。中華遺囑庫創辦人陳凱表示,立遺囑是對自己和家人負責任的表現,是對未來的一種規劃和安排,“是爲自己所愛的人做的事情,應該被視爲一件值得开心和幸福的事”。
“遺囑是中國人必須面對的一個課題。”早在2007年,作爲執業律師的陳凱就已經开始思考和研究遺囑和繼承方面的問題。他認爲,遺囑關系的不僅是財產問題,更重要的是國民心理、生命教育和家庭責任,“我們總認爲遺囑是臨終遺言,沉重得羞於啓齒,讓中國人立一份遺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013年,中華遺囑庫項目在京啓動,進一步推動了遺囑觀念的普及和深入。隨着中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使得遺產規劃與傳承成爲更加迫切的需求。數據顯示,2013-2023年間,60周歲以上的老人遺囑登記咨詢量呈穩步上升趨勢,總體登記保管量佔總咨詢量67.08%。
“我們的遺囑服務倡導尊重老年人的意愿和選擇,鼓勵他們在生前就對自己的事務進行規劃和安排。”據陳凱觀察,隨着經濟發展,財富的積累,遺產糾紛已成爲老年人權益保護的突出問題,“希望通過遺囑庫的建立和發展,可以切實保護老人的合法權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華遺囑庫,遺囑又被稱作“幸福留言”。陳凱直言,給遺囑賦予幸福的祝愿,其實也是一種心愿的表達,“我想讓大家重新認識遺囑,建立客觀豁達的生死觀”。時值重陽,澎湃新聞對話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遺囑庫項目辦主任、中華遺囑庫創辦人陳凱,借此了解遺囑觀念之變和實踐探索。
“倡導積極、理性的遺囑觀念”
澎湃新聞:近年間,公衆在遺囑觀念上經歷了顯著的認知變化。您認爲這些變化背後有哪些因素的推動?
陳凱:首先,隨着中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使得遺產規劃與傳承成爲更加迫切的需求。其次,法律意識的普及,特別是民法典等法律法規的出台,增強了人們對遺囑法律效力的認識。此外,互聯網和媒體對遺囑相關案例的報道,也提高了公衆對遺囑重要性的關注度。
澎湃新聞:中華遺囑庫北京東城分庫的電子屏幕上專門有一句提示:“錄像時不要哭泣,立遺囑是幸福的事情”,怎么理解?
陳凱:我們倡導一種積極、理性的遺囑觀念。我們認爲,立遺囑是對自己和家人負責任的表現,是對未來的一種規劃和安排,而非對死亡的恐懼或逃避。通過立遺囑,爲自己所愛所牽掛的人做好安排,可以確保自己的意愿得到尊重,減輕家人的負擔,維護家庭和諧。因此,立遺囑應該被視爲一件值得开心和幸福的事情。
中華遺囑庫於2013年3月在京啓動,目前已在全國設立60多個服務中心,爲近50萬人提供遺囑服務,登記保管超過30萬份遺囑,已生效遺囑8700余份。
澎湃新聞:在您看來,我國遺囑普及率偏低原因何在?
陳凱:在傳統觀念中,人們往往避諱談論死亡和遺產問題,認爲這是不吉利的。此外,很多人對遺囑的法律效力和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立遺囑的意識和動力。作爲中國專業遺囑服務的开創者,中華遺囑庫通過提供免費的遺囑咨詢、登記和保管服務,進一步推動了遺囑觀念的普及和深入。
澎湃新聞:近年來,遺囑人趨向年輕化。在立遺囑時,他們會有何考慮和特徵?
陳凱:近11年來,立遺囑人群平均年齡從77.43歲逐步下降至67.82歲,遺囑人年齡趨向年輕化,這一現象反映了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變化。60歲以上立遺囑的人群中49.28%是年輕的老年人,這也是訂立遺囑平均年齡年輕化的主要原因。傳統上認爲立遺囑是一個人不行的時候、躺在牀上的時候才需要交代後面的事情,但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剛退休進入60歲,仍然非常年輕健康、生龍活虎的時候就开始考慮如何對家庭財產進行妥善安排。
當前,公衆遺囑意識越來越強,訂立遺囑人群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年輕人立遺囑的社會因素包括個人財產意識的增強、家庭結構的變化以及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等。他們在立遺囑時往往表現出更加开放和理性的態度注重個人財產的規劃和傳承,同時也更加關注家庭成員之間的權益平衡。
“在條件允許下盡早訂立遺囑”
澎湃新聞: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要訂立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遺囑,需要注意哪些關鍵要素和步驟?
陳凱:遺囑人必須具備完全民事行爲能力。遺囑內容必須合法且真實表達遺囑人的意愿。遺囑形式必須符合法律要求,還需要錄音錄像、見證人等以確保遺囑的效力。目前,中華遺囑庫已經建立了從遺囑咨詢、起草、訂立、登記、保管、傳遞到繼承調解、協助公證、訴訟出證、遺產管理、遺囑執行等一整套遺囑體系化服務。
澎湃新聞:有觀點認爲,一份冷冰冰的文書無法消除家庭中的誤解和猜疑。您怎么看?
陳凱:中華遺囑庫創新的“情感服務”,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把隱患消除在前端。一方面,遺囑可以明確表達自己的意愿和分配方案,從而減少家庭成員之間的爭議和糾紛。也就是說,在遺產繼承過程中,遺囑作爲法律依據可以爲家庭糾紛的解決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時,中華遺囑庫附加的“幸福留言卡”“情感錄像”等公益性服務,通過軟性的勸善和調解行動,以此消除誤解和糾紛。因此,我們鼓勵大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早訂立遺囑,這對於維護家庭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此前,有關中青年人訂立遺囑的話題曾引起了不小爭議,當時我說30歲是立遺囑的最佳年齡,網上罵聲一片。很多網友說“三十而立”是立遺囑嗎?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青年人萬一發生意外,他們的財產繼承比老年人的財產繼承可能風險更大、麻煩更多、後果更嚴重。
澎湃新聞:遺囑效力問題在司法實踐中頗受關注和爭議。中華遺囑庫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來確保遺囑的法律效力?
陳凱:中華遺囑庫採取了多項措施來確保遺囑的法律效力。首先,我們擁有專業的法律團隊,他們在制定和審核每一份遺囑或遺產管理人、意定監護、遺贈撫養協議時,都會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確保文書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其次,我們執行嚴格的登記保管制度,同時採用先進的電子登記系統對遺囑進行數字化存儲和備份,確保遺囑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此外,我們也與法院、司法、公證、金融、不動產等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比如自2018年起,中華遺囑庫系統接入“司法電子證據雲平台”,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備案,可供法官在庭審中直接查看和核驗,進一步增強文書的法律效力。這些措施共同構成了中華遺囑庫確保遺囑法律效力的完整體系。
截至2023年底,已有百余份涉中華遺囑庫遺囑判決書在最高人民法院《中國裁判文書網》公示,所有遺囑全部被認定真實合法有效。此外,公證處、公安派出所、拆遷辦、不動產登記中心等單位在辦事過程中也會根據中華遺囑庫出具的證明爲居民辦理相關事務。
澎湃新聞:在提供遺囑服務的過程中,還存在哪些潛在風險和待解難題?
陳凱:例如,如何確保遺囑人的真實意愿得到充分表達和尊重、如何處理遺囑執行過程中的爭議等。爲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不斷加強內部管理提升服務質量,完善法律支持體系並與相關部門和機構合作共同探索解決方案。
“適時建立遺產管理師制度”
澎湃新聞:在遺產繼承中,遺產管理人的角色日益凸顯。您認爲應該如何更好地發揮遺產管理人的作用?
陳凱:遺產管理人是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中新增的一種遺產管理制度。一般情形下,繼承开始後,由遺囑執行人擔任遺產管理人,負責管理和分配遺產,確保遺產按照遺囑或法律規定進行分配。
與過去的“遺囑執行人”相比,“遺產管理人”具備相對獨立的身份和地位,可以獨立處理一些事項,以維護被繼承人的合法權益,減少繼承過程中的糾紛。
爲了更好地發揮遺產管理人的作用,我們需要對從事此類服務的遺產管理人加強培訓和教育,提高其專業素養和法律意識。同時,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明確遺產管理人的職責和權利。中華遺囑庫也將積極與相關部門和機構合作,共同推動遺產管理人制度的完善和發展。
澎湃新聞:近年來,中國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遺產繼承問題備受關注。有觀點建議將“遺產管理師”認定爲新職業。您怎么看?
陳凱:2024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李學梅擬向大會提交《關於將“遺產管理師”認定爲新職業的提案》,讓這一話題引發熱議。
自2023年10月中華遺囑庫推出遺產管理人便民公益服務以來,截至2024年10月1日,已有23135份在中華遺囑庫登記保管的遺囑中指定了遺產管理人。其中,指定他人或機構爲遺產管理人的佔比達15.62%,這一比例在過去一年間增長了2.82%;而指定親友爲遺產管理人的佔比則爲84.38%,立遺囑人的遺產管理意愿呈現出復雜化、多樣化趨勢。
從目前數據看,市民訂立遺囑並指定遺產管理人時,正從更傾向於人際信任逐漸過渡到選擇專業人士。相較於親友,專業的遺產管理人具有良好的專業性與中立性,在處理遺產過程中,能嚴格依照法律規定和逝者真實意愿來處理相關事務。而且專業的遺產管理人具有豐富的處理經驗,能更好地維護遺產的安全與逝者合法權益。
因此,適時建立和推行國家設立規範的遺產管理師制度,不僅有利於中國式現代化法治國家建設,更有利於化解遺產繼承糾紛。
“鼓勵老年人制定‘生前預囑’”
澎湃新聞:作爲專注於遺囑服務的公益項目,在爲老年人提供遺囑服務方面,中華遺囑庫有何專門措施以確保老年人能夠順利表達自己的遺愿?
陳凱:中華遺囑庫通過設立遍布全國的69個分庫,爲老年人提供便捷的遺囑咨詢、起草、訂立和保管服務。同時,針對老年人可能面臨的認知能力下降、行動不便等問題,中華遺囑庫採取了精神評估、上門服務、簡化流程等。
此外,我們加強與社區、養老機構等合作开展遺囑宣傳和公益活動,提高老年人對遺囑的認知和接受度。通過這些措施中華遺囑庫努力爲老年人提供更加貼心和專業的遺囑服務。
澎湃新聞:在“生前預囑”這一領域,中華遺囑庫有哪些具體的探索和實踐?
陳凱:“生前預囑”是指人們在生前就對自己的醫療、護理等事務進行規劃和安排,以確保在生命末期得到尊重和關懷的一種法律文件。通過生前預囑,人們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運,減輕家人的負擔同時也爲醫療機構提供了明確的醫療意向。中華遺囑庫推出了相關的服務項目,幫助人們制定生前預囑並提供專業的法律咨詢服務。
澎湃新聞:在服務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尊老愛幼等價值觀融入其中?
陳凱:我們的遺囑服務倡導尊重老年人的意愿和選擇,鼓勵他們在生前就對自己的事務進行規劃和安排,這本身就充分體現了對老年人的尊重和關懷。
比如,我們的“舊改護盾服務”有一個重要功能——養老照護。老舊小區和城中村中的獨居老人及無自理能力的殘障人士在舊改前後往往面臨養老照護的難題。“舊改護盾”服務通過意定監護協議、遺贈撫養協議等專業法律工具,爲這部分人群提供了全面的養老和照護解決方案。這一功能不僅緩解了他們的生存壓力,還通過法律手段確保了照護責任的落實。
標題:中華遺囑庫:遺囑服務倡導尊重老年人意愿,鼓勵“生前預囑”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30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