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繪新景——甘肅省“三農”工作發展綜述

2024-10-08 18:40:03    編輯: robot
導讀 寬敞明亮的二層小樓整齊排列,平坦整潔的水泥村道阡陌交通;生機盎然的景觀林帶,沿着宛川河一路蜿蜒;淺灘碧水之畔,高標准日光溫室依地勢鋪陳开去、綿延不絕,紅豔豔的聖女果掛滿枝頭……“我們村不僅顏值高,產...

寬敞明亮的二層小樓整齊排列,平坦整潔的水泥村道阡陌交通;生機盎然的景觀林帶,沿着宛川河一路蜿蜒;淺灘碧水之畔,高標准日光溫室依地勢鋪陳开去、綿延不絕,紅豔豔的聖女果掛滿枝頭……“我們村不僅顏值高,產業也好,高原夏菜這個‘金飯碗’讓鄉親們鼓起了腰包。”蘭州市榆中縣和平鎮馮灣村黨支部書記馮人民說,“摘掉了貧困‘苦’帽子後,誰都不愿意松勁,正朝着鄉村振興奮力奔呢!”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渡期的第四年。從河西走廊到隴上江南,從隴中丘陵到隴東黃土塬,一項項扶持政策堅定守護底线任務,一個個特色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一處處和美鄉村建設日新月異,隴原大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步履鏗鏘有力。

嚴守底线強基固本开拓新局

甘肅曾是我國脫貧任務最重的省份,貧困面積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自然條件惡劣;農業產業發展滯後,產業基礎非常薄弱。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上下精銳盡出,舉全省之力攻堅克難,徹底消除了絕對貧困:全省7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726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552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隴原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貧瘠甲於天下”的歷史一去不復返。

脫貧攻堅战全面勝利來之不易,抓主抓重防返貧,是鞏固成果促振興的工作基礎。

酒泉市玉門市柳河鎮脫貧戶張佔軍,因突發疾病,家屬於手術當日通過“一鍵報貧”系統申報納入監測幫扶範圍。經核查,相關部門當天就通過“綠色通道”將其納入監測系統。後期銜接醫保部門報銷住院費用10.53萬元,落實臨時救助1.3萬元,發動當地幹部捐款1.72萬元,大大緩解了張佔軍家庭的困難問題,有效防止了脫貧戶因病返貧。

近年來,甘肅堅持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親力親爲,分管負責同志一线督導,以开展主題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動爲契機,將“嚴”和“實”貫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全過程。

我省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研發推廣“甘肅一鍵報貧”系統,群衆只需掃描二維碼,填寫姓名、電話號碼、身份證號、家庭住址4項信息即可實現快捷申報。截至目前,有4800戶2.21萬人通過“一鍵報貧”被納爲監測對象,打造了防返貧監測“千裏眼”;

全省上下堅持實行重點人群“六必訪”“六必查”、到戶幫扶“一戶一策”、風險消除“七不消”,監測幫扶對象戶均安排幫扶措施4項,58.3%的監測戶已消除返貧風險;

堅持把“三保障”和安全飲水作爲衡量脫貧成果鞏固拓展的基本指標,推動控輟保學由“動態清零”向“常態清零”轉變,脫貧人口大病和4種主要慢性病救治覆蓋率均達99%以上,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房抗震改造10萬余戶,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5%;

深入开展“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建設,25.1萬名幹部與26.3萬名孤兒、困難重度殘疾人和特困家庭結對,形成弱有所扶、弱有衆扶的幫扶機制。

積石山縣6.2級地震發生後,我省迅速啓動“綠色通道”,對因災納入的監測對象戶均安排幫扶措施5項,災區群衆沒有出現因災返貧致貧情況,生動反映了我省堅守防返貧底线任務的決心和能力。

因地制宜深挖特色產業潛力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主心骨”和“發動機”。

產業興則鄉村興。馮灣村地處榆中縣西北部,宛川河下遊,是一個轄9個村民小組、有1004戶3344人的大村。

1996年起,馮灣村因地制宜,按照“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的發展思路,成功探索出了一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村企合一”的新模式,先後成立了從事殯葬服務業的榆中縣萬眼泉園林公墓有限公司,經營賓館、運輸、建築、建材等多個行業的榆中宏立工貿有限公司,培育穩定、可持續的收入來源,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起來。

2019年,馮灣村以流轉闲置土地的形式打造蔬菜種植基地,目前建成鋼架蔬菜大棚1000余座、日光溫室大棚65座、鋼磚砌大棚42座、蔬菜保鮮冷庫1座,年培育無公害蔬菜種苗150萬株,收入達48萬元,受益農戶400余戶1600余人;園區內大面積種植油菜、茼蒿、生菜等農業特色產品,兼顧特色種植、規模養殖、觀光農家樂等產業,直接帶動農戶547人,其中脫貧戶144人,每年累計發放租金及分紅97.21萬元。

村黨總支還積極與駐地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开展土建、裝卸、環衛、保安等務工技能培訓,每年輸轉富余勞動力500人次,實現勞務創收1000余萬元,人均勞務收入2.2萬元。

2023年,馮灣村人均純收入超過1.8萬元,村集體經濟和固定資產達5800萬元。全村繪就了一幅“田園優美、經濟富美、生活和美”的美麗畫卷。

近年來,我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持以產興農、以業富民,銜接資金的58.82%用於產業發展。“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玉米制種、中藥材、高原夏菜面積產量均居全國第一,馬鈴薯、蘋果產量均居全國第三,牛羊存欄量分別居全國第七、第三;累計創建國家優勢產業集群8個、現代農業產業園11個、產業強鎮49個,遴選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61個,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60%,全產業鏈產值達5790億元以上。2024年上半年,全省一產增加值增長6.5%,居全國第四;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8%,居全國第三。

我省加快健全聯農帶農機制,全省3473家龍頭企業帶動脫貧戶51萬戶,9.5萬個合作社帶動脫貧戶91.1萬戶;全省每年組織輸轉脫貧勞動力190萬人以上,2537個鄉村就業工廠吸納就業9.48萬人、脫貧勞動力佔比38%。全省脫貧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的9385元增長到2023年的12107元,年均增長8.9%,高於全省城鄉居民收入增幅。

東西聯動雙向賦能協同創新

守住了底线,就爲進一步發展創造了契機。同時,甘肅發展底子薄、基礎弱,在深入挖掘內生發展動力的同時,也亟須外力破解所面臨的困局。

臨夏州是我省牛羊傳統養殖主產地之一,一直以來,臨夏州的牛羊產業停滯在只能提供初級肉產品的程度。

“單一發展牛羊產業容易受到市場價格波動影響,抗風險能力差,附加值也低。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只是賣生羊肉,骨頭、皮毛大部分都丟了,太可惜了。”濟南市協作臨夏州掛職幹部工作隊的成員,在幫扶過程中發現了當地發展牛羊養殖的“美中不足”,提出了“將牛羊喫幹榨盡”“延鏈、補鏈,建立牛羊全產業鏈發展格局”的創新性產業發展思路。

臨夏州迅速行動。羊頭、羊蹄富含蛋白質,經祕制烹煮加工成地方特色美食,再請網紅“敦煌老馬”帶貨,一只售價98元的羊頭可溢價4倍,行銷全國,月銷售超過2萬單;

惠發(臨夏州)食品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瞄准了預制菜行業,研發牛羊肉精分割系列、調理類系列、腸類系列、丸類系列等142個品種,年產能達到9萬噸,年產值預計爲50億元,已有客商與之建立了穩定的產銷合作關系;

臨夏市清源清真肉制品有限責任公司建成亞洲最大、國內唯一的高配置氯化高鐵血紅素生物提取車間,成功從牛血中提取出純度爲98%的氯化高鐵血紅素,是生物利用度高、純天然的生物補鐵劑,可糾正缺鐵性貧血,市場前景廣闊;

臨夏州通過東西部協作平台成功吸引落地的廣源隆生物科技公司明膠生產項目,年可生產食用明膠5000噸左右,爲牛羊產業开闢出了一個全新賽道。企業負責人陳欽傑說,項目最終落地臨夏,就是充分相信東西部協作給予的好政策,特別是東西部協作中提出的發展牛羊全產業鏈這一舉措,符合企業自身發展愿景。

大到整只牛羊,小到骨頭甚至血液細胞,臨夏州圍繞牛羊產品的全過程、全生命周期進行开發利用,由政府和企業共同主導補齊加工鏈條。牛羊養殖不僅可以提供初級肉制品,牛羊血、牛羊骨也得以綜合利用,制作成高端飼料,即便是養殖糞便也加工成有機肥料。這種環環相扣的綜合利用,讓畜禽產品總體價值提升了兩倍以上。

濟南協作臨夏州發展牛羊全產業鏈的補鏈延鏈實效,爲臨夏牛羊產業快速發展注入活力,帶動臨夏牛羊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2023年全州牛羊養殖量創歷史新高:牛規模養殖場達538家、規模養殖戶14938戶;羊規模養殖場696家、規模養殖戶43539戶。

濟臨協作取得的成功,是我省借力東西部協作的一個縮影。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甘肅的發展離不开東部兄弟省市和中央定點幫扶單位的傾力相助。一筆筆短缺的資金、一個個急需的項目、一條條幫助甘肅發展的建議意見,爲我省鞏固成果促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近年來,我省堅持“以協作促發展”理念,攜手天津、山東和37家中央定點幫扶單位共建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協作幫扶格局。連續舉辦六屆“津隴共振興”和四屆“魯企走進甘肅”投資洽談活動,累計籤約項目448個,籤約金額777.1億元;積極承接東部產業梯度轉移,產業合作引進企業到位投資額137.72億元;復制鄉村振興東部經驗,實施“一縣一園”和“百村振興計劃”,攜手共建產業園區83個,共同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村251個。

握指成拳集聚優勢揚帆出隴

產業發展成效喜人,但種得好,更要賣得好,鄉村振興才能底氣十足。

2024年,我省啓動“甘味出隴出海”系列活動,以品牌引領推動全省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實現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目前,在全國授權开設“甘味”運營中心67家,开設和入駐线上平台21家,特色農產品出口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甘味”品牌實現中國區域農業形象品牌影響力指數百強榜3連冠。

我省農業產業深入實施“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和“優化營商環境提質增效年”行動,自去年以來,开展招商引資活動941場(次),完成籤約項目1980個、籤約額1336.6億元,其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333個,新增轉規農產品加工企業143家,培育營業收入千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95家,取得了豐碩的招商引資成果,有力推動了我省農業產業快速發展。

農民富裕富足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農村宜居宜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這兩年我們村確實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的收入增加了,更希望提高生活品質。”通渭縣什川鎮大灣村村民韓淑娟說。

通渭縣什川鎮大灣村是隴中隴東黃土高原的一處“和美鄉村”,村道四通八達,環境整潔宜人,紅瓦白牆,亭台院落,讓昔日貧困落後的小山村,實現了華麗嬗變。“村社道路都硬化了,還建設了公園、孔雀園,我們闲下來也和城裏人一樣,可以在公園散步,感受愜意生活。”韓淑娟說。

我省學習推廣“千萬工程”經驗,2023年啓動實施“和美鄉村”創建行動,區分河西走廊、中部沿黃、隴中隴東黃土高原、南部秦巴山區、甘南高原五大區域,突出板塊化、分類化、差異化,打造了一批實力鄉村、美麗鄉村、文明鄉村、善治鄉村、幸福鄉村、活力鄉村,第一批認定94個省級和美鄉村。

目前,全省完成編制村莊規劃7526個,全省農村公路裏程達12.6萬公裏,自然村組道路硬化率90%,農村供電可靠率達99.8%,76%的農戶用上了衛生廁所。86個縣(市、區)全部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建成鄉鎮衛生院1352個、村衛生室16240個,建設鄉鎮敬老院161家、農村社區互助性養老服務設施7044個。

我省推進農村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大力推廣積分制、清單制、接訴即辦等治理模式,紅白理事會覆蓋率96.7%,6個鎮、60個村被評定爲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鎮,隴南市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甘南州“8+”基層治理模式、涼州區“全鏈條”化解基層矛盾機制入選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全省農民組織化程度穩步提升,修訂省級示範家庭農場認定管理辦法,全省家庭農場達到6.88萬家、農民合作社達到9.4萬家,聯結小農戶佔比超過36%;農民豐收節、“和美鄉村”籃球賽、村晚等系列活動豐富農民精神生活、激發了鄉村活力。

新風吹田野,奮楫再出發。全省上下將砥礪深耕,履踐致遠,奮力書寫鄉村全面振興甘肅篇章。




標題:鄉村振興繪新景——甘肅省“三農”工作發展綜述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2973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