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度假”興起 “3小時旅遊圈”爲何持續圈粉?

2024-10-04 18:50:44    編輯: robot
導讀   新華社北京10月3日電(記者楊湛菲 陳愛平 杜一方)周五下班後直奔北京西站,乘高鐵2小時8分鐘後抵達邯鄲,晚上打卡特色小喫店;周六周日遊覽東太行景區、響堂山石窟,一日山水、一日文化;趕晚上的高鐵...

  新華社北京10月3日電(記者楊湛菲 陳愛平 杜一方)周五下班後直奔北京西站,乘高鐵2小時8分鐘後抵達邯鄲,晚上打卡特色小喫店;周六周日遊覽東太行景區、響堂山石窟,一日山水、一日文化;趕晚上的高鐵回到北京,迎接新的一周……這是北京“90後”男生小王忙碌又豐富的周末生活。

  近年來,圍繞中心城市,以自駕、高鐵爲主要出行方式的“3小時旅遊圈”圈粉無數。車程兩三小時、爲期兩三天的“微度假”備受青睞。

  “微度假”的興起折射了旅遊市場和人們生活方式的哪些變化?

  周末小長假,到周邊一座城“逛喫”

  小王說,一开始他只是充分利用每個小長假,探索北京周邊的縣域鄉村,後來逐漸發展到“換個城市過周末”。

  “比起遠行的不可控,安排好每一個周末更重要。”小王說,受他影響,身邊不少朋友也开始嘗試乘短途高鐵,开啓周末“微度假”。

  一线、二线城市中,利用周末深度“逛喫”周邊一座城的年輕人越來越多,“3小時旅遊圈”內的出遊熱度持續攀升。

  多家平台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中秋假期,中短距離的“微度假”相關訂單增速領先,省內跨城、鄰省跨城的高鐵遊、自駕遊增勢尤爲明顯。

  根據攜程平台的數據,假期高鐵出行訂單中,出遊半徑約爲361公裏,較去年中秋、國慶假期前三日縮短近30%。同程旅行數據顯示,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城市群的中短途出遊需求旺盛,3小時以內的高鐵出遊市場最爲活躍。飛豬平台上,中秋假期國內租車預訂量環比端午假期增長31%。

  “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這句朗朗上口的宣傳語,如今已成爲網絡“熱梗”,爲河北旅遊“引流”。大數據客流統計顯示,2023年,河北省是北京遊客首選目的地,近40%的北京遊客在選擇外地出遊時以河北省和天津市爲目的地。

  “我們希望依托京津冀及周邊省份超大規模周末旅遊客源市場,打造國內一流周末旅遊產品、服務、環境,讓遊客把‘河北周末’過成‘河北節日’,暢享美好旅遊生活。”河北省文旅廳相關負責人說。

  上海面向江蘇鹽城、浙江嘉興和衢州、安徽六安和淮北等城市推出旅遊專列线路;重慶銅梁區、墊江縣等加強文旅融合,建設成渝地區“微度假”旅遊目的地……“3小時旅遊圈”持續釋放市場活力。

  新交通、新訴求、新體驗

  “3小時旅遊圈”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是交通越來越便捷。

  早上從上海出發,中午便可在西湖上泛舟,或置身安吉民宿,或與黃山上的迎客松揮揮手、咬一口美味燒餅。同樣,這些城市的居民,可以乘高鐵在3小時內抵達上海,度過美好一天。

  當下,高鐵和城際軌道交通越來越普及,城市群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周末跨城度假正變得和跨城通勤一樣平常。

  “乘坐高鐵、動車出遊,行程准時可控,交通快捷便利,在目的地可安排更悠闲的行程,適合我們中老年人出行。”68歲的上海市民錢先生說,從市中心的家乘地鐵到虹橋火車站進站檢票全程僅約1個小時。

  其次,人們的出行需求越來越多元。

  “微度假”滿足了人們對短暫“離开”的心理需求。與通常的“度假”相比,它不僅是距離上的縮短,更是一種體驗的濃縮。

  小王告訴記者,工作之後可支配收入多了,時間安排也更自主了,可深入探索“小衆”目的地,而且“說走就走”。

  還有人享受和親友出行的“慢時光”。“最大限度壓縮趕路時長,遊玩時間很充裕。”貴陽遊客彭女士一家三口利用小長假乘高鐵到四川樂山旅遊,她認爲,現在吸引他們的不再是走馬觀花的“打卡”式觀光遊,而是用兩三天融入當地生活,感受不同風土人情。

  此外,旅遊目的地業態越來越吸引人。

  36扇高大的雕花木門輕啓,演員曼妙起舞;舞台上光影變幻,不時落下層層水簾……“太震撼了!”觀衆們不約而同發出感嘆。

  河北廊坊“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劇場中,融合情景裝置藝術與舞台沉浸技術爲遊客帶來全新體驗。無論是自駕、高鐵還是乘坐直通車從北京出發,都可在2小時內抵達。

  “爲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爲一次戶外體驗奔赴一座山”,近年來,各個目的地开發多樣文旅業態,讓“3小時旅遊圈”內的遊客不虛此行。

  “‘微度假’爲遊客帶來‘快旅慢遊’的新體驗,促進了旅遊業的現代化進程,還爲更多地區的發展、更多人群的高質量就業提供了機遇。”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說。

  提質升級還需全面加力

  記者注意到,“微度假”走紅後,一些新興目的地出現同質化建設、營銷加碼等問題。很多遊客親身去所謂“小阿勒泰”“油畫仙境”時發現上當:“沙灘”實際上是建築工地、“草原”已成荒草地、藍天碧水全靠濾鏡……一方面,這些出於急功近利心態打造的名不副實的“精致”景觀,有損旅遊業口碑;另一方面,“3小時旅遊圈”內往往地緣相近、文化相似,旅遊資源开發還應更多考慮深挖特色、統籌共享,差異化發展。

  此外,有遊客爲收獲更爲“野生”的旅遊體驗,到城市周邊尚未开發的山區、水域遊玩,並在社交平台上推薦給其他遊客。這些行爲背後的安全風險隱患不容忽視,平台和監管部門應負起管理責任。

  還有“最後幾公裏”的問題已日益顯現。快捷抵達後租車停車不夠方便、景區承載力有限等令不少遊客“吐槽”。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樓嘉軍分析,各地要重視優化“鐵路+景區”旅遊线路和交通方式,完善高鐵站到景區的接駁;優化遊客“熱力分布圖”,及時提醒遊客分流;借助科技手段,提升遊客出入效率等。

  多位業內人士認爲,“微度假”興起體現出遊客消費觀念的轉變,傳統依賴購物帶來的旅遊收入有所下降,精神娛樂消費需求增強。這就要求目的地提供的服務進一步同遊客需求相匹配。除了高品質住宿需求,美食、藝術、社交、健康、娛樂、親子互動等軟性需求應受到關注,拓展多元消費場景。

  “面向未來,‘微度假’目的地還需花更多精力去建構並推廣適應時代發展的旅遊形象,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引進金融和產業資本、培育經營主體,不斷提升旅遊者的滿意度和當地城鄉居民的獲得感。”戴斌說。



標題:“微度假”興起 “3小時旅遊圈”爲何持續圈粉?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2840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