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九舟數科
作者:李寧
中國的跨境支付,一個小衆而又市場龐大的細分市場。提到跨境支付,一般人想到的應該只有swift、花旗、渣打、匯豐。行業內的從業者能想到的更多,但提到那些更多的名字,比如visa、paypal、stripe、adyen、worldpay、payoneer、dlocal......中國的跨境支付從業者往往都會暗自神傷,因爲他們都是洋品牌。按照FXC Intelligence的全球跨境支付100強企業榜單,2024年華人背景的企業入選的僅有8家:螞蟻、騰訊、shein、temu、連連國際、pingpong、airwallex、sunrate,其中螞蟻、騰訊是中國的支付錢包巨頭,基於大陸錢包衍生、深耕跨境業務,shein、temu爲跨境電商公司,只有後三者爲2016年前後啓動的純正的跨境支付企業。然而,連連國際2024年實現港股IPO,市值僅100億港幣,相較國際玩家們來講,差異巨大。
中國加入WTO已經第24年,中國成爲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已經第11年。爲什么至今沒有孕育出華資背景的全球支付巨頭?僅因爲是貿易國際化程度還沒有做到足夠數量和足夠質量嗎?筆者作如下淺析,如有不妥,任其不妥。
1. 華人內卷的基因,殺死了90%的行業毛利。“偉大的1%“,音猶在耳。我們的創業家們,從起步那天起,就扛起價格內卷的大旗以拯救中國出口商戶於水火之態勢大殺四方。今天,偉大的1%,已經降落到偉大的0.3%,偉大的0.2%。在我們眼裏,偉大沒有盡頭,偉大只會越縮越小。”偉大“們確實爲中國的賣家們省了一大筆錢,這個數算起來會很驚人,每年百億起步。市場佔有率佔到一大半了,但市場,也小了一大大半了。既然市場少了,那市場的經營者自然規模就小了。
2. 除了公司叫跨境,其他一切都不跨境。除了公司叫國際,其他一切都不國際。如果說缺乏創造性、缺乏探索精神有行業排行榜,那么中國的跨境支付行業一定榜上有名。中國的跨境支付企業,總是在被動地接受市場需求的推動,永遠在做洋品牌的小跟班。代購已經出過海遊回來了,我們的跨境支付企業才拎清進口電商的行業解決方案。遊戲已經出過深海了,金融已經出過深海了,社交已經出過深海了,工具已經出過深海了,電商已經出過深海了,我們的跨境支付還在淺海撈魚。跨境支付利潤不足以吸引大家做早期探索嗎?當然不是。筆者認爲,跨境支付行業的從業者有重大責任,遠見不夠,能力不足,勇氣不佳,比一衆初中學歷的電商大賣們差遠了。一定有人會說,類金融業務哪是想怎么快就怎么快的,金融有國界,要怎么做先看央行。這么想的人一定忘了,adyen的總部在荷蘭,dlocal的總部在烏拉圭。螞蟻做跨境的策略是先买回來再自己幹,騰訊做跨境的策略是投投投,完全按他們在互聯網的拓展思路來。螞蟻通過對全球機構的深度整合,此刻在速度上稍有優勢。稍有。
3.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說華人背景的跨境支付企業缺乏創造性,這話其實有點委屈大家了。在中國跨境支付業務正式發牌之前,真正的跨境支付從業者,其實就是”地下錢莊“,他們承接了銀行所不能承接的所有跨境支付業務,爲了繞過監管,創新手段五花八門、層出不窮,極具創造性。這些手段無一例外都是爲了掙快錢,並沒有幫助市場做合規化經營建設,形成了短平快的非合規路徑依賴,只想掙錢不想基建,提高了監管難度,對監管制度造成重大衝擊,進一步逼緩了跨境支付开放的步伐。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沒有合規的發展路徑,必將造就短視的規劃、永遠熟不透的市場、持續裝睡不醒的玩家,以及落寞乏味一地雞毛的行業。
4. 沒有見過有哪個行業的從業者如此的缺乏職業性。我們形容某家華人背景的支付企業,“高層是老外,中層是洋派,底層是小白”。今天,跨境支付的四大主流產品,全球账戶、錢包收單、卡收單、全球發卡,其產品沿革天差地別。账戶來源於銀行,錢包來源於互聯網巨頭,卡收單及發卡來源於卡組,而卡組、銀行、互聯網巨頭企業的金領們鮮有下海入局跨境支付創業的,比如前面提到的幾家,幾乎沒有學院派。我們聽到的故事都是借助資本的力量、借助周期性客戶需求的力量進行快速騰飛,而不是借助基建、產品、創新、服務,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豈有長期發展壯大的動力。“老外”們忙着上岸享受,“洋派”們忙着拽名詞騙錢,“底層”小白們四處痛苦掙扎艱難成長,不會對任何一家企業有歸屬感有忠誠度。
在中國的跨境支付通往全球化的道路上,我們從文化、從精神、從制度、從職業素養等方方面面都有極大的改善空間。思想不清,幹事不行。跳出中國看世界,跳出世界看中國,建議跨境支付行業從業者們,慢下腳步,立足長遠,仔細思考自己的基礎盤、利潤盤、未來盤,成就一番成功的事業。
海量資訊、精准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責任編輯:王馨茹
標題:是誰扼制了中國的跨境支付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15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