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塘,幾乎是雲南騰衝猴橋鎮猴橋村每個家庭的標配。長久以來,“火塘會”不僅是村民們交流情感、分享故事的場所,更是深入了解民情、解決民愿的重要平台。
8月25日,記者跟隨“全國網絡普法行·雲南站”活動採訪團來到猴橋鎮,了解該鎮如何用“小”火塘撬動鄉村治理體系“大”提升。
騰衝市猴橋鎮地處祖國西南極邊,屬高中山區,降水量多、氣候寒冷、多雨多霧,群衆有烤火塘的習慣。
走進猴橋鎮猴橋村的國門新村,空氣清新,道路幹淨,綠水青山環繞傈僳村莊。此時,在村民家裏,一場“火塘會”正在進行,這是一場關於林地糾紛的調解。
這場調解,雙方當事人從剛开始的彼此不相容、不想讓,到圍坐在火塘邊達成初步共識。
“火塘會”,這是猴橋鎮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本土化的探索與創新。
在火塘邊,幾把長椅、幾杯熱茶,幹部群衆經常圍坐在一起拉家常、講政策、解矛盾、話發展,成爲這個充滿民族風情的土地上的特別傳統。
“在猴橋村,火塘會每天都在上演,已經成爲幹部群衆的‘連心橋’,爲村民們帶來溫暖和希望。”騰衝市猴橋鎮猴橋村國門新村“法律明白人”余紹貴說。
近年來,猴橋村國門新村依托“火塘會”議事制度,以火塘調解、院壩協商的形式及時處理解決了一批群衆關心關注的急難愁盼和矛盾糾紛問題,傳播法制正能量,實現了國門新村連續5年矛盾不出村、信訪零上交。
議事聚會的小小“火塘會”,助力鄰裏和諧、改善鄉風文明,猴橋村先後獲評保山市文明村、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等榮譽。
目前,“火塘會”議事制度如星星之火,已經在猴橋鎮全面推廣,並覆蓋到騰衝市19個鄉鎮(街道)、220個村(社區)。
猴橋村距猴橋鎮政府駐地10公裏,騰密公路、騰猴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有國家一類口岸猴橋口岸聯通緬甸,國境线長14.5公裏,國土面積105平方公裏,有8個村民小組,13個自然村,390戶1823人,其中,傈僳族1773人,是保山市文明村、雲南省衛生村、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
今年4月的一個晚上,在猴橋鎮猴橋村沙家壩村,蔡某4兄弟因贍養老人問題產生了矛盾。爲了解決這個問題,調解員們組織了一場火塘會。
調解員先是分別與4兄弟一對一進行溝通協商,讓他們說出自己的心裏話。然後,大家再在火塘邊耐心細致地聽取每個人的訴求和意見,深入了解問題的核心和矛盾點。通過反復協商和溝通,最終達成了令人滿意的調解協議。協議的達成,不僅解決了老人的贍養問題,也促進了家庭和諧,贏得了村民們的廣泛贊譽。
邊境民族事務都是大事。猴橋村的黨員幹部不僅是大政方針的宣傳員,也是日常生活的調解員。在溫暖的火塘旁,傈僳語、普通話、方言自然切換,將國家政策的精髓、家國情懷的深刻內涵以及強邊固防的重要性准確傳達給每一位村民。
除了火塘會,猴橋村還通過戶長會、網格組會、微信群、大喇叭等進行宣傳,將舉報涉邊違法、嚴禁偷引帶、“十個一律”等政策法規宣傳到家家戶戶。
“在火塘邊或院子裏,把村民聚攏在一起,人多少不限,根據情況定。幾條板凳、幾杯熱茶,面對面聊聊天、說說話。幹部和群衆同坐一條板凳上,家長裏短、鄰裏糾紛、村裏的大小事務、政策法規、文明新風,都是聊的內容。”猴橋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蔡文輝說,“幹群的距離近了,心就近了,話也就真了。”
多年來,猴橋村聚焦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增強村民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爲目標,加大村法治宣傳,多渠道开展多元法治服務,全力滿足群衆法律需求。
標題:雲南騰衝:小小“火塘會” 打通服務群衆“最後一公裏”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14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