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節氣過日子:涼風有信 立秋節氣看哪裏暑熱漸退秋將至

2024-08-07 18:51:59    編輯: robot
導讀   央視網消息:據中國天氣網消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跟着節氣過日子。今天(8月7日)進入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常年此時,全國平均氣溫开始呈下降趨勢,雖然南方暑熱正盛,但北方部分地區秋意漸起。爲...

  央視網消息:據中國天氣網消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跟着節氣過日子。今天(8月7日)進入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常年此時,全國平均氣溫开始呈下降趨勢,雖然南方暑熱正盛,但北方部分地區秋意漸起。爲了適應季節變化和慶祝豐收,民間有貼秋膘、啃秋、曬秋、祭土地神等習俗。中國天氣網特別推出立秋風俗圖鑑和立秋全國天氣地圖,看看這個節氣怎么過。

  立秋這樣過:啃秋曬秋貼秋膘 慶祝豐收迎秋來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取“暑去涼來,秋天开始”之意。雖然此時,我國大部地區仍處於炎熱的夏季,但全國平均氣溫已經开始下降,東北、西北一些地區秋意漸起。隨着暑熱的下沉和收斂,自然萬物也從繁茂生長趨向成熟收獲。人們常以貼秋膘、啃秋、曬秋、祭土地神等習俗來適應季節變化和慶祝豐收。

  古時候,人們會在立秋日稱體重,將體重與立夏時進行對比,那時人們的日子並不富裕,再加上酷暑使人茶飯不思,經歷“苦夏”的人們大多會變瘦,於是就有了“貼秋膘”一說。在立秋時,人們通過喫肉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

  在我國不少地方還流行“啃秋”,人們會在立秋日喫瓜,表達“啃下酷夏、迎接秋爽”的愿望,意在借瓜果祛除暑日積蓄在體內的暑氣。人們還相信立秋時喫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

  在湖南、安徽、江西等地有“曬秋”的習俗,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自家窗台和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也表達了豐收的喜悅。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立秋時節還有祭祀土地神的習俗。在古代,人們除了將立秋視作天氣變化的標志之外,還將立秋後第五個戊日定爲秋社日,農民要在秋社日對土地神進行祭拜,以慶祝豐收,求得土地神的庇佑。

  立秋看天氣:北方逐漸轉涼 南方暑熱仍盛

  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全國平均氣溫开始從逐步升高轉爲下降。宋代詩人劉翰在《立秋》一詩中寫道“一枕新涼一扇風”,也點出了夏秋之交天氣轉涼的細微變化。常年此時,南北的氣溫走勢开始分化,北方地區的炎熱盛極而衰,天氣逐漸轉涼;而南方大部“秋已立,暑難消”,仍處於“上蒸下煮”的天氣中。

  從中國天氣網推出的常年立秋節氣全國天氣地圖可以看出,立秋後,北方多地天氣开始逐漸轉涼,華北一帶出現高溫悶熱天氣的概率會明顯下降,西北地區東部、華北等地一場秋雨一場涼,東北更是秋意顯現,這些地方的公衆注意根據天氣變化調整着裝,及時添衣保暖。不過,新疆南疆盆地等地區天氣仍將炎熱,高溫炙烤,酷暑持續不退,小夥伴們外出時防曬不可大意,注意塗抹防曬霜、戴遮陽帽等。

  常年此時,冷空氣還比較難觸及南方地區,四川盆地到長江中下遊高溫盛行,多悶熱桑拿天,當地居民要注意防暑降溫,可以多喝一些溫开水、綠豆湯或含電解質的飲料,謹防中暑。

  立秋時節仍處於雨季的西南地區,陰雨天氣頻繁,這一帶的居民要注意防潮除溼;華南一帶對流天氣依然多發,小夥伴們要持續關注預警預報信息,在強對流天氣來臨期間,盡量避免外出或進行戶外活動。

  另外,常年立秋期間,台風仍然比較活躍,而且,不乏“桑美”、“利奇馬”這樣的狠角色。東南沿海的居民要注意防範台風,收到台風預警後,提前備好米、面、飲用水、手電、充電寶等物品,並用膠條在窗上貼上“米”字等,做好防範措施。

  “秋風吹雨過南樓,一夜新涼是立秋。”雖說立秋時節暑熱不會迅速消逝,但涼風有信、秋意漸顯,天地也將日漸廣袤。立秋之時,讓我們靜心感悟四時變幻,於變遷中尋恆常,在流轉中珍惜當下。(策劃/張慧 設計/劉紅欣 數據支持/張斌)



標題:跟着節氣過日子:涼風有信 立秋節氣看哪裏暑熱漸退秋將至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0734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