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給包裝“瘦瘦身”

2024-08-03 18:51:22    編輯: robot
導讀 在傳輸帶上的快遞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用戶手中的快遞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雲南省昆明市雲天化晉寧花卉產業現代化示範園內,鮮花包裝流水线展現出一朵花“從花田到花瓶”的旅程。新華社發   【生態聚焦...

在傳輸帶上的快遞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用戶手中的快遞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雲南省昆明市雲天化晉寧花卉產業現代化示範園內,鮮花包裝流水线展現出一朵花“從花田到花瓶”的旅程。新華社發

  【生態聚焦】

  “买櫝還珠”的故事,在今天以另一種形式上演——包裝浪費。

  相關統計顯示,快遞包裝廢棄物增量已佔我國生活垃圾增量的85%以上。商品禮盒包裝也成爲浪費重災區,精美復雜的包裝讓消費者有了“面子”,卻可能丟了“裏子”。

  包裝的上限在哪裏?消費者在爲商品本身價值花錢的同時,還要額外买單多少包裝?

  在追求綠色低碳生活的今天,別讓過度包裝爲我們的環境“加壓”。節約又環保,合理包裝的風還要刮得更猛烈些!

  包裝“內卷”,沒有贏家

  “一收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快遞,心情別提有多美了!但有時候,一件小東西被一卷泡沫塑料裹得老大,拆起來真是麻煩!”談起快遞包裝,北京市民小邵對記者大吐“苦水”。

  對此,網店的經營者也很無奈:“可包裝得不夠結實,买家就不會給出好評呀。有時候,店鋪一個月就要用掉上萬米的打包膠帶。”

  誠如賣家所言,網購無法讓买賣雙方面對面交流,包裝似乎成了賣家向买家表達“誠意”的重要方式。同時,物流途中可能對商品造成磕碰,因此商家會盡量把包裝弄“嚴實”,既避免消費者收到殘損的商品,也能免去售後理賠的麻煩。

  據統計,我國快遞行業業務量連續10年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爲1320億件,年人均快遞使用量超過90件。

  龐大的數據背後,是木材、紙張、塑料等材料的大量消耗。被丟棄的快遞包裝,更是給環境造成嚴重負擔。以2022年爲例,我國共消耗快遞包裝箱約99.22億個,海量的包裝垃圾能擺滿近20萬個足球場。

  更可怕的是,快遞袋、膠帶紙、填充泡沫等制品在環境中很難降解,而且會對大氣、水、土壤等造成污染。即使對它們進行無害化處理,背後的成本也相當驚人。

  在網購快遞包裝流行“厚重風”的同時,线下商超裏隨處可見的商品禮盒,有不少走起了“華麗路线”。

  每逢年節,包裝精美的禮盒成爲人們走親訪友時的“硬通貨”,充滿巧思的包裝似乎能讓禮盒中的時令食物增色不少。但是,拆开“套娃式”的包裝後,往往只剩下一句尷尬的“就這么點東西啊”,根本“配不上”華麗的包裝。

  “好的包裝固然可以抓住消費者的眼球,但如果只‘卷’包裝,不‘卷’商品質量、食物口味,這不就是本末倒置嗎?消費者、商家和環境都不應該爲此买單!”小邵對此態度鮮明。

  積極引導+出台標准,遏制過度包裝

  經濟學有一條“杜邦定律”,即大約63%的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會受到包裝的影響。既然包裝的設計很大程度上影響着消費者的購买欲望,那么,在追求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今天,我們是否也可以利用環保包裝影響消費者的選擇?

  記者走進北京某大型商超,發現在食品與飲料貨架上,各色商品排列整齊。不少商品的包裝上,“可降解”等字樣格外引人注目。有消費者表示,自己更青睞使用環保材質包裝的商品,並直言“對環境友好的產品要多多支持”。

  相關調查顯示,在倡導綠色生產方式和綠色生活理念的當下,綠色包裝可以打動不少消費者。生產者使用可降解的環保型材料,有利於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同時,消費者處理生活垃圾的壓力也會隨之降低。這種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積極互動,可以吸引消費者再次購买,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近年來,我國在過度包裝治理方面开展了扎實有效的工作。

  “按照國標《限制商品過度包裝通則》規定,‘過度包裝’指的是超出正常的包裝功能需求,其包裝空隙率、包裝層數和包裝成本超過必要程度的包裝。”中國包裝聯合會質量標准部副部長範紫薇指出。

  在商超中,你是否發現有不少農產品“輕裝”上市?今年4月1日,新修訂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生鮮食用農產品》強制性國家標准正式實施。新國標針對不同類別和不同銷售包裝重量的生鮮食用農產品,設置了10%至25%的包裝空隙上限,規定蔬菜和蛋類不超過3層包裝,水果、畜禽肉、水產品不超過4層包裝。同時,生鮮食用農產品包裝成本與銷售價格的比率不超過20%,對銷售價格在100元以上的草莓、櫻桃、楊梅、枇杷、畜禽肉、水產品和蛋類,這一比率不超過15%。

  “新國標的出台,有利於遏制商家之間的攀比和過度競爭,同時爲監管部門提供執法依據,對加強商品過度包裝全鏈條治理、引導生鮮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適度合理包裝、倡導理性消費,均有積極意義。”範紫薇表示。

  破解難題,構建綠色包裝體系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循環經濟研究室主任張德元看來,幾乎所有的廢棄物產生都可以歸爲經濟性問題,因爲目前常見的包裝材料在技術上基本都可以實現回收利用。“但由於一些包裝物使用後過於分散,加之體積小、價值低、回收成本高,導致很多包裝物使用後只能當‘垃圾’處置。”

  他認爲,破解過度包裝問題,可以嘗試通過加大新技術、新模式的研發,使原本不具備回收利用經濟性的包裝物回收變得“有利可圖”,從而實現閉合循環利用,“比如針對軟塑包裝,可开發化學回收技術路线”。此外,還可以通過責任延伸制度,讓產品生產者爲包裝廢棄後的回收處置买單,從而構建起可持續運營的回收利用模式。

  “當然,包裝綠色化治理應該是全鏈條的,需要商品的生產者、商家、物流企業、消費者、回收者共同參與,多環節結合起來才能解決問題。”張德元強調。

  但是,想要構建一個完整高效的綠色包裝體系,仍然面臨諸多問題,比如消費者端回收難、企業成本壓力大、資源不足、單獨搭建的循環系統難以維系等。那么,各環節可以進行哪些嘗試,爲構建這一體系添磚加瓦?

  今年3月1日,《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正式施行。《辦法》要求,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積極回收利用包裝物,不斷提高快遞包裝復用比例,推廣應用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快遞包裝。

  目前,全國多地快遞驛站啓用了包裹回收台。走進站點,醒目的快遞包裝回收海報可以指引消費者留下快遞包裝,並領取回收金。據悉,網購平台促銷期間,電商物流企業菜鳥的綠色回收數量創新高,有近一半的紙箱被循環寄件使用,不能二次利用的紙箱則通過其他方式再生再造循環利用。

  針對消費者端回收難這一問題,相關人士建議,快遞員送貨上門時可以回收快遞包裝,打通快遞包裝循環利用的“最後一公裏”。

  “除了快遞企業,還應當在全社會推廣綠色包裝理念,特別是提高生產企業和消費者對綠色包裝的認知和接受度,從而選擇綠色包裝,推廣使用可回收、可降解、可循環利用的包裝材料。”範紫薇說。

  (本報記者 李春劍 張曉華)



標題:快給包裝“瘦瘦身”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0577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