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I’m a Mac”
“And I’m a PC”
如果你看過蘋果在2006年發布的經典廣告《Get a Mac》系列,也許會對這句廣告語以及背後的PC和Mac之爭印象深刻。
從最开始的《1984》,到之後的《Think Different》,喬布斯在他主導的66部商業廣告中向大衆傳遞着蘋果的產品風格與品牌調性,也絲毫不掩飾他對微軟這種“陳腐”的大公司的諷刺。
只不過,十幾年過去,屠龍勇士終成惡龍。在AI的浪潮中,蘋果似乎已經失去了嘲笑微軟的資格,成爲了相對落後的那個。據彭博新聞社28日報道,蘋果公司的個人智能系統“Apple AI”功能將推遲到10月底發布,或將晚於9月份IOS18系統與最新產品iphone16的發布。
在此輪AI功能跳票的背後,蘋果公司的AI出現了怎樣的問題?而在AI手機時代來臨以後,中國的手機廠商們,目前走到哪一步了?2024年以來,在手機、AI、新能源車等科技行業,中國的企業都展現出了和以前截然不同的姿態,從這個角度來看,中美科技之間的距離還有多遠?
Apple AI跳票的背後,蘋果AI趕了個晚集
Apple AI 這個概念,最早由庫克在今年6月份的WWDC开發者大會上提出。主要針對大模型、Siri、語音識別、AI修圖等功能進行了更新。
發布會後,盡管一些分析師聲稱扭轉了蘋果在AI方面的落後局面,但消費者似乎對此不太买账,當天蘋果股價一度跌超2%,市值蒸發580億美元。
隨後,DA Davidson、摩根大通、美銀等華爾街機構卻均上調了蘋果的目標價,逆勢唱多。他們認爲,搭載Apple AI的iphone16或將推進新一輪的換機周期。蘋果的股價也因此反彈,在6月11至7月15日這段時間內累計上漲超20%。
不過,隨着近期美股科技巨頭的回撤和蘋果AI的推遲發布,蘋果的股價在最近一周內下跌超5%。
股價的下跌可以概括爲兩點原因:一方面,從資本角度來看,市場在擔心蘋果此前對AI的天價投入在短期內難以對業績取得提振;另一方面,從產品角度來看,蘋果AI此前在WWDC大會上所展現出來的這些功能,三星、小米早已實現,蘋果成爲了在AI手機領域的追趕者。
雖然早在2011年,蘋果推出了Siri,背後的 NLP 自然語言處理在當時是極其先進的前沿技術。然而隨着科技的進步,大語言模型LLM的出現,取代NLP成爲了AI的新代名詞。隨後,蘋果在AI方面的策略就一直比較保守。
在Chatgpt火遍全球以後,微軟、谷歌、Meta等科技巨頭都迅速推出了與AI緊密結合的產品,相比之下,蘋果的動作略顯緩慢。在2023年的秋季發布會裏,蘋果僅在M3 芯片的新聞稿中提到了“加速 AI/ML 工作流”的字眼,在 MacBook Pro 和 iMac 的新聞稿裏更是連AI的影子都沒有看到。
直到2024年,或許是爲了加快在AI領域的追趕,或許是迫於市場和股東的壓力,蘋果才在3月的發布會中首次強調AI與產品的結合,並隨後官宣了與OpenAI的合作。
7月30日晚,蘋果AI測試版發布,在自研模型、文本生成、Siri和相冊處理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然而,這些更新僅局限於99美金一年的注冊开發者限定版本,並且只支持M系和A17 Pro芯片,同時還需要將地區和語言改爲美國和英語。即使在滿足了所有這些要求之後,也只是加入等待名單,沒法立刻體驗。
事實證明,無論是自研模型還是通過OpenAI“外包”,蘋果目前在AI相關的軟硬件科技仍然不夠成熟,難以實現規模化的生產和應用。
AI手機元年,國產廠商們走在了前列
或許正是蘋果在AI領域的猶豫,給了中國的廠商們“搶跑”的機會。2023年,華爲率先將大模型接入手機,將文本生成、知識查找、資料總結、智能編排、模糊/復雜意圖理解等復雜任務加入了手機的“技能庫”。
隨後,其他廠商迅速跟進。其中,小米將原有的大語言模型輕量化,還將端側模型整合進了更多的智能設備,進一步完善了AI手機的使用場景;vivo推出藍心大模型,同樣主打輕量化,幫助手機進行本地化的數據處理;OPPO則上线了Find X7,實現了AI通話摘要、AI消除等功能。而榮耀則選擇與百度智能雲達成战略合作,並且同樣推出了端側AI大模型。
各方勢力跑馬圈地的背後,是龐大的市場潛力和市場增速。據IDC預測,今年全球AI手機出貨量將達到1.7億部,佔智能手機出貨量的15%。到2027年,中國市場AI手機出貨量佔比將達到51.9%,預計出貨量達1.5億台。
與此同時,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具備GenAI功能的智能手機型號數量超過30個,主要是高端智能手機(超過600美元);在全球智能手機的銷量佔比達到6%,環比增長超過3倍。
在這一輪的AI手機浪潮中,國產手機廠商們憑借着早期的技術投入和產品的先發優勢,在國際市場佔據了相當的份額。目前,中國品牌GenAI功能智能手機的份額佔據全球市場1/3。在全球十大暢銷GenAI功能智能手機中,中國品牌佔據6席。
並且根據IDC的數據,2024年第二季度,Vivo、華爲、OPPO、榮耀、小米更是牢牢佔據了前五名,將蘋果擠出了榜單。
從這個角度來看,與蘋果相比,國產手機廠商們的動作更快,更早地通過自研模型與軟件的結合,實現了AI在端側的應用,從而在出貨量方面佔得了先機,掙到了AI手機時代的第一桶金。
華爲帶隊,中國智造正在加速追擊
然而,從功能來看,大部分國產手機AI化的重心都放在了對話、攝影攝像等功能,強調AI在某一個軟件應用的表現。相比之下,蘋果則更希望從底層做起,將AI嵌入到整個iOS生態系統,實現多模態多軟件AI功能的聯動。而這一點是國內大部分手機廠商目前做不到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推遲Apple AI的發布也是蘋果的一種偏執,就像喬布斯對追求完美的偏執一樣。“後發而先至”,徹底重構iOS生態所有產品的使用場景和生產力,這才符合蘋果的一貫風格。
而目前,能同樣拿出自研生態來與蘋果抗衡的只有華爲。用“盤古大模型+鴻蒙生態”對標蘋果的“自研模型+iOS生態”,以此來實現跨APP調用AI的功能,讓終端設備可以完成復雜度更高的人機交互方式。
此前,小米進行了將AI嵌入Hyper OS的嘗試,OPPO也提出的1+N智能體生態战略。這些現象都表明,在蘋果與華爲形成的這種“AI+底層生態”的共識之後,其他的國產也在加快了追趕的腳步。中國的手機廠商們正在以“華爲帶隊,Others 跟上”的態勢在科技領域加速對蘋果的追趕。
在這種追趕的狀態裏,我們其實可以看到一種趨勢。在以往的科技行業(消費電子、AI、新能源),美國的科技巨頭們(蘋果、谷歌、特斯拉)憑借着技術的壟斷,賺走了行業中的絕大部分利潤,中國的企業更多地負責生產和組裝。
而如今這種形式發生了改變,2024年以來,華爲在消費電子市場的回歸,重新對蘋果發起了衝擊、百度憑借對AI的投入在無人駕駛領域取得了對谷歌的領先、比亞迪、蔚小理憑借着更先進的電動化、智能化技術完成了對特斯拉的圍剿。
從這個角度來看,憑借着更龐大的用戶和數據積累以及更完善的產業鏈集群,中國的科技巨頭們已經實現了從落後到平起平坐的身份轉變。
並且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這種轉變還將繼續下去。畢竟,科技之間的競爭沒有終點,過去的互聯網是這樣,現在的AI也仍然會是這樣。所有的變革只不過是不斷地讓參與者們一次又一次地站上起點而已。
來源:港股研究社
原文標題 : 蘋果AI跳票,國產手機廠商們的機會終於來了
標題:蘋果AI跳票,國產手機廠商們的機會終於來了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04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