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河時相機記錄下的垃圾位置。受訪者供圖
宋喆(化名)所在的村莊有一條清澈的溪流,岸邊綠蔭喜人,這條溪流是當地主要飲用水水源水庫的主要支流之一,部分流域屬於二級水源保護區。溪邊風景優美,節假日常常吸引很多遊客來玩,但部分遊客缺乏環保意識,下水嬉戲、露天燒烤,離去後還會留下一地垃圾。塑料袋、西瓜皮、飲料瓶散落在溪邊甚至漂在水面,給當地生態保護工作帶來了很大挑战。
露營亂象迭出
宋喆是一名河湖衛士,他告訴記者,現在來溪邊露營的人越來越多,熱鬧之後留下的垃圾也變多了。“很多文明素質高的遊客會把垃圾帶走,但也有一些遊客把垃圾留在那裏。風一吹,垃圾就飄到了河裏。”在東部某省長期從事當地水庫上遊水源環境保護督查工作的梁勇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如果碰到大雨天,遺留的垃圾不及時清理就會被衝入飲用水庫,造成水質隱患。此外,宋喆提到,還有些遊客會去村子裏風景好的地方露營,曾有遊客拿了附近村民種的玉米、番薯。
90後露營愛好者孫思遠剛“入坑”時也會偏好去風景好的野地露營,但一些遊客的不文明野營行爲把她“勸退”了。孫思遠之前常去一個野地露營,但有一次去那裏時發現滿地都是垃圾,還有隨地大小便的痕跡。孫思遠說:“這種比較偏僻的地方也沒有環衛工人來打掃,垃圾會被遺棄在這很久。”
這些所謂的“野地”並不是真正無主,它們通常歸屬於附近的某個村集體。孫思遠野營時也遇到過被村民勸說離开的情況,“村民說這裏不讓露營,也不讓用火”。有一次村民還爲此報了警,雖然警察態度很友好,只是勸說他們以後不要再來,但是這種令人窘迫的情景也讓她的露營體驗大打折扣。
孫思遠說:“我其實很能理解這些村民。他們不確定來的遊客有沒有文明素養,如果遊客扔下垃圾不管,或者因野外用火而引發火災事故,最後承擔責任的還是本地居民。勸我們離开其實也是爲了安全和避免麻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十六條規定,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從事網箱養殖、旅遊等活動的,應當按照規定採取措施,防止污染飲用水水體。
梁勇介紹,水庫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依規應進行全封閉式管理,但針對二級保護區河道內的燒烤、戲水、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爲缺少明確的執行規範。當地水源辦選擇投入生態補償專項資金用於保護區內水源保護和管理。市水辦還專門爲水庫制定了水源保護工作檢查考核辦法,主要考核相關鄉(鎮)轄區內的旅遊行爲、村容村貌、河流保潔、河道管理等,考核結果與生態補償專項資金發放掛鉤。“水庫管理部門在巡河中發現垃圾會通知相關鄉鎮立刻整改,這些照片定時定位,一般兩個小時內就能解決問題。”
在梁勇看來,露營燒烤一方面可能破壞自然景觀,污染水體;另一方面也極易引發森林火災,“森林在涵養水源方面非常重要,如果森林燒毀,還會導致水土流失,影響水源保護區生態環境”。他們號召年輕職工組建了“學雷鋒志愿服務隊”,與當地熱心村民組建的志愿勸導隊在節假日聯合巡邏,對遊客的不文明行爲進行勸導。宋喆參與的村民志愿勸導隊就是爲了應對在溪邊野營燒烤的遊客而組建的。2015年建隊以來,他們一直在溪邊豎標語、撿垃圾,用實際行動保護當地生態環境。
新冠疫情“乙類乙管”後,露營成爲熱潮,來溪邊燒烤的人也增加了。宋喆說,政府沒法明令禁止露營,但很多人露營時會帶着燒烤設備,隨着露營人流量增加,管理成本更大。
現在,對於在溪邊燒烤、使用明火的遊客,志愿勸導隊會通過掛橫幅、發宣傳單、無人機播放勸導語音等方式來勸導,旺季還會加強人力投入。經歷十多年如一日的長期宣傳保護,梁勇表示,相較過去,許多年輕人的法律意識、環保意識都有明顯提升,非常配合他們的工作,這也減輕了工作難度,可以實現有效勸導。
不文明行爲害人害己
文明露營,既與生態環境意識有關,例如不亂扔垃圾,不隨意採摘花草植物,不破壞綠地草坪,不食用野果,不投喂野生動物,不使用自然水源;也與安全意識有關,例如選擇安全的露營地,注意用火防火和使用電器的規範等。
露營中的不文明行爲,除了給環境帶來損害,也會給露營者自身帶來危險。2024年3月12日,廣西玉林有人在公園露營時使用卡式爐燒烤,發生爆炸,造成現場4人不同程度受傷。2022年4月9日,在廣東揭東,有人在山林點炭燒烤引發山火。2021年12月11日,浙江杭州的一家三口夜間在野外公園露營時,在帳篷內燒炭取暖,發生一氧化碳中毒,致一名男子身亡。悲劇屢屢發生。
在野外露營時,如何正確用水、用火、如廁,避免不文明行爲發生呢?孫思遠向記者介紹了專業露營者會採用的方法。
關於用水,露營者一般會自備水而不使用自然水源。如果需要洗滌,考慮到常見的洗滌劑、洗手液裏殘留的化學物質會污染環境,露營者會使用茶枯粉等純天然洗潔粉,或者先用溼巾簡單擦拭,產生的垃圾帶回家處理,而不是直接在營地附近水源用洗滌劑進行清洗。
人有三急,野營中排泄物的處理也有學問,直接棄置尤其是棄置在靠近水源的地點,是不可取的。如果在步行範圍內有人居住,可以考慮跟附近居民商量,付一點錢借用他們的廁所。如果在遠離人居的野地,可以搭一個小帳篷,作爲野營帳篷廁所,在帳篷裏挖一個旱廁,大小便後將排泄物填埋。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旱廁一定要遠離水源,避免造成水污染。孫思遠提到,現在有一種折疊的便攜馬桶,套上塑料袋,倒入固化劑可以讓尿液結晶呈果凍狀,之後再把它帶走處理。
其次是用火問題,很多野營者缺乏規範用火的知識。卡式爐、卡式氣罐是常用的野炊裝備,但很多人不知道背後的安全隱患。孫思遠說:“這種裝備的價格區間很大,很多業余愛好者想着只玩一兩次,就會選擇比較便宜的產品,但這類低價裝備可能質量不過關。”
如何規範使用野炊設備也是很多新手的知識盲區。除了卡式爐的使用要遠離熱源、沒有用完的氣罐不能隨意丟棄等常識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卡式爐不能使用大鍋。如果鍋蓋太大,蓋住了整個氣罐倉,鍋的溫度傳導到氣罐,可能會引起爆炸;使用過大的鍋具還可能導致熱源的集中,使氣壓上升,增加爆炸的風險。孫思遠提到,她還見到過在野外隔離防火帶直接生明火的野營者,而專業露營愛好者會配備滅火器這類裝備。
文明露營任重道遠
隨着露營風越來越熱,孫思遠和周圍的同好都很高興看到自己的小衆愛好受到了大衆的關注,“露營在讓我親近自然、緩解壓力的同時,也滿足了我的社交需求,我很愿意給身邊的人‘安利’露營”。但是隨之而來的也有裝備的漲價、不文明行爲對露營群體形象的破壞等問題。
人們愛上了逃離喧囂、親近自然的野外露營,越來越多的人想要走進山林的更深處。宋喆說,在溪流下遊不屬於水源保護區的河段,溪上秋千、竹排等項目在短視頻平台“火”了起來,連帶着到水源保護區內露營的人也多了。這類意料之外“走紅”的露營地還有很多。短視頻帶來的“潑天富貴”讓一些地方措手不及,遊客們“事了拂衣去”,當地政府和村民卻要面對不文明亂象的苦果。監管機制的缺位、應對的滯後難以避免;同時,流量熱度的飄忽不定也使管理投入的成本、收益難以計算。“我們這兒作爲水源保護區,還有相關的保護政策、財政支持來保護生態環境,其他地方可能更沒有承載這些流量的能力了。而且這種地方往往都在山區,村集體經濟能力和管理能力都相對薄弱。”宋喆說。
梁勇提到,根據法律法規要求,飲用水水源保護地內的所有工業企業都進行了關停搬遷,整改後涉及區域的鎮級財政收入大幅減少、原本靠土地出租和物業租賃收入作爲村級經濟來源的村級收入明顯縮水。近年來,美麗鄉村建設、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農村生活污水工程升級改造等民生工程推進又加大了地方財政支出,鄉鎮在這類問題上面臨的往往是財政與環保的雙重壓力。
運營模式相對成熟、管理服務比較完善的商業營地,也會因客人的不文明露營行爲感到困擾。一名商業營地的經營者提到,有些客人覺得自己花了錢,就沒有收拾垃圾的義務,雖然營地有垃圾桶,但客人離开時還是留下了滿地狼藉。這名經營者今年在營地新種了草地,豎了“請勿踩踏”標識牌,但還是有人直接抄近路踩踏草坪,甚至有人圖方便會开車越過草坪;也有客人爲了拍照好看,不用防火毯,直接在篝火台上點火,篝火台下面的草是一定活不了的。但是爲了讓客人滿意,商家也不好提太多要求。
作爲一個露營愛好者,孫思遠希望大家在親近自然的同時,能了解更多野營的專業技能,懷着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文明露營。
宋喆說,他們對外來露營者的希望就是盡量不要在溪邊燒烤,把垃圾帶走,與自然和諧相處,不影響當地人的生活。
實習生 劉雨彥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來源:中國青年報
標題:露營亂象迭出 如何文明露營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99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