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么“卡車”到現在還沒“自動駕駛”?

2024-07-09 18:30:17    編輯: robot
導讀 文|新能源觀察家   說到自動駕駛,我們往往默認爲乘用車,因爲它就在身邊。事實上,在商用車領域,自動駕駛的需求更迫切、更現實、更具商業價值。   有數據顯示,我國卡車司機已超過2100萬人,年齡普遍...

文|新能源觀察家

  說到自動駕駛,我們往往默認爲乘用車,因爲它就在身邊。事實上,在商用車領域,自動駕駛的需求更迫切、更現實、更具商業價值。

  有數據顯示,我國卡車司機已超過2100萬人,年齡普遍40+,而“90後”司機又嚴重不足,此後十年或許會造成千萬司機的缺口。當然,在保障行車安全方面,高階智能駕駛,甚至是自動駕駛或許更能解商用車的燃眉之急。

  商用車,尤其是重型貨車,交通事故率通常高於普通乘用車。根據交管部門統計數據,貨車交通肇事率達到了32.04%,盡管貨車僅佔全部機動車保有量的10%,但導致的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卻佔到了30%以上。其中涉及重型貨車的交通事故死亡率達到了58%。

  特別是在高速公路上,涉及貨運車輛的死亡事故佔比更高,根據浙江台州高速交警支隊發布的數據,高速公路貨車死亡事故佔所有死亡事故的68.6%。也就是說,每10起死亡事故就有7起涉及貨車。

  大貨車事故率高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車輛本身的操控難度較大,一旦駕駛員放松警惕,容易失控;二是駕駛員的安全意識不足,可能存在疲勞駕駛、超速、違反交通規則等情況。

  有預測表明,商用車尤其是大貨車的交通事故率將顯著下降。這主要得益於智能自動駕駛系統在商用車上的逐步普及。

  展望商用車自動駕駛的未來,我們可以預見到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战的前景。隨着技術的進步和法規的完善,自動駕駛將在多個方面重塑商用車行業。

  1。貨車司機的極限26小時

  廂貨司機老塗就是自動駕駛的堅決支持者,因爲他飽受貨運之苦。

  在四川送完貨等了一天一夜後,老塗終於刷到了一單回深圳的訂單。

  這是一單快遞散貨。導航顯示,四川到深圳卸貨地全程1659公裏,走高速如果一路暢通、一刻不停需21個小時11分鐘。貨主給出的時效只有26個小時。

  可長途行車,一刻不停是不可能的。商用車有疲勞駕駛報警,每4個小時至少要休20分鐘。中間還要加油、加水、喫飯,再考慮堵車,時間非常緊張。

  四川的高速,坡多彎多,老塗熬紅了雙眼开了一宿7個多小時,才出了四川。再出貴州進廣西、出廣西進廣東,在距離目的地還有127公裏的廣東肇慶,老塗實在扛不住了,殺入服務區原想小睡20分鐘,結果半個多小時一溜煙過去了。

  睡眼惺忪的老塗一個激靈开始衝刺,心裏默默祈禱剩下的路程千萬別堵車。最終,他順利從羅田下了高速,好在卸貨地距高速口不遠。到了一看時間,僅比時效提前了幾分鐘,幾乎就是卡點衝线!

  這一路,幾乎都沒怎么下車,可把老塗累慘了。實際上,商用車的痛點讓老司機苦不堪言。

  放眼整個商用車領域,像老塗這樣硬熬着跑長途的司機,我國有超過兩千萬人,他們就在我們身邊。

  他們有的一天將近20個小時握着方向盤,紅着眼跑在高速上,甚至車在跑,人在打盹。因爲疲勞駕駛發生交通事故的大貨車屢見不鮮。

  長久以來,商用車運營成本高、效率低、安全性差一直被人詬病。通過老塗的真人真事,我們假設一下,如果他們的車有高階智能輔助系統會怎樣?不知要輕松多少倍!

  2。商用車對智駕技術更迫切

  智能駕駛技術在商用車領域的應用,不僅是科技進步的體現,更是提高運輸效率、保障行車安全、減少環境污染、改善司機條件、降低運營成本的關鍵所在。

  首先,智能駕駛能極大提高運輸效率。通過實時交通信息分析,商用車的智能駕駛系統能選擇最優行駛路线,避免擁堵,從而縮短運輸時間。例如沃爾沃卡車與美國初創公司TuSimple的合作,使用自動駕駛卡車進行長途貨物運輸,實測顯示,其運輸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

  其次,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統計,94%的交通事故是由人爲錯誤引起的,智能駕駛比人工駕駛更能保障行車安全。通過傳感器、雷達、攝像頭等設備,智能駕駛技術能夠實現對周圍環境的全方位監控,及時識別潛在危險,如前方車輛突然減速、行人橫穿馬路等,並迅速做出反應,有效避免或減輕事故的發生。

  再次,智能駕駛系統能更精確地控制車輛運行狀態,如合理控制車速、減少急加速和急剎車等,有助於降低油耗和排放,對環境保護具有積極作用。例如戴姆勒的Freightliner Cascadia自動駕駛卡車,通過優化駕駛策略,實現了比傳統卡車更低的碳排放。

  此外,還有一個在當下帶給司機的重大福利,就是智能駕駛能大大改善司機的工作條件,把人從繁重的疲勞駕駛中解放出來。例如老塗這個長途訂單,1600多公裏幾乎不眠不休,精神高度緊張,熬紅了雙眼還熬壞了身體。如果老塗的車有了智能駕駛,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他,使他在駕駛過程中能放松神經,有更多的休息和放松的時間。

  面對勞動力老齡化問題,智能駕駛技術還能彌補駕駛員短缺,不僅能確保物流鏈的順暢運行,還能促進產業升級與綠色發展,大幅降低商用車運行過程中的碳排放,推動綠色交通發展。

  那緊接着的問題就來了。既然智能駕駛這么好,誰都能明白智能駕駛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還能保障安全、解放司機,那爲什么我們的商用車不使用智駕系統呢?現階段,我們能享受到智能駕駛給商用車帶來的福利嗎?

  3。商用車的自動駕駛什么時候能夠真正落地?

  說完必要性,我們來探討一下智駕技術在商用車領域應用的可行性。

  制約智能駕駛的因素較多,聚焦在商用車領域,智能駕駛硬件和軟件的完善度和電動化進程一定排在前面。

  在軟硬件方面,商用車和乘用車而言是一樣的,如果說有區別,無非就是乘用車可能傳感器雷達用得少一點,商用車比較大,這些傳感器雷達分布得更廣一些,核心處理器的運算能力更強一點罷了。

  從乘用車的智能駕駛進程來看,都是先高速NOA(自動輔助駕駛),後城市NOA,而商用車的主要活動場景就是高速,自然是趨近成熟了。

  隨着傳感器精度提升、算法優化及算力增強,高階智能輔助駕駛技術已日趨成熟,成本逐漸下降,商用化門檻正逐步降低。

  這么看來,商用車的電動化難題就是制約其智能駕駛的關鍵一環了。

  據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統計,今年前4個月,我國新能源商用車的滲透率爲14%,其中4月份單月的滲透率爲16%。如果和2023年新能源滲透率的11%、2022年的9%相比,其增長勢頭向好。但如果和同期的新能源乘用車相比,則至少落後30個百分點。

圖/2024年1-4月份新能源商用車滲透率 來源/崔東樹公衆號 

  商用車尤其是大型貨車和客車,要電動化轉型必然面臨充電時間長的問題。與燃油車幾分鐘內即可完成加油相比,電動車的充電過程往往需要數小時,這對需要高效率運營的物流和運輸行業來說是一個重大障礙。加上電池的更換成本和維護成本,使得總體運營成本成爲制約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近日,物流運輸行業的“壁壘”被打通了。

  寧德時代“天行”商用車電池經過十幾年的自我完善,一連推出了兩款輕型商用車動力電池產品,天行L—超充版和長續航版。

  天行L—超充版可12分鐘補能60%SOC,商用車司機20分鐘的休息時間就可以安心出發了,而他們此前則在充電上需要耽誤1-2個小時。長續航版則將商用車的實際續航距離提升到了500公裏,如果司機從北京到濟南,單程450公裏左右,就無需中途補能了,運轉率倍數增加。

  毫無疑問,它們直擊了商用車的補能速度和續航裏程兩大主要痛處,將運輸的時間利用率和收益最大化交還給兩千萬卡車司機。

  中國勞動人民從來不畏困難和挑战,從來不缺乏勞動精神,信奉用辛勤勞作換取一家豐衣足食。但如果辛苦一趟,不僅不賺錢還倒貼錢,那顯然是他們不希望看到的。所以,一輛給力的商用車一定能讓卡友們“自強不息”。

  如何給力呢?

  “電”一定比“油”省,但“電”如果耽誤送貨時間,甚至把人帶車扔在半道上;或者用不了幾年就得斥巨資更換電池,甚至不安全,那是萬萬不能的。

  這就意味着,誰家電池能用一套組合拳把商用車的所有“敵人”就被清除了,誰就能獲得兩千萬司機的點贊。

  據悉,寧德時代天行L系列產品目前已搭載於福田、吉利、東風、江淮、濰柴、解放、長安跨越、菱勢汽車、慶鈴、瑞馳、陝商汽車、鑫源、上汽躍進等13家車企的21款車型。

  事實勝於雄辯。商用車智能駕駛的諸多絆腳石已被清除。

  多位業內大佬在年初就表示,2024年是自動駕駛元年,尤其是隨着特斯拉FSD入華腳步加快,這種聲音就更爲“主流”了。如今,在“天行”的強力加持下,商用車的智能駕駛,甚至是自動駕駛必將步入快車道,“元年”已來,未來可期。

  (文中人物爲化名)



標題:爲什么“卡車”到現在還沒“自動駕駛”?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9491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