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洪流之下,Apple Intelligence摸着安卓手機過河

2024-06-14 18:21:40    編輯: robot
導讀 蘋果AI來了,官方宣稱它是爲大衆設計,卻沒能完全开放給所有iPhone用戶。 6月11日,蘋果舉行WWDC24主題演講,除了一些常規的系統更新,蘋果更多地將重心放在了介紹全新的AI概念——他們稱之爲...

蘋果AI來了,官方宣稱它是爲大衆設計,卻沒能完全开放給所有iPhone用戶。

611日,蘋果舉行WWDC24主題演講,除了一些常規的系統更新,蘋果更多地將重心放在了介紹全新的AI概念——他們稱之爲Apple Intelligence,以及未來將實現的AI消除、文章摘要、通話摘要等一系列AI功能之上。

相比往年的WWDC,蘋果這次完全沒有提到“Only Apple can do”這個關鍵詞。確實,Apple Intelligence對於其自家系統確實是個不小的升級,但放在智能手機領域來看,安卓陣營其實在AI領域早已先行多步,蘋果拿出的幾項新功能,安卓甚至早已實現幾年之久。

1  安卓布局AI領域已超過十年之久

從早期的控制中心定制、單手鍵盤模式,再到近年蘋果強推的靈動島設計,“iOS抄襲安卓系統”的質疑聲音越來越大。但不可否認的是,蘋果最終展現出來的成果也切實提升了用戶的使用體驗。

而在手機AI領域,早在2010年代初,安卓系統就已經初步引入了基本的AI元素,谷歌开始布局語音識別、文字識別等領域;2015年安卓宣布集成TensorFlow機器學習框架,這意味着系統已开始原生支持機器學習應用,开發者可以利用此框架在手機上實現更復雜的AI應用。

20172018年期間,許多安卓旗艦手機就已經开始集成專門的AI處理單元,使得手機能夠更高效地處理AI任務,如圖像識別、語音處理等,讓AI在手機端开始由軟到硬地落地的表現,是人工智能進一步產業化落地的典型代表;手機企業也在持續深化AI在手機中的應用,在完善底層使用的基礎上,开始更加深化個性化、隱私安全,以及跨設備的無縫AI服務。


而此時的蘋果,雖然芯片已經搭載了神經引擎,但官方並沒有拿出過多的成果展示給用戶,而是仍然聚焦於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領域,面部識別Face ID可能是當時爲數不多能被感知到的應用。

2023年後半時,各家安卓TOP企業的手機已經开始集成數十億參數量級的AI模型,目前國內手機廠商在端側大部分場景的模型大約在 70 -130 億參數之間。比如OPPO就在 Find X7系列上應用了70億參數AndesGPT端側大模型,它進一步推動了手機AI處理能力的邊界,爲用戶提供更爲精准和豐富的智能體驗。

根據蘋果在官網上公布的信息,Apple Intelligence擁有兩個基礎模型,本地設備上採用約30億參數的語言模型,處理復雜工作時則可通過私有雲計算並在 Apple 芯片服務器上運行的更大雲端語言模型。


可以看出,蘋果的Apple Intelligence不僅發布時間上較晚,在參數上也有所遜色。當然,衡量大模型的優劣並不能只從參數上入手,更多強大、便捷的功能才是用戶樂於見到的。

2  Apple Intelligence,摸着安卓過河

智能語音助手是AI在手機中最直觀的體現之一,蘋果Siri201110月同iPhone 4S一起發布,最初其只是作爲一種人機交互的方式,允許用戶通過語音指令進行各種操作。但蘋果對Siri的期望顯然不止於此,隨後幾乎每年都對其有所升級。

然而,在過去的 13 年裏,Siri的實際表現卻並不能讓全部用戶滿意,聽錯名字、誤解命令這些錯誤非常常見。與此同時,安卓廠商的語音助手近兩年來都陸續接入了自研AI大模型,這不僅使語音識別更准確,也能在智慧交互、高效生產力提升和個性化服務等方面的能力獲得進化。


WWDC24發布會期間,蘋果宣布Siri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語音助手,而是成爲了一種設備系統。可以說,現在的Siri才能算得上與小布、藍心小V、小藝這些安卓主流AI助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更多應用方面,Apple Intelligence能夠深入理解設備中的各類數據,包括照片、郵件、信息等,並據此爲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智能服務。比如在郵件應用中,它可以自動爲長郵件提供摘要,幫助用戶快速汲取關鍵信息;在音頻記錄功能中也能自動生成文字記錄和總結,方便用戶回顧和整理信息。


然而,這兩項AI功能安卓陣營實現已久。還是以剛剛提到的OPPO安第斯大模型爲例,“OPPO AI通話摘要”功能可以通過智能識別通話內容,可一鍵生成重點信息摘要,並快捷記錄聯系方式、地址、待辦事項等關鍵信息,包括方言也能准確記錄。

在創作方面,Apple Intelligence加持下全新的Image playground功能可以根據用戶的喜好創建圖像,Genmoji讓用戶可以根據文字描述自由定制個性化的表情包,編輯圖片時僅需簡單描述就能智能修圖,或是用Apple Pencil圈住、消除無關內容。

不過,2023年高通發布的第三代驍龍8移動平台就已經能根據用戶描述快速生成圖片;AI消除功能更是被簡化到無需上手圈選,系統會自動檢測到畫面中的路人並自動圈選,真正實現了即拍即用、即時編輯的高效體驗。


安全方面,蘋果的Apple Intelligence強調了隱私保護作爲其核心特性之一,採用本地化處理和“私有雲計算”策略來處理用戶數據。這意味着蘋果在設備端直接處理大量用戶數據,減少數據上傳到遠程服務器的需求,同時提出Private Cloud Compute概念,讓用戶能控制存儲在雲端的數據類型及訪問方式,旨在爲AI數據安全設定新的標准。

而在安卓這邊,各家廠商則是更加注重端雲協同部署所帶來的更高上限,OPPO AndesGPT 分成 1800 億參數、700 億參數、70 億參數三種體量,可根據不同場景的用戶需求實現智能調度,通過更精准理解用戶的指令和高效處理復雜任務,AndesGPT能夠在不犧牲用戶體驗的同時,確保交互過程中的隱私數據得到妥善處理,避免信息泄露。


不過Apple Intelligence也給用戶畫了一個不小的餅:跨應用交互。畢竟,作爲高度集成和統一的硬件與軟件生態系統,iOS能更輕松地打通APP之間的“隔閡”,減少兼容性問題。這點也是更爲开放的安卓系統難以做到的。

簡單總結一下,蘋果Apple Intelligence這次帶來的幾項新功能、新應用,確實能看到不少安卓系統的影子。科技圈有一句經典發言:“XX摸着XX過河”,在AI領域這部分,蘋果這次或許是真的在摸着安卓過河了。

3  普及AI體驗,蘋果確實應該學習安卓

在這個信息過載的時代,用戶渴望獲得更加個性化和精准的服務,而能夠提供定制化內容的AI能力逐漸成爲廠商角逐的新賽道。僅用半年時間,無數用戶見證了各家手機廠商推出自研大模型、大量便利功能實現從理論研究到實際應用的顯著跨越。

強大的功能需要充足的性能支持,旗艦手機性能足夠強勁自然可以發揮出AI的全部實力,但發布時間更早,性能較差的手機硬件實力可能並不足夠,如何讓AI體驗普及到較早機型也已經成爲了業界關注的核心議題。


在這方面,蘋果的Apple Intelligence展現出了精准的“刀法”:iPhone產品僅有搭載A17 Pro及以上的機型可用,即目前發布的機型僅有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兩個版本才能體驗到AI的魅力;MaciPad產品也需要M1以上等級的芯片才有支持。

這樣的“一刀切”,顯然不能讓所有果粉滿意,iPhone 15之前的用戶升了iOS 18,還是體驗不到升級後的Siri以及一系列功能,堪稱“升了個寂寞”。或許,蘋果也將大內存、AI體驗作爲產品差異化的一種手段,想用新功能?得加錢。

而在安卓陣營,很多廠商就更加注重AI功能的普及。OPPO就致力於成爲 AI 手機的貢獻者和普及者,其早在2020年就已啓動預訓練語言模型的探索與實踐,自研了一億、三億和十億參數量的大模型OBERT,通過不斷地技術積累,OBERT曾一度躍居中文語言理解測評基准CLUE1.1總榜第一梯隊,還獲得了大規模知識圖譜問答KgCLUE1.0排行榜第一的成績。


而爲了保證更多機型能體驗到AI的便利,OPPO注重於提升雲端的算力,建立了企業首個自建超大型數據中心:OPPO AI濱海灣數據中心,通過了國際CQCA級數據中心認證,也是國內第五家、華南地區首家通過國際UptimeTIER III設計認證與建造認證的數據中心,能夠支持千億級AI模型訓練,與骨幹網絡之間的網絡時延低於2毫秒,同時100%採用純綠色能源,部署了超萬台服務器,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憑借着深刻的用戶洞察和深厚的技術積累,OPPO开啓了繼轉向智能手機後的第二次全力轉型,成爲AI新賽道的領航者。“讓AI從嘗鮮到常用”,OPPO就是要掀起一場AI手機的普及風暴,而其針對用戶的主張“把復雜留給AI,把簡單留給用戶”,更是讓AI手機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走入每一個人的手中,這樣的主張,既提前預判了用戶需求變化,也踏准了行業發展的脈搏。

4  總結

蘋果與安卓陣營在AI上的較量,不僅是技術實力的比拼,更是對未來智能生態構建的前瞻布局。蘋果憑借其閉環生態和對軟硬件的精細整合,雖然很多功能上都看似“遲來一步”,但基礎已經搭好,用戶體驗並不會差;而安卓陣營的廣泛與多元,則通過快速迭代和深度定制,不斷試水AI新應用,爲整個行業注入活力與靈感。

AI時代,安卓手機的先行探索無疑爲其贏得了战略上的先機,而蘋果的跟進,則是在此基礎之上的深化與創新。未來,兩大陣營在AI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而誰能更好地理解用戶需求,更高效地融合AI技術於日常生活,將便捷體驗帶給更多消費者,誰就能在這場智能革命中佔據領先地位。



標題:AI洪流之下,Apple Intelligence摸着安卓手機過河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8412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