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億投資鎖定北京,小米汽車與寧德時代合資公司成立
近日,“寧王”落戶北京再進一程。
根據天眼查顯示,北京時代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於5月17日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爲孟祥峰,注冊資本10億元人民幣,經營範圍爲電池制造。
圖片來源:天眼查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由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汽海藍芯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京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據此前報道,該公司將在北京投資建設電芯智能制造工廠。
寧德時代入京,衆望所歸
事實上,關於寧德時代落戶北京投建電芯工廠的消息早已不是新聞。
早在今年1月,北京市發改委官網發布文章《北京將要推出1.0版產業地圖》,其中提到“开建寧德時代北京工廠”。彼時,寧德時代方面對此消息卻保持緘默,僅回應稱:“暫無消息可披露。”
到2月,“开工建設寧德時代電芯工廠項目一期”出現在北京《2024年市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清單》,直至3月8日晚間,北汽藍谷發布公告稱,寧德時代將與北汽海藍芯、京能科技、小米汽車共同出資,設立合資公司——北京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北京時代”),其中寧德時代出資5.1億元,佔比51%,才正式將這一消息落定。
有意思的是,直至稿件發布當日,關於此次合資項目的總投資、選址、產能規劃、量產時間依舊沒有松口。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北京對於寧德時代的渴求已久。
早在1958年6月20日,中國首輛獨立自主研制的“井岡山”轎車駛入了中南海,正式拉开了北京汽車生產的帷幕。隨後,在1983年,北京汽車工程公司與美國汽車公司(AMC)籤署了合資合同,創建了北京吉普,正式开啓中外合資辦廠的先例。可以說,北京汽車工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見證並參與了中國汽車工業衆多歷史性突破的壯麗史詩。
2009年,更是憑借扎實的汽車工業“家底”,借助“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應用工程”成爲國內最早一批布局新能源汽車的城市之一。
然而,當我們站在2024年這個新的歷史節點上審視國內一线城市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時,卻不難發現,北京早已退出了新能源產業領軍城市的行列。
2023年9月,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正式頒布《北京市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年—2025年)》,其中明確提出到了2025年,新能源汽車貢獻顯著提升,在京產量超30萬輛。
然而,與其他新能源汽車產業重點城市相比,北京的目標顯然顯得保守。比如,合肥、柳州、深圳、廣州、西安、上海及重慶等城市,都設定了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超過百萬輛的宏大目標,累計產量更是驚人的超過了1300萬輛。而武漢經开區,這個傳統汽車制造重鎮,在2024年的新能源汽車產量目標就已經設定爲突破40萬輛,並計劃在2025年衝擊百萬輛大關。
正因如此,面對上海引入特斯拉、合肥力捧蔚來、小鵬落戶廣州等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態勢,北京急需尋找新的突破口,以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上實現突圍。於是,我們看到,在2021年10月,理想汽車北京綠色智能制造基地在順義區正式开工建設;一個月後,小米汽車總部也成功落地北京。
圖片來源:小米汽車進入2024年,隨着理想汽車的首款純電動車型MEGA(配置|詢價)和小米汽車的首款車型SU7相繼發布並交付用戶,北京對於上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體系的需求也變得更加迫切。特別是這兩款車型,均搭載了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這也進一步凸顯了寧德時代在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中的核心地位。
緊抓流量密碼,北京或迎黃金時代
相較於3月及之前,衆人對於此次合資項目因北汽、理想、小米銷量前景的不確定性而持保留態度不同,現如今,這一合作已廣泛獲得市場的認可,並普遍認爲是寧德時代在新能源領域內又一項重大的战略聯盟。
若問起2024年汽車圈的流量巔峰,我想答案非小米汽車莫屬。自去年底小米汽車品牌正式發布以來,無論是首款車型的亮相、上市還是交付,乃至本該是百花齊放的北京車展,也都變成了雷軍展現小米汽車魅力的舞台。
圖片來源:小米汽車在這樣高漲的關注度下,小米汽車於5月15日宣布其第10,000輛小米SU7(配置|詢價)正式交付。然而,其鎖單量已突破10萬輛,這一龐大的訂單規模無疑對小米汽車的交付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战。
從5月15日當天官網顯示的交付時間看,小米SU7交付時間爲29-32周、SU7 PRO爲30-33周,而SU7 MAX則長達33-36周。交付時間過長讓不少對這款車青睞有加的消費者望而卻步。
鑑於此,爲了提高產能、縮短交付時間,小米汽車北京工廠計劃於6月啓動“雙班模式”,即日生產時間從原先的8小時延長至16小時。據此推算,實施雙班生產後,小米汽車的月產能有望大幅提升至接近2萬輛的水平。
圖片來源:小米汽車在5月13日小米汽車官方微博發布的《小米SU7答網友問(第四十集)》中亦有提到,“爲了提拉本年產能,我們的工程師利用五一假期,進行了一輪設備維護改造,爲接下來繼續快速提升交付能力做好了准備。近期,我們會有一些好消息跟大家陸續匯報。”
與此同時,小米汽車正積極與上遊供應商緊密合作,尋求大幅提高零部件供應量,以應對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小米SU7加單約80%。”供應鏈人士表示,“其中一類零部件從每個月約1萬套增加至最近的1.8萬套+。”
“我們還在持續努力提升產能,保證完成今年10萬台交付目標。”雷軍再次強調了小米汽車今年的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車的產品线也在逐步擴展中。按照規劃,繼小米SU7之後,小米汽車的第二款、第三款車型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之中。爲了保障新車型的順利推出和生產,小米汽車一期工廠正全力以赴進行生產,而二期工廠的建設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
據了解,小米汽車二期工程位於亦莊新城的房辛店村和小張灣村,年規劃產能達到15萬輛。按照既定計劃,二期工廠將於2024年動工建設,並預計在2025年完工投產。這意味着到2025年,僅小米汽車一家新能源車企就需要至少25萬輛新能源車的動力電池需求。
與此同時,理想汽車亦對純電市場懷有雄心壯志,與北汽新能源的發展需求相疊加,均顯示出這一領域發展趨勢,或遠超北京所設定的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目標。
博弈車企巨頭,鎖定未來市場
寧德時代通過與車企合資建廠,已成爲其深度綁定下遊客戶的一種典型策略。
回首過去的數年,特別是在新勢力企業剛剛嶄露頭角的那些歲月裏,無論是蔚來汽車的創始人李斌,還是小鵬汽車的領軍人物何小鵬都曾多次親臨寧德時代,旨在確保能順利獲得穩定的電池供應。而在疫情肆虐的三年間,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高速發展,動力電池供不應求的情況愈發凸顯,這樣的現象在產業內更是變得司空見慣。
彼時,寧德時代可謂風光無兩,極爲強勢。爲穩定電池供應,越來越多車企不得不加入共建產线的項目中來。
迄今爲止,寧德時代已成功攜手一汽、東風、長安、上汽、廣汽以及吉利等衆多國內頭部汽車集團,共同設立合資公司,共同承擔風險,並共享利益,以此構建穩固的战略合作關系。也由此打破傳統燃油車時代,車企在整個供應鏈關系中的絕對話語權。
也由此,招來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在2022年的動力電池大會上直言:“電池廠商把所有利潤拿走了,廣汽一直在給寧德時代打工。”
於是,車企开始加速自主造電池的步伐。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超過十家國產車企开始自研電池。其中,除了零跑、嵐圖等少數車企在自研之余選擇外採電芯外,比亞迪、廣汽、上汽、吉利、長城、蔚來等大部分車企均選擇了從0到1的全產業鏈布局。一些巨頭如比亞迪、廣汽甚至還將觸手伸向了上遊原材料領域。
同時,爲了提升話語權和議價能力,那些原本依賴寧德時代獨家供應動力電池的新能源車企也开始積極培育第二供應商,以實現供應鏈的多元化。
在這一背景下,隨着去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和滲透率的逐漸放緩,曾經激進的動力電池擴產後遺症开始顯現。即便是寧德時代這樣的行業巨頭,也不得不面臨產能空轉的尷尬局面。根據業績數據顯示,寧德時代2022年全年電池系統的產能利用率爲83.4%,但在2023年這一數據已降至70.47%。
圖片來源:寧德時代2023年年報但與此同時,細看寧德時代在國內的產能布局,其位於北方的基地僅有三座,分別位於山東濟寧、河南洛陽、青海西寧,若按照小米汽車位於北京大興的總部注冊地爲起點,無論是濟寧還是洛陽基地,車程均超過6個小時,遠不足以滿足最優的4小時供應鏈圈所需,更遑論位於北京順義的理想綠色智能制造基地。
圖片來源:寧德時代結合前文所提及北京市對於寧德時代的需求,與其爭論寧德時代是主動進京還是受邀進京,不如相信這是一次雙贏的局面。而至於這場合作最終能否給寧德時代帶來突破性的業務增量,答案只能交給未來的市場。
(本文來自於蓋世汽車Gasgoo)
標題:十億投資鎖定北京,小米汽車與寧德時代合資公司成立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73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