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後視鏡,真趨勢還是僞需求?
剛結束的北京車展上,除了成爲流量之展,背後的新技術趨勢也不容忽視。其中,電子後視鏡成爲本次車展上的亮點之一。
本屆車展上,無論是北汽、比亞迪還是吉利、本田都展示了搭載電子後視鏡的概念車或者量產車型,並集中於今年下半年和2025年上市。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拍攝汽車後視鏡並非新鮮事物,隨着交通路況的日益復雜化,後視鏡是汽車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今,隨着電子外後視鏡相關法規的實施,車企开始將目光聚焦到電子後視鏡上。從本屆車展可見,電子後視鏡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廠家接受。
從法規的進一步推進,到車企紛紛搭載全新車型,電子後視鏡似乎要开始進入規模化推廣階段。不過,在消費端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不少這個用戶視野更廣、夜間更清晰、不易受環境影響等優勢的電子後視鏡,貌似並沒有預想中那般歡迎。
或許有看到消費端的態度,比亞迪宋L(配置|詢價)概念車配備電子後視鏡,之後在實車上則取消了這一配置。那么,電子後視鏡從技術趨勢上來看,是否會引領新潮流?電子後視鏡時代,是否即將到來?電子後視鏡規模化上車,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一個擁有千億市場潛力的新興領域
去年7月,電子後視鏡在法規上迎來了一次松綁。
2023年7月1日起,新國標GB15084-2022 的《機動車輛間接視野裝置性能和安裝要求》正式實施,新增“攝像機-監視器系統”、“視鏡和CMS雙功能系統”等內容。這被認爲是針對汽車外後視鏡的一次重大變革。
汽車後視鏡是汽車上存在時間最久的零部件之一。汽車後視鏡就如駕駛者車外的眼睛一般,輔助安全駕駛。當然,傳統後視鏡在視野以及惡劣天氣之下,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視野盲區問題難以解決,惡劣天氣之下視线模糊問題突出,這也是帶來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電子後視鏡的出現,則可以很好地補齊傳統後視鏡存在的短板。利用攝像頭與監視器組合,取代傳統光學後視鏡,利用外部攝像頭採集圖像,經過處理之後再座艙內顯示外部環境圖像。
圖片來源:金脈電子電子後視鏡的優勢在於,可提供更寬闊的視野、更清晰的影像,同時通過優化設計降低汽車行駛風阻,甚至還集成豐富的ADAS功能,讓行車更安全舒適。資料顯示,電子後視鏡的橫截面積可以縮小爲傳統玻璃外後視鏡的一半甚至更低,從而降低風阻系數,達到省油省電的效果。
比如,本屆車展上享界S9展示的電子後視鏡就可實時捕捉路況信息,自動調節亮度、防眩光,同時還配備碰撞預警系統。本田靈悉L的電子後視鏡,可增加50%的橫向視野,夜間實現百米能見度,高速、倒車、轉向時自動切換視野角度,後方來車、下車开門時,可提供預警。
衆多的技術優勢,讓電子後視鏡充滿吸引力。在法規層面,國內之前始終沒有批准電子後視鏡上車,主要在於安全問題必須得到保障。因此,新國標中詳細規定了電子後視鏡系統的技術細則。
隨着法規的松綁,電子後視鏡的市場潛力,也被進一步發掘出來。根據市場研究機構168report測算,2022年國內汽車後視鏡市場規模爲204億元,電子後視鏡的價值大約是傳統後視鏡的15倍。該機構測算下顯示,按照預期滲透率30%計算,國內電子後視鏡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左右。
電子後視鏡,挑战傳統駕駛習慣
電子後視鏡盡管擁有諸多優勢,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用戶的駕駛習慣。
從理論上來看,電子後視鏡採用廣角攝像頭之後,相較於傳統後視鏡而言,就會擁有更开闊的視野。也就是說,理論上來說,在電子系統的幫助之下,車輛的視角盲區會被消除殆盡,如果增加更多的攝像頭,便可以完成車輛的全方位的觀察,這對行車安全、上下車安全甚至駐車安全的提升,都有着顯著的作用。
圖片來源:阿維塔汽車“我試駕了一下配備電子後視鏡的車輛,感覺還是影響了我平時的駕駛習慣。”汽車深度愛好者張明(化名)與蓋世汽車交流之後,對電子後視鏡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變道的時候我會習慣性的看後視鏡,確認與後方車輛的安全距離,這都成了我的肌肉記憶。但是用電子後視鏡之後,我要看車內的屏幕,感覺非常不適應。”
張明表示,搭載電子後視鏡的車輛,後方視野是通過車內的屏幕顯示,這樣就意味着以前換道打燈視线專注車外,現在就要盯住屏幕。“我眼睛掃過屏幕的時候,還會下意識地看外面,又看屏幕又看外面,視覺上很容易疲勞。”
在張明看來,目前電子後視鏡帶給人的感受,並沒有提升更多的舒適感,反而在一定程度增加了駕駛的疲勞感,進而也帶來了更高的安全隱患。
“要是車外攝像頭採集圖像延遲了,或者整個屏幕死機了,那後果可能更嚴重。”另一位汽車用戶王玉(化名)對電子後視鏡也持懷疑的態度。“特別是在高速上,電子後視鏡但凡出現問題,那帶來的影響可能就是致命的。”
傳統後視鏡盡管是機械式的連接,但是從整個產品的成熟度上來說,是毫無問題的。而電子後視鏡在技術上或許更先進,但是必須確保其搭載的系統不死機,攝像頭採集的圖像不能出現丟幀、卡頓、延遲或者電流幹擾、黑屏等小概率的故障。
對於電子後視鏡安全問題的擔憂,並王玉個人的觀點,而是衆多用戶共同關注的問題。因爲,一旦電子後視鏡進入大規模普及之後,盡管上述問題是小概率問題,但是在大基數之下,事故數量必然會增多。王玉總結道,“傳統後視鏡經歷了百年歷史,都沒有從本質上發生改變,肯定有着其原因,因爲他符合人類駕駛的習慣。”
技術上是大趨勢,規模化上量需要時間
從商業角度來看,電子後視鏡高昂的成本,也是阻礙當下推廣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市面上推廣的電子後視鏡成本都不低,比如,路特斯ELETRE選裝電子後視鏡的價格爲1.6萬元,阿維塔12選裝電子後視鏡的價格爲1.2萬元。從成本角度來看,在汽車價格越來越卷的當下,消費者是否愿意花費如此昂貴的價格,選裝這樣的裝置,還是個疑問。
“要是我使用過程中損壞了,維修起來肯定也會很貴。”汽車用戶陳敏(化名)就指出了維修成本的問題。“我要是用傳統後視鏡出現損壞,最多上百元就能解決。要是電子後視鏡出現問題,動輒數萬元的維修成本,實在是沒必要。”
或許正是由於成本問題,目前搭載電子後視鏡的車輛,大多數是高端車型。本屆北京車展上,享界S9搭載電子後視鏡,售價約爲50萬左右;騰勢Z9 GT定價也預計在40-50萬元。也是有定位高端的車型,才能很好地覆蓋電子後視鏡的成本。而平價車型,從成本角度來考慮,也沒有更大的動力搭載上萬元的電子後視鏡配置。
當然,經過面臨着各種各樣的問題,從政策角度來看,電子後視鏡的普及,是未來的大方向。新國標的出台,就是爲搭載電子後視鏡的車輛合法上路鋪平了道路,車企也解決了電子後視鏡方面的法規問題。
“電子後視鏡替代傳統後視鏡是技術上的進步。”汽車行業專家石敏則認爲,智能電動汽車時代,車輛的電子化、智能化是必然的趨勢。“電子後視鏡系統和車輛的其他系統相比,只是其中一小塊而已,法規上已經有了支持,說明在安全上是有保證的。”
至於價格問題,隨着規模化上量,未來電子後視鏡價格必然會下降。在石敏看來,作爲先進技術的代表之一,我們應該以接納的態度去看待,不能因噎廢食。當然,電子後視鏡當下並不會完全取代傳統後視鏡,兩者會在長時間內處於共存狀態。
(本文來自於蓋世汽車Gasgoo)
標題:電子後視鏡,真趨勢還是僞需求?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68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