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發“網課傳單”走紅 只因“不考試”嗎?

2024-04-01 18:50:24    編輯: robot
導讀   3月27日下午,多位北京師範大學的學生在網上發帖稱,有一位老師在教室發傳單推薦自己在B站上开設的《社會科學概論》網絡課程。這位老師叫陳志新,是北師大的副教授。他在傳單上寫道:網絡課,免費的,沒有...

  3月27日下午,多位北京師範大學的學生在網上發帖稱,有一位老師在教室發傳單推薦自己在B站上开設的《社會科學概論》網絡課程。這位老師叫陳志新,是北師大的副教授。他在傳單上寫道:網絡課,免費的,沒有學分,沒有作業,沒有問答,沒有考試,想來就來,想去就去。隨後陳志新一夜漲粉20萬。

  在B站主頁可以看到,陳志新的這門社會科學概論涵蓋哲學、美學、新聞傳播學、人工智能、歷史學、考古學、宗教學、倫理學、心理學、法學、軍事、文學藝術等多門內容,最長一個視頻時長超過一個小時,每節課都會在下課的課件上打上“再見”兩個字,儀式感滿滿。

  可以看出,陳志新主講的知識,正是當下公衆的熱門需求。這一“熱需”,網上社科類書籍消費情況也有折射。去年,有知名電商平台進行了爲期一個月的大型知識普惠活動。結果顯示,社科歷史類書籍頗受青睞,消費者中“90後”和“00後”佔比近七成。

  然而,面對頗具熱度的人文社科類知識需求,當前網絡上高質量的公益性產品供給並不充足。特別是一些所謂傳播人文社科知識的直播者和視頻號,自身專業性不足,又一味追求流量,不僅是對知識文化的不尊重,甚至會對網友產生誤導。因此,陳志新公益網絡課的出現,一方面順應了大衆的知識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對當下網絡傳播的有益補充。

  高校教師的舞台,不僅是在校園內面向學生傳播知識,關注現實社會,服務和影響大衆,傳播新知識、新思想、新成果,推動社會發展與文化進步,也是其在培養專門人才、進行科學研究之外所擔負的重要功能和使命。

  互聯網和信息化時代,傳播載體多元且豐富,爲學者走出學術研究的“深閨”,在更大範圍內傳播知識思想與研究成果提供了條件。實際上,像陳志新這樣通過短視頻形式,普及專業知識而走紅的高校教師不止一位。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專業化打底,大衆化表達,通過網絡平台使學者更接地氣,使公衆獲取知識。

  這種知識普惠型的網紅,無疑也是互聯網時代,大學教育回歸教育本源的新表徵。但也要指出,目前來看,高校教師、科研機構專業人員,並不都愿意在業余時間去做專業知識普及的工作。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知識普及難以被認爲是學術成果,多數時候不被納入教學科研績效考評的範疇,更別說那些網絡課程了。這就提出一個現實問題:如何建立高校科研機構人員進行知識普及的激勵機制,不斷推動大學教育走出書齋、走向大衆,夯實文化強國建設的社會基礎。

  還要認識到,作爲一種傳播形式,短視頻天然具有碎片化傳播的特點,它既有信息受限的短板,也存在使碎片化時間得到有效使用的優長。面對大衆日益提升的知識需求,關鍵是如何充分發揮好它的效用。隨着技術進步和時代發展,傳播工具和平台也會迭代演變,未來或許不單單是短視頻,還會有更多更新的傳播方式。而永恆不變的,當是大學的社會責任和人文之光。

  茅畝



標題:副教授發“網課傳單”走紅 只因“不考試”嗎?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5237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