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金“不足”、證書不“真”——網購黃金市場亂象調查

2024-03-30 18:53:49    編輯: robot
導讀   新華社天津3月26日電(記者白佳麗、柳媛)“足金純黃金,假一賠十”“來薅羊毛,不計成本只爲漲粉,不上車就虧了”……網絡直播間裏,黃金銷售一派火熱。隨着國際金價攀升,买黃金、“攢金豆”等在消費者中...

  新華社天津3月26日電(記者白佳麗、柳媛)“足金純黃金,假一賠十”“來薅羊毛,不計成本只爲漲粉,不上車就虧了”……網絡直播間裏,黃金銷售一派火熱。隨着國際金價攀升,买黃金、“攢金豆”等在消費者中形成熱潮。但記者近期調查發現,網購黃金存在不少貓膩。

  圖爲某平台店鋪主播展示其所售黃金產品的“鑑定證書”。

  投訴增多,網購黃金“套路”多

  中消協發布的2023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表明,去年黃金珠寶首飾投訴量大幅增加。記者在黑貓投訴平台上以“黃金”爲關鍵詞檢索,發現共有3萬余條投訴信息,其中不少是關於“網購黃金被騙”。記者調查發現,網購黃金存在多重亂象。

  “999足金”,實則“摻鎢、摻銅”。天津的張女士告訴記者,1月中旬她通過某直播間購买了8顆1克重的“金豆”。“第一次‘攢金豆’,謹慎起見拿去送檢,結果發現並不是商家說的‘999足金’,裏面摻了鎢。”張女士說。在黑貓投訴平台上,也有多名消費者表示,自己網購的“999足金”中被檢測出摻銅。

  “一口價”黃金,計價模式“霧裏看花”,購买頁面難覓“重要信息”。消費者李欣(化名)說,自己在某平台店鋪購买黃金吊墜,頁面沒有標注“一口價”黃金,也找不到克重信息,买回家發現吊墜工藝普通且僅重0.7克,售價卻近900元,比購买時黃金價格翻了1倍多。李欣認爲商家故意隱瞞克重等重要信息,客服卻表示,的確沒有標明克重和“一口價”,但寫了3D硬金工藝就是證明。某網絡電商平台商家王禕(化名)告訴記者,不少店鋪刻意不標“一口價”等字眼,甚至將“克重”改爲“長、寬”等數據,就是爲了吸引消費者購买,“不知克重,看着不小,买回家卻發現是中空的。”

  “大品牌”金飾,鋼印“消失”、二維碼錯誤。黃金首飾上的印記是打印或刻印的永久性標識,一般標注着廠家代號、貴金屬材料及其純度。湖南長沙的消費者徐陽(化名)投訴,自己網購某“知名品牌”金鎖,收到後就發現上面完全沒有品牌標識和足金字樣,商家卻回復:“金鎖這么小,鋼印糊了很正常”。隨後,他掃描檢測證籤上的二維碼,卻屢屢顯示“運行時錯誤”。

  記者通過檢索還發現,一些商家被投訴的原因集中在“混淆概念”等問題上。如將“真金”解釋爲“真的金屬制品”,與消費者玩起了文字遊戲。

  消費者在某電商平台店鋪中購买黃金時,發現購买頁面沒有標明“一口價”黃金和克重,圖爲其與客服的對話截圖。

  “辨別真假難,維權同樣難”

  不少消費者反映,辨別網購黃金的真假,“難度系數”越來越高。用火烤是大多數消費者最傳統的驗真方式。但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摻假黃金”很難通過此辦法辨別。一名電商客服坦言,有“黃金”拿火燒不變色,但實際上摻了銀。

  還有一些網購黃金看似出貨單、質保單、吊牌齊全,甚至拿到的發票上都是購买當日的市場金價,但卻“貨不對板”“以次充好”。消費者楊女士表示,自己在去年底網購的金飾斷了之後中間露出銀白色,但拿到的“鑑定證書”上卻都寫着“999足金”。

  辨別真假難,維權同樣難。張女士表示,發現網購黃金造假後,希望商家兌現“假一賠十”等承諾,即便給客服拿出相關證明,卻僅能實現退貨退款,向網絡平台投訴也是不了了之。多位消費者也反映,在電商平台投訴後,平台客服一直拒絕處理,甚至強制讓消費者選擇“退貨退款”。

  王禕表示:“黃金行業的透明度低、專業門檻高。即便明知商家售假,維權卻往往耗時耗力。”

  讓消費者購“真金”有保障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公布,對消費者反映強烈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規範。專家認爲,網購已成爲黃金消費的重要途徑,黃金消費往往金額較大,應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讓消費者購“真金”有保障。

  首先,线上线下同尺度監管。中國互聯網協會法工委副祕書長胡鋼認爲,可實施針對消費者反映較強烈的黃金制品消費專項執法行動,對違規違法犯罪經營者及其責任人進行追責。加強消費者保護組織、檢察機關的公益訴訟工作,快速高效一攬子解決涉及衆多消費者權益的消費糾紛。

  其次,健全網購珠寶質量檢測機制。專家建議,推動建立健全珠寶首飾的質量監測、檢驗檢測、鑑定評估、追溯管理等制度,規範珠寶首飾的信息披露和標籤標識,提高珠寶首飾的質量可信度和可追溯性。

  還有,提升消費者防騙、維權意識。天津東疆綜合保稅區市場監管局曹利科長介紹,盡量在信譽好的平台選擇證照齊全、有品牌知名度、信譽良好的商鋪進行購买,必要時可向平台經營者核實店鋪身份。購买時,務必與商家確認相關退換貨規則,確保商品附帶的發票、吊牌、出貨單等信息一致,並妥善保存。

  “如出現消費糾紛,與商家溝通未果,必要時可向消費者協會或市場監管部門投訴,遇到違法犯罪行爲應及時向公安部門報警。”曹利提示。



標題:足金“不足”、證書不“真”——網購黃金市場亂象調查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5158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