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老師傅”經驗數字化沉澱

2024-03-05 18:50:26    編輯: robot
導讀 “呲呲呲……”在重慶秋田齒輪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秋田齒輪)生產管理部精密制造生產車間,隨着一台台磨齒機不斷發出運轉聲,原本粗糙的齒輪逐漸變得光滑、圓潤,25歲的磨齒工彭著西對着師傅向玉平一個勁點頭...

“呲呲呲……”在重慶秋田齒輪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秋田齒輪)生產管理部精密制造生產車間,隨着一台台磨齒機不斷發出運轉聲,原本粗糙的齒輪逐漸變得光滑、圓潤,25歲的磨齒工彭著西對着師傅向玉平一個勁點頭。

  向玉平在操作設備的間隙,也不時向徒弟投去肯定的目光。

  如何將自己多年積累的操作經驗和知識進行數字化沉澱,讓更多年輕職工受益,這是向玉平眼下正在思考的一個課題,也是秋田齒輪正全力推進的一件大事。

  秋田齒輪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楊遠明告訴記者,近年來,在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過程中,企業把工齡在10年以上的兩百余位“老師傅”的技術經驗,轉化爲了數字語言,從以往“依靠人的經驗”轉變爲“依靠數據的洞察”,不但實現了制造經驗傳承,也借助數字化實現工藝迭代升級,師徒傳承由此煥發了新活力。

  經驗轉化爲數字語言

  “這個系統把設備參數、產品生產工藝等都囊括進去了,系統裏的數據都是‘老師傅’們經驗智慧的結晶……”2月27日,秋田齒輪技術主管劉衡利指着電腦上的PLM系統向記者介紹。

  PLM系統是指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它是一種集成了多種技術的綜合解決方案,用於支持產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創建、管理和應用。在劉衡利眼中,該系統也可以稱爲“師傅們的經驗知識庫”。

  劉衡利說,早在2010年,公司就建立了PLM系統,但當時該系統僅僅只是一個圖片、文檔管理平台,公司的技術工人仍多以紙筆記錄相關的生產制造經驗。由於紙質筆記容易丟失,加之制造業企業人員流失現象愈加嚴重,一些“老師傅”的經驗未能得到有效傳承。

  近年來,隨着傳統制造業“智改數轉”步伐的加快,工廠新老工人也進入交替階段,如何傳承老一代工人的經驗,將傳統工藝和現代科技結合,把“老師傅”們積攢的經驗轉化爲數字語言,永久記錄下來,這成了秋田齒輪面臨的一道“必答題”。

  據楊遠明介紹,2020年,公司重啓制造端工藝數字化工作,單獨开發了適用於制造端工藝數字化的PLM系統。利用該系統,公司把“老師傅”們的工作經驗轉化爲了數字化知識庫。例如,“老師傅”們將刀具、工裝夾具等硬件設施的極限使用狀態、最大承載力等邊界條件,轉化爲看得見的數據,爲年輕技術人員設計工藝流程提供了經驗數據支撐。

  “數字化沉澱後,我們的經驗就變成一個可描述的參照標准,比如,加工不同齒輪時使用什么轉數、熱處理的溫度是多少都能用直觀的數據顯現出來。”向玉平坦言,每次他看到自己20年的崗位經驗以數據形式呈現出來,幫助年輕員工少走彎路,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經驗數字化和標准可視化不僅給“老師傅”帶來自豪感,更讓企業嘗到了甜頭。近4年來,該公司效益、利潤直线上升,中小模數齒輪的產銷量連續多年保持全球第一,畝均產值和畝均利潤均處於全市工貿企業前列。

  不一樣的師徒傳承

  劉衡利認爲,把“老師傅”積累的經驗進行數字化沉澱,不僅讓制造業生產、檢驗過程從“靠經驗”變爲“有規矩”,大幅提升生產效率,還讓這些經驗得到高效傳承,讓師帶徒模式迸發出新火花,對於解決當前產業工人人才斷層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以前,師傅帶徒弟都是先讓徒弟看,然後上手操作,最後講解要領。這個過程就像做數學題,他們可能不懂公式,但憑借經驗能夠得出正確答案,涉及的數據也僅僅只是一個模糊的範圍。”向玉平說,過去,傳統師徒制是一種非常依賴經驗的傳承方式,很多問題的解決過程“只可意會,不能言傳”,時間一長,一些年輕人還會打退堂鼓。

  “如今,公司生產一线的師徒傳承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向玉平介紹,師傅們會在後台系統中整理出相關崗位的操作資料,通過衆多可視化的數據讓徒弟對工作內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換言之,就是把以往的“經驗傳承”轉變爲了“數據傳承”。

  彭著西回憶說,剛入職時,他並未如想象的那樣,整天圍着師傅停留在生產車間,師傅只是要求他通過互聯網、雲平台、第三方制造服務公司平台了解相關數據參數,“我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能在現場獨立完成一些相對簡單的參數輸入、設備調整、操控任務,而傳統師帶徒模式最少也要半年的時間才能實現”。

  “我們還建立了經驗數據知識庫,把公司內、外部‘老師傅’們的經驗和技藝進行整合,使其成爲企業的知識資產,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這些數據經驗成爲更多員工的‘師傅’,也避免了因個別‘老師傅’離職而導致的經驗、技藝流失。”楊遠明說。

  隨着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應用,該公司的人才隊伍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目前,該公司建成重慶市級勞模創新工作室1個,重慶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擁有中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600余人。

  從“人管生產”到“數字管生產”

  隨着越來越多“老師傅”們積極把各自經驗輸入數據庫,年輕的技術工人开始加速向“數字員工”轉型,爲企業“智變”升級提供了強大動能。

  “當生產數據變爲生產要素後,生產模式也變了。”該公司精密制造科長伍浩表示,目前公司搭建了包括PLM系統在內的三大管理系統,各系統之間的數據可以互通有無。隨着信息傳輸速度的加快,企業的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均得到提升,這也對員工的數字化技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伍浩舉例說,以前,車間要加工用在大排量摩托車發動機上的齒輪,班組的成員收到紙質的生產任務單後,會請“老師傅”根據經驗進行試驗試制,手動填寫生產清單,記錄相關批次、參數,由於多個工序同時進行,若沒有按照既定順序加工,該批次的產品只能報廢。

  “以前是‘人管生產’,現在是‘數字管生產’。三大系統數據互通後,技術人員可以對照數據庫裏的同類產品參數進行試驗,往往只需要試驗一兩次就能得出合適的數據。”伍浩說,進入生產階段,一名工人往往可以操作多台設備,各道工序之間通過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完成信息傳遞,這就避免了因操作不當帶來的損失。

  此外,得益於海量的數據支撐,該公司一线技師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充分激發。向玉平透露,他們正根據PLM系統中的數據,積極破解磨齒機上的齒輪重復利用這一難題,目前進展良好,倘若成功攻克難題將爲企業節約大量生產成本。



標題:把“老師傅”經驗數字化沉澱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4134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