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程璐
界面新聞編輯 | 文姝琪
拼多多阿裏全國生鮮負責人、阿裏高級專家、年薪數百萬、職業級別P9,拿出任何一項頭銜,吳可都算得上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只是這些光環都成爲了過去,2022年10月離开大廠之後,吳可進入了長達一年的中年失業期。這期間,他焦慮過也消沉過,但從來沒有停止過探索,直到一年後,吳可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轉型爲投資人。
過去幾年裏,大廠接連進入降本增效、資源重新分配的調整期,從美國的科技巨頭蔓延到中國的互聯網公司,裁員消息不絕於耳。
在外界眼裏,高職級的“高P”是財富和地位的代名詞,但在大環境變化的當下,這批中年“高P”互聯網人也正在成爲裁員重災區。
根據追蹤科技行業裁員動態的Layoffs.fyi網站最新統計,2024年到目前爲止,已有包括微軟、谷歌、亞馬遜在內的123家科技企業進行了裁員,全球約32000名科技行業工作者丟掉了飯碗。
冰冷數字的背後,是一個個身份迥異的個體,他們的職業路徑被徹底改寫,影響也深入到生活的細枝末節中。
失業之後,有人开始重新認識自己,重新審視生活,當一切歸零後,該如何重新开始?作爲一個毫不避諱談論“中年危機”的人,吳可也希望在這個時候能以自己的經歷,給大家提供更多參考。
以下是吳可的自述,經界面新聞編輯整理:
去年5月,我寫的一篇帖子《沒想到,中年危機竟發生在我身上》火了。
其實在發帖的半年前,我就離开了拼多多,中間歇了小半年,也在朋友的公司做過顧問。但去年那段時間熱搜話題幾乎都掛着“裁員”,想到幾年前互聯網大廠的蒸蒸日上,和現在日漸蕭條的反差,我很感慨,於是就寫了一篇帖子。但更主要是希望大家看看我的簡歷,想出去看看好的項目找機會合作。
結果帖子發出來後,從脈脈到自媒體、公衆號、今日頭條、小紅書,一圈一圈的傳播速度非常快,到現在,這個話題估計已經有1個億的曝光了。
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我沒有太大的感覺。雖然網上出現了很多負面輿論,評論我的學歷、跳槽頻率等等。但我本身就是做商業的,以前任何商業上的日常動作都會成爲被解讀的對象,很正常,從之後的結果上來看,的確有一堆項目找過來合作,所以還是一件好事。
從大廠出來的人,不是真的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阿裏、拼多多的競爭對手都盯着我,但當時我已經P9了,考慮到我這個級別和年齡,想再找P10幾乎是不可能的,內部升不上去,外面接不住,可以說大多數從互聯網出來的人都要面臨着薪資斷崖式下跌的境況。
過去當企業高速發展的時候,缺人會優先從公司內部提拔,所以會將內部一些實際沒有到達那個位置的人“拉”到那個位置,這是增長紅利,大概率是運氣而不是努力。而今天,大廠的增長紅利已經結束了,再怎么努力也沒有增量,團隊只能進入維持的階段,事實就是你也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大廠了。
吳可在阿裏巴巴。圖片來源:受訪者我不算是跟着增長紅利起來的,2005年從安徽農業大學畢業後,我一直在農業生鮮領域工作,我做過從0到1的創業,社招進入了拼多多,所以我其實比大多數互聯網人都有更多選擇。
但離开拼多多後,我一直在找自己的方向,折騰了差不多一年時間才找到,方向有很多,但是符合自己的很少。
在這個過程中,我摸索出了一套快速找准定位方向的方法,可以提供給更多人參考,這個方法其實很簡單,但是可能被大多數人都忽略了——就是要將打工思維切換成創業思維。
從大廠出來,繼續打工必然不是最優解,你可以對外尋找好的項目合夥創業,這時候就會有很多項目找你,你也就有機會看看外面的企業到底需要什么,在溝通中找准自己的價值鏈,用自己的價值提供服務。
舉個例子,原本你的月薪是10萬塊錢,想要再找到這么高的工資很難,但如果你是找項目,幫小公司解決問題,告訴對方我不需要10萬月薪,只需要5000塊錢就能幫你把事情搞定。我是自由職業,但可以給你提供服務,企業都很樂意,他相當於用5000塊錢找了一個價值10萬的合夥人,對你來說,如果能找到20家公司同時服務,那同樣可以達到10萬月薪。
在這個過程中,你要摸清楚自己到底是值5000還是值1萬,你的價格要與實際給別人帶來的價值是公平的。
失業一年後,最終有幾個基金公司愿意支持我去做投資,因爲我之前的經驗,在全國可以很容易地連接到十幾萬個各種類型的農業、生鮮、零售的企業,並且做出判斷,另外整合手上的資源,去扶持那些真正有強發展潛力,但暫時又沒有資源的初創企業。
企業缺錢,我們20億元規模的基金可以去投資;企業缺商業指導,我可以給他商業指導;缺銷售渠道,我也會給他匹配全國的各種銷售渠道;如果他缺人才,會幫他去招募一些人才。這四件事我做起來已經輕車熟路,但也是折騰了一年才想清楚方向。
到今天,我們已經了投資了4個項目,其中有兩個是農業品類裏的高科技項目,還有兩個是農業生鮮的產業鏈平台。雖然這些項目加起來,還沒有達到我以前幾百億銷售額的盤子,但以前是拼多多平台在給我創造價值,價值是拼多多的,不是我的,現在我通過社會資源的整合去幫助項目,感覺和我的關系更大一點,也更有成就感。
通過努力,或許三五年之後,我投的項目加起來也能有幾百億的規模。
離开大廠之後,我也經歷過壓力和焦慮,但這個壓力是人本能帶來的反應,而非實際壓力。
我的消費水平總體很低,過去跟我同職級的同事买車標准都是奔馳大G起步,我不幹這件事,我也不买奢侈品,沒背上房貸,所以我有沒什么壓力。反觀身邊很多人,其實爲了顯得光鮮亮麗,爲了春節回家开上一輛邁巴赫,每天工作16個小時,被領導PUA還不肯離職,導致自己身陷囹圄,被欲望綁架。
但當我被老板PUA、面臨被裁員的時候,我也是非常慌的,我慌的程度和任何一個同事都是一樣的。雖然從理性層面我可以不用慌,但只要一想到我之後只能走下坡路了,無法保持高位,就會感到焦慮。
大多數時候,都是情緒模塊劫持了你,只要每天多冥想,多運動,那些情緒都會消失。
離職之後,我一直給一個曾經關系特別好,天天一起喝酒聊天的同事,經常打電話聊聊天。但有一天,我突然感覺竟然已經無話可聊。雖然曾經感情很深,但因爲離職就不在同一個世界了,也會迅速疏遠。
這也不奇怪,任何一家公司,在你離开後,失去了原先平台的光環,進而失去了各種關系。無論這些關系之前看起來有多么光鮮亮麗與觥籌交錯。
我這個人比較愛折騰,送快遞、送外賣、做保安、开黑車、擺地攤我都幹過。幹過最基礎的事去掙錢,你會覺得特別辛苦,但在此之上你再去做其他擅長的事情,會特別有感恩之心,當經歷足夠豐富,你的生存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面對現實,順其自然,是我的價值觀。人會本能性地趨利避害,但我覺得自然面對就好,人生不管是利還是害,最後大家的結局不都是一樣嗎?生命本來就是應當體驗的。
2024年吳可希望能有更多時間學習、運動、陪伴家人。圖片來源:受訪者前幾年我陪家人的時間很少,一直在最大限度的工作。但現在每天我都增加陪伴的時間、學習的時間、 運動的時間,希望之前被壓縮掉的家庭、學習和健康,都能夠恢復。
未來我長期的理想是,爲50家高潛力的創業企業提供商業指導、資金、人才和渠道供應鏈的支持,幫助這50家企業從幾十億的規模變成幾百億的規模,幫助基金從20億的規模擴展成200億的規模。
對於大廠來說,可能一個項目就很容易能達到這個目標了,但這是我未來5到10年的一個長期目標。
標題:大廠失業的中年人:我花一年時間找到了新方向⑩|在春天許一個愿望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33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