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劉習
“快嘗嘗看!這些香糕都是純手工制作,玉米、紫薯這些原料全是自家種植,喫着放心!”日前,在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馬鞍街道新圍村“龍市集”上,柯橋區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張國華忙不迭地招呼着攤位前來往的村民。紹興黃酒、龍遊發糕、瞻岐小八鮮……118個攤位,各地傳統年貨美食琳琅滿目,村民選購熱情高漲,年味撲面而來。
沿着“龍市集”穿過人群,互動體驗區內,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棕櫚葉編織工藝吸引了不少鄉親的關注。“我八九歲就开始學習棕編,數下來也有40多年啦!”棕編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胡志剛自豪地介紹,“蒸、晾、裁、編,棕櫚葉易於保存,棕櫚葉編織出的動植物形象成了裝飾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現在,我們也能靠手藝喫飯啦!”
2月2日,正值農歷小年,2024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我們的村晚”活動在新圍村文化禮堂如火如荼地展开。
柯橋福龍、平湖九彩龍、奉化布龍、开化香火草龍、蕭山河上板龍……夜幕降臨,文化禮堂內燈火通明,陣陣歡呼喝彩聲經久不息。开場舞表演《龍騰四海》瞬間點燃了現場的氣氛,“我們的村晚”在浙江特色舞龍中拉开帷幕。
“我們是柯橋區福全街道的,提前4天就來到馬鞍街道啦!特別期待今晚的演出!”換上亮麗的演出服,參與舞龍表演的葛阿姨开心地說,“隊伍裏大家六七十歲了,日常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文化禮堂度過。8年來,我們二十幾個人每天都會練習舞龍技藝,平時還會到不同地方演出。生活豐富起來,人的精神狀態也更好!”
1981年小年夜,浙江省麗水市月山村村民在臨時搭建的舞台上演鄉戲、舞花燈,迄今,浙江農民“村晚”已經舉辦了43年。農民演、農民看、農民享,在“我們的村晚”舞台上,農民是真正的主角。
“看那鋼鐵駝隊呼嘯如飛”“數字化、科技化、未來浙江數字鄉村變化大”……音樂說唱《鳥瞰浙江》節目裏,一群年輕人化身山林中的候鳥,用說唱的形式講述“千萬工程”實施20年來鄉村發展的成果,記錄返鄉創業青年的奮鬥故事,分享“一帶一路”建設、良渚古城遺址發掘、杭州亞運會競技比拼的精彩時刻。
鄉味串燒、非遺號子、音樂說唱等節目交叉進行,歡快熱鬧的樂聲溢出新圍村文化禮堂,流淌進每個村民的心裏。村民們用歌舞講述新村事,融鄉愁鄉音於熱鬧歡騰的年味之中,訴說着暖生活、美鄉村、好日子。如今,在文化禮堂裏看上一場熱鬧的“村晚”,已成爲浙江農村百姓的新年俗。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03日 04版)
標題:“我們的村晚”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27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