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要一個攝影師就好,文案、剪輯、發布都自己來。”接觸短視頻直播以來,來自河北廊坊的90後房產主播經紀人王影已在網上發布了486個短視頻,帶“老鐵們”雲看房、雲選房。
當“經濟”二字前加上“數字”的前綴,就業機會、就業群體甚至就業生態都在悄然發生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首次標注了數字職業(標注爲“S”),共有97個,例如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員、電子商務師、互聯網營銷師等。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近期發布的《短視頻直播生態催生新職業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報告》顯示,一塊屏幕背後發生了諸多變化:中青年成短視頻直播生態新職業的主力軍。其中,18-24歲佔29%,25-34歲佔26%,35-44歲佔25%。18-34歲佔比達到55%。《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的1639個職業中,短視頻平台快手覆蓋八成以上的數字職業,爲勞動者提供了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
在數字經濟的大潮下,被稱爲新職人的新職業從業者面臨着怎樣的機遇和挑战?面對無邊的網絡,他們將獲得怎樣的發展空間?
一塊小屏帶出五花八門新職業
“網絡越來越發達,客戶想了解的也越來越多。”王影介紹,她選擇加入快手的线上探房隊伍的原因是,順應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
在她看來,與傳統房地產經紀人相比,线上用戶群更廣,因此,房產主播經紀人需要了解更多的市場行情、相似樓盤特點等信息,通過小視頻或直播向客戶推送,客戶達成看房意向後,再從线上轉向线下繼續服務。
王影粗略算了算,拍攝探房視頻之前,她一個月能與二三十組客戶建立聯系,如今,這個數字翻了近十倍。隨着客戶成倍地增加,王影的團隊也越來越龐大,除出鏡講解的房產主播經紀人外,攝影師、线下選房師等也成了探房團隊的標配。
北京退休職工吳姐也在從事與“探”相關的工作。吳姐常在飯點前半小時按下錄制按鈕,到北京大街小巷的美食店嘗鮮。
吳姐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從第一次拿起手機拍探店視頻,到自信地給網絡另一端的同齡人推薦特色小店,只花了不到半年時間。
剛退休的時候,吳姐覺得,“挺高興的,不用上班了”。沒過多久,她开始想着找點事幹。在孩子的建議下,她決定進駐短視頻平台,當探店達人。
與“互聯網原住民”相比,吳姐對拍攝機位、視頻剪輯和直播只略知一二,提及“完播率”“人均在线時長”“GMV(商業交易總額)”這些詞,更是一竅不通。按她的理解,看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
在吳姐的短視頻中,她總是在飯點前進入北京的餐飲連鎖店或特色小餐館,用稍慢的語速介紹菜品和打折信息,並且根據不同年齡段用戶的需求,推薦相應的菜品或小食。
“我原本以爲我的普通話不標准,也不像年輕人那么能說會道,對直播成績沒有抱太高的期望。”吳姐說,直到看到視頻評論區有用戶留言“催更”,身邊還有朋友上門想搭夥兒直播,她才意識到,這份職業也能帶來成就感。
以探店達人的身份再就業後,吳姐直播時拿過單場超8萬元的成交額,也衝上過快手直播榜前20名,今年9月,她的直播成交額超過了20萬元。
在短視頻平台上,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就業服務中心、黨支部副書記董科奇,把服務就業的工作延伸到了线上。
此前,董科奇已經幫助鄉親們找了20多年工作,爲了“送崗下鄉”,他走遍前郭縣幾百個村辦招聘會,等到大家开始使用QQ、微信,他又嘗試在這些軟件上發布招聘信息,但取得的效果並沒有理想中好,“企業找到合適的工人太難了”。
董科奇介紹,藍領找工作常常是“老鄉帶老鄉”,但“老鄉幹得滿意,不一定自己就滿意”。老鄉介紹工作不對口、不精准,是困擾藍領求職者的問題。
2019年,董科奇看到有人通過直播的形式與求職者溝通,發現一對一講解、即時互動的形式特別精准,就此萌生了直播帶崗的想法。
2021年,機遇來了。在快手上的第一場直播中,董科奇單槍匹馬,坐在辦公室裏开始了吆喝。這個直播間沒有精致的場景、沒有美顏的濾鏡,憑的實力是盡可能全面的招工信息。一口東北口音的他,自稱“嘮的都是家常嗑”,“一些找工作的藍領,文化程度相對不高,必須說得特別直白,他們才記得牢”。
直播前,他的账號只有200多個粉絲,且多是親朋好友。兩個小時後,他漲了2000多個粉絲。
如今,“董科長”的團隊已經爲158家企業直播招工18820次,發布短視頻4.25萬條,累計觀看人次超5.4億,通過直播帶崗的形式爲企業招收員工3萬多人,勞務工資創收21.39億元人民幣。
新職人首要看重的是實現自身價值,收入排第二
隨着新職業不斷湧現,不少“新職人”开始思考更長遠的未來。實際上,大多數“新職人”是把新平台當作人生價值實現的試金石。
《短視頻直播生態催生新職業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報告》顯示,從事短視頻直播的用戶對新職業價值的認知上,排在首位的是“實現個人價值”,接下來才是“獲得可觀收入”。
95後“好運”從事網絡主播職業已有3年,播過的商品涉及美妝、護膚等品類。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不同品類的直播對應的時薪水平不一樣,而主播很難“跨界”。她剛入行時主要針對美妝、護膚類產品進行直播,現在希望“跨”向時薪更高的本地生活類產品,但不太容易被品牌方錄用。
“主播這一行比較‘耗人’。”“好運”解釋,作爲一個成熟的主播,需要隨身備着喉片,偶爾還要到醫院做霧化。此外,在4-5個小時的直播時間內,需要連續不斷地講解,“你不能只是在講話,還需要代入情緒”。
家庭主婦魏欣在董科奇的影響下幹了兩年多直播帶崗主播。每到春節後的招聘旺季,她能幫助百來位應聘者找到工作。通過這份工作,她不僅能賺到企業的傭金,有了一份可觀的收入,也從中切實感受到了自身價值的實現,“原來借助互聯網我真的能幫到有需要的人”。
魏欣認爲,做網絡主播需要“堅持”“有耐心”。她和很多人一樣參加了“職業經紀人培訓班”,但真的注冊账號、拍攝作品並堅持直播超過兩年的,她算是爲數不多的一個,“當時跟我們一起參加培訓的有幾千人,但目前我們這個團隊留下的只有100多人”。
魏欣希望平台能夠給予她們更成熟的方法論指導與相應的流量扶持,“我們起初是自己摸着石頭過河”。她表示,關於視頻拍攝剪輯的技術、直播帶崗的流程、主播的專業話術等方面,都還有優化的空間,此外,平台如果能對帶崗內容有更多流量傾斜,他們也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
爲新職人打开更多成長空間
同樣是董科奇“徒弟”的於萬臣,關心的是直播帶崗這一職業未來的發展路徑。开播兩年多,根據账號後台數據統計,已有10萬多人投遞簡歷,他也幫助幾千人實現了成功就業。“目前,50歲以上的老齡工人越來越多,如何幫助他們精准匹配用工單位、解決就業需求?”在他看來,作爲一個職業經紀人,他需要更多專業知識以解決這些問題。
今年2月,快手直播宣布推出“超級新生代”主播激勵計劃,爲年滿18歲的在校生或畢業兩年內的青年群體提供現金和流量,幫助他們通過短視頻+直播實現就業。據悉,今年全年,快手直播將持續拿出現金、流量等資源,推出系統的主播培訓及成長課程,攜手直播上下遊產業機構,持續扶持大學生等青年群體實現就業。
快手直播相關負責人表示,主播是平台的寶貴資產,大學生群體的引入,一方面可以更加活躍快手直播內容生態,另一方面大學生對新鮮事物接受程度較高、學習能力較強,也能帶動平台其他主播的共同成長。借助持續的激勵計劃和運營扶持,希望能夠吸納和引入更多優質的大學生群體,持續帶動運營、媒介、文案、數據分析等新型就業崗位的繁榮。
直播行業正受到求職者青睞。曙光一线公會負責人王曙光表示,在2023年應聘的新人主播中,有超過200位是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與往年相比,比例有明顯提升。談及應聘理由,“上限高”“能鍛煉自己”佔了大多數。而大學生“學習能力快”“網感強”的特點,也讓公會對這批“高學歷苗子”的前景充滿期待。
“政府、平台、個人三方聯動,讓短視頻直播創作者所從事的新職業大有可爲。”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人社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原黨委書記陳李翔認爲。
近年來,人社部通過加大新職業培訓和人才評價的工作力度、探索將更多新職業納入職稱評審範圍等舉措,爲新職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土壤;快手平台爲更多的普通人,特別是青年提供了新職業學習和就業的新機會、新場景;越來越多的青年也在積極擁抱新職業,把數字技術與數字化工作和個人職業發展結合起來,不斷創新就業形態。短視頻直播行業吸納大量就業,形成專業化、職業化的新職業生態。隨着短視頻直播生態與產業深入融合,更多新業態和新職業不斷成長。“短視頻和直播平台與實體經濟相融合,賦能傳統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可以增強數字時代創業的就業倍增效應。”他說。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勞動學會會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楊志明表示,經濟轉型中,新需求引導新供給,新供給創造新市場,新職業开發新領域,新業態帶動新就業。2019年以來發布的新職業中,很大一部分與數字化、智能化緊密關聯。例如,人工智能訓練師將改變生產线上的枯燥勞動,裝配式建築施工員將吸引新生代勞動者投身建築業,網約配送員給“快遞小哥”新的稱謂,健康照護師激勵着家庭服務業人員技能提升,奶茶店、甜品店的服務員擁有了“調飲師”的職業身份。“列入國家職業目錄的新職業,正在增加新生代勞動者的勞動興趣,使他們感受到新技能勞動帶來的快樂感。”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尹希寧 劉胤衡 記者 黃衝 來源:中國青年報
標題:數字經濟下“新職人”面臨怎樣挑战? 如何“破壁出圈”?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06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