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無障礙改造助力無礙“新生活”

2023-12-02 18:50:35    編輯: robot
導讀   新華社天津12月2日電(記者尹思源)自從家裏安裝了可視化門鈴等無障礙設備,今年34歲的聽力障礙人士方銀銀就再也沒有爲聽不到敲門聲發過愁。   方銀銀佩戴着人工耳蝸,能夠和人正常交流,一旦摘下耳蝸...

  新華社天津12月2日電(記者尹思源)自從家裏安裝了可視化門鈴等無障礙設備,今年34歲的聽力障礙人士方銀銀就再也沒有爲聽不到敲門聲發過愁。

  方銀銀佩戴着人工耳蝸,能夠和人正常交流,一旦摘下耳蝸設備,她的世界只剩下一片安靜。“有了這個可視化門鈴,我一方面能夠通過屏幕看到有人來訪,還配備了一個感應器,門鈴響起的瞬間會發生震動,生活方便多了。”方銀銀开心地說。

  如今,越來越多像方銀銀一樣的殘疾人在無障礙改造工作中受益。

  今年初,天津市2023年20項民心工程中提出,對有需求且具備改造條件的困難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適配無障礙設施,全年不少於3000戶殘疾人家庭受益。國際殘疾人日即將到來,記者從天津市殘聯了解到,截至目前,天津共計完成5381戶(件)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已超額完成目標任務數。

  天津市殘聯維權部幹部周超介紹,天津市殘聯充分運用殘疾人數據庫,對超過1.6萬戶殘疾人开展逐人逐戶摸排,結合殘疾人需求和家庭現實情況,優先安排確定了5000戶重度、“一戶多殘”、“以老養殘”等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

  殘疾人家中的無障礙設施。新華社記者 尹思源 攝

  “我們針對行動難、做飯難、如廁難、洗澡難、出行難等不同需求特點,量身定制、量體裁衣,爲每一戶家庭設計個性化的無障礙改造。”他說。

  對許多殘疾人來說,“出門”是一件難事。“下樓不方便”“沒地方休息”等問題,讓殘疾人群體的出行半徑一再減少。如何做好公共區域的無障礙改造,就顯得尤爲重要。

  說起小區的無障礙改造工作,今年78歲的殘疾人彭漢英叫好連連。彭漢英在一棟老房子的五樓居住,他介紹,由於老房子沒有電梯,患有偏癱的他每次下樓都需要“全家出動”。“每年都需要去社區醫院做2次治療,很不方便,有時甚至需要撥打急救電話才能解決。”

  半年前,樓棟的公共區域進行了無障礙改造,樓梯牆體上安裝了扶手,他的生活半徑由此擴大了不少。“依靠着樓道裏的無障礙設施,只需要一個人扶着就能上下樓,不但解決了就醫問題,天氣暖和的時候也可以多出去活動活動。”他笑着說。

  彭漢英居住的樓棟內安裝的無障礙設施。新華社記者 尹思源 攝

  “當前,殘疾人群體面臨的困難之一就是信息獲取能力不足。”天津市南开區殘聯副理事長陳旭光介紹,從2022年起,南开區連續兩年开展殘疾人信息無障礙設備進家庭工作,針對視力、聽力障礙等類別殘疾人,按照“一戶一策”“分類實施”原則,安裝智能語音設備,可視門鈴等信息無障礙設施。

  “有了它,我每天的生活豐富多了!”今年70歲的視障人士李錫順家中,有一台智能語音設備,李錫順熟練地發出語音指令,設備瞬間播報出時間、天氣等信息。“我一直一個人住,每天的娛樂生活就是聽聽收音機,對時間的概念也不是很清晰,現在不但能隨時知道時間,還可以用它聽聽新聞、聽聽音樂,無聊的時候還能跟它聊聊天,每天开心了不少。”

  今年9月1日,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施行,這是我國首次就無障礙環境建設制定專門性法律。下一步將如何加強這方面工作?天津也正在逐步探索。周超介紹,今年年初,天津市殘聯參與修訂《天津市無障礙設計標准》,全面提高無障礙通行設施、無障礙服務設施、無障礙信息交流設施三類設施的無障礙水平。

  “下一步,我們將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聽取吸納更多殘障人士的意見,確保新建無障礙設施合格、管用、舒適。”周超說。



標題:天津:無障礙改造助力無礙“新生活”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9872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