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爲“困在短視頻裏”的留守兒童紓困

2023-11-28 18:11:06    編輯: robot
導讀   數字技術的普及爲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但是,“困在短視頻裏的留守兒童”也引起社會上下的廣泛關注。2022年中國留守兒童數據統計分析顯示,我國不滿16周歲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爲90...

  數字技術的普及爲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但是,“困在短視頻裏的留守兒童”也引起社會上下的廣泛關注。2022年中國留守兒童數據統計分析顯示,我國不滿16周歲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爲902萬人。與此同時,視頻直播類App在農村的安裝率超過98%,觀看短視頻(69%)已經超過玩遊戲(33.1%),成爲留守兒童最主要的娛樂方式。

  短視頻的確幫助留守鄉村的兒童打开了看見外部世界的窗口,但留守兒童處於個體完成自身社會化的重要時期,由於媒介素養的缺失以及家長監護的缺位,在使用短視頻平台的過程中更容易受到負面影響,面對一系列我們必須足夠重視的困境。

  基於個體困境關注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體驗

  短視頻讓留守兒童看到沒有手機就看不到的世界。在精准推送的算法營造的“烏托邦”與不盡如人意的現實生活的強烈反差與對比下,留守兒童往往更加向往短視頻中的世界,輕易被算法宰制,困在密不透風的信息繭房之中,漸漸模糊了虛擬世界和現實生活的邊界,由此在情感體驗上會產生一種很強的割裂感。短視頻呈現的虛擬世界越是豐富多彩,現實生活就越會顯得貧瘠荒蕪。

  短視頻重構了兒童本身的社會化方式,孩子們被迫減少了對身邊人和身邊事的關注,在虛與實的邊界线上不斷搖擺,從而導致留守兒童價值觀的混亂。在看似個性化實則往往高度同質化的短視頻內容影響下,一些長期浸淫在短視頻中的留守兒童,夢想就是當網紅、當遊戲主播,他們把短視頻平台的流行語如“恐龍抗狼”“我沒K”等時時掛在嘴邊,這種泛娛樂化的價值觀對於處在社會化關鍵時期的留守兒童危害極大。作爲最需要社會關懷的少年兒童群體,留守兒童的價值取向更能從細枝末節處反映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我們要關注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體驗,俯下身子去關心他們使用短視頻的動機,爲他們做好正確的價值引領。

  家庭困境:束手無策的祖輩與無奈缺席的父母

  學者庫利將父母視作人類完成社會化過程的“初級群體”,認爲父母是人類社會化的搖籃,是人類本性的培養所。父母的缺席恰恰是烙印在留守兒童身上的一大特徵,他們往往很容易產生自卑、自閉等一系列心理問題。海量的、投其所好的短視頻內容,爲他們排解心中的鬱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留守兒童大多並沒有成熟的心智和節制使用短視頻的能力,父母的無奈缺席不僅給留守兒童帶來一定的情感創傷,更使得留守兒童在使用短視頻的過程中容易走向沉迷的另一個極端。

  在留守兒童面臨的家庭困境中,隔代撫養的弊端也充分顯現出來。他們的爺爺奶奶成爲“在場的缺席者”,面對長時間連續抱着手機刷短視頻的孩子往往束手無策,甚至會將自己的手機交給孩子作爲“電子保姆”,以防止他們假期在外“瘋玩惹禍”。由此,很多缺少父母監督和引導的留守兒童,在爺爺奶奶的無力管束之下滑向了沉迷遊戲和短視頻。

  父母的無奈缺席和祖輩的束手無策,對於留守兒童來說都是必須面對的生存現狀,這是導致他們“困在短視頻裏”的最重要也是最特殊的原因,我們無意於指責留守兒童的父母與祖輩。在家庭教育無奈缺席的情況下,學校和社會應給予留守兒童家庭相應的幫扶,幫助他們從短視頻中脫身,看見手機屏幕之外更加精彩的童年。

  社會困境:難以消除的成見與手機沉迷的指控

  長期以來,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有着“網癮少年”“鑽進手機裏的孩子”等各種擔憂。這種擔憂也未嘗不是一種刻板印象甚至以偏概全的污名化,並不能幫助留守兒童從短視頻中脫身,更未能觸及問題的根本。有研究指出,青少年沉迷短視頻的形象並不一定成立,這有可能是一種表演或者誤傳,使用到沉迷之間並不是一线之隔,而是一道鴻溝。這一觀點或許可以爲我們正視留守兒童的短視頻使用困境提供新的思路。在留守兒童看來,短視頻扮演的不僅僅是電子玩具的角色,這是他們看到外面世界的成本最低的方式。他們難以在父母的陪伴下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缺少機會就近去圖書館翻閱五彩斑斕的繪本,他們往往只有一部甚至都不屬於自己的老舊手機。承受着物質生活匱乏和家庭陪伴相對缺席的留守兒童,不應該再額外承擔“網癮少年”的指控。

  給留守兒童造成這一困境的原因之一,是我們長期以來秉持的兒童觀。一直以來,學校、家庭和社會是思考和界說兒童的主體力量,但任何他者對兒童形象的建構背後都存在着值得追問的欲望和利益。留守兒童們爲何會長時間連續觀看短視頻甚至去拍攝短視頻?他們真的有那么沉迷於短視頻嗎?在以留守兒童爲主體的論斷中,卻很少聽到他們自身的聲音,這某種程度上導致了留守兒童群體在很多情境下被污名化。新童年社會學主張將話語權還給兒童,將兒童視爲能動的主體力量,尋回兒童生命的內在價值,肯定兒童通過能動地使用媒介積極地對社會文化加以選擇和重構,並產制屬於自己的文化的能力和意義。只有轉變審視和界說兒童的工具主義兒童觀,才能從根上爲“困在短視頻裏”的留守兒童紓困。

  作者系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新媒體對少年兒童的影響及應對策略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來源:中國青年報



標題:中國青年報:爲“困在短視頻裏”的留守兒童紓困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9655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