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

2023-11-06 18:00:13    編輯: robot
導讀 關於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 工信部科〔2023〕19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現將《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

關於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
工信部科〔2023〕19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

現將《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

2023年10月20日

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

人形機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爲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顛覆性產品,將深刻變革人類生產生活方式,重塑全球產業發展格局。當前,人形機器人技術加速演進,已成爲科技競爭的新高地、未來產業的新賽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發展潛力大、應用前景廣。爲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高水平賦能新型工業化,有力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和安全,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爲引領,在機器人已有成熟技術基礎上,堅持應用牽引、整機帶動、軟硬協同、生態培育的路徑,採取技術分級、產品分代、任務分期的方式,發揮制造業門類齊全、應用場景豐富、市場規模龐大以及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快推動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爲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提供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實現批量生產,在特種、制造、民生服務等場景得到示範應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機制和手段。培育2—3家有全球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2—3個產業發展集聚區,孕育开拓一批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

到2027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產業加速實現規模化發展,應用場景更加豐富,相關產品深度融入實體經濟,成爲重要的經濟增長新引擎。

二、突破關鍵技術

(一)打造人形機器人“大腦”和“小腦”

开發基於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機器人“大腦”,增強環境感知、行爲控制、人機交互能力,推動雲端和邊緣端智能協同部署。建設大模型訓練數據庫,創新數據自動化標注、清洗、使用等方法,擴充高質量的多模態數據。科學布局人形機器人算力,加速大模型訓練迭代和產品應用。开發控制人形機器人運動的“小腦”,搭建運動控制算法庫,建立網絡控制系統架構。面向特定應用場景,構建仿真系統和訓練環境,加快技術迭代速度,降低創新成本。

(二)突破“肢體”關鍵技術

用好現有機器人技術基礎,系統部署“機器肢”關鍵技術群,創新人體運動力學基礎理論,打造仿人機械臂、靈巧手和腿足,突破輕量化與剛柔耦合設計、全身協調運動控制、手臂動態抓取靈巧作業等技術。攻關“機器體”關鍵技術群,突破輕量化骨骼、高強度本體結構、高精度傳感等技術,研發高集成、長續航的人形機器人動力單元與能源管理技術。

(三)健全技術創新體系

構建完善人形機器人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凝練關鍵技術、物料、企業、制造裝備、質量、標准、關鍵軟件等清單,精准推進“補短鍛長”。支持龍頭企業牽頭聯合產學研用組成創新聯合體,加強關鍵技術和產品攻關,凝聚各方力量加快創新進程。加快人形機器人與元宇宙、腦機接口等前沿技術融合,探索跨學科、跨領域的創新模式。
專欄1 關鍵技術攻關   
機器人“大腦”關鍵技術群。圍繞動態开放環境下人形機器人感知與控制,突破感知-決策-控制一體化的端到端通用大模型、大規模數據集管理、雲邊端一體計算架構、多模態感知與環境建模等技術,提高人形機器人的人-機-環境共融交互能力,支撐全場景落地應用。

機器人“小腦”關鍵技術群。面向人形機器人復雜地形通過、全身協同精細作業等任務需求,开展高保真系統建模與仿真、多體動力學建模與在线行爲控制、典型仿生運動行爲表徵、全身協同運動自主學習等關鍵技術研究,提升人形機器人非結構化環境下全身協調魯棒移動、靈巧操作及人機交互能力。

機器肢關鍵技術群。面向人形機器人高動態、高爆發和高精度等運動性能需求,研究人體力學特徵及運動機理、人形機器人動力學模型及控制等基礎理論,突破剛柔耦合仿生傳動機構、高緊湊機器人四肢結構與靈巧手設計等關鍵技術,爲人形機器人靈活運動夯實硬件基礎。

機器體關鍵技術群。面向人形機器人本體高強度和高緊湊結構需求,研究人工智能驅動的骨架結構拓撲優化、高強度輕量化新材料、復雜身體結構增材制造、能源-結構-感知一體化設計以及惡劣環境防護等關鍵技術,打造具有高安全、高可靠、高環境適應性的人形機器人本體結構。

三、培育重點產品

(一)打造整機產品

打造基礎版整機,構築人形機器人通用整機平台,支持後續個性化功能开發。面向不同應用場景需求,开發低成本交互型、高精度型以及極端環境下高可靠型等人形機器人整機產品。針對不同動力需求,推出電驅動、液壓驅動或混合驅動人形機器人。強化人形機器人整機的批量化生產制造能力,持續提升整機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

(二)夯實基礎部組件

聚焦人形機器人專用傳感器,突破視、聽、力、嗅等高精度傳感關鍵技術,提升環境綜合感知能力。發展高功率密度執行器,滿足本體高爆發移動和高精度作業需求。开發面向人形機器人的專用芯片,提升運動控制、認知決策等計算效能。結合新能源產品發展趨勢,研發適用於人形機器人特點的高能效專用動力組件。

(三)推動軟件創新

構建人形機器人高實時、高可靠、高智能的專用操作系統,推動與通用大模型等技術深度融合,提供安全、穩定、易用的系統平台。开發面向各類場景的應用軟件,建設完善人形機器人應用开發平台和工具包,構建豐富的軟件賦能應用生態。探索“機器人即服務”的新模式,加速人形機器人低成本、靈活部署應用。

專欄2 重點產品和部組件攻關   
基礎版整機。面向類人外觀、雙腿行走和雙臂雙手靈巧操作的基本形態功能,建立人形機器人基礎軟硬件架構,打造“公版”通用平台,支持不同場景需求下的結構改造、算法優化以及特定能力強化。

功能型整機。开發低成本交互型人形機器人,強化人類生活環境適應能力、多模態人機交互能力。开發高精度型人形機器人,強化雙臂雙手精細操作、工件魯棒識別、軌跡智能規劃等上肢作業能力。开發高可靠型人形機器人,強化惡劣環境生存、復雜地形適應、外力衝擊防護等能力。

傳感器。面向復雜環境感知需求,开發集成高精度仿生眼與類腦處理算法的視覺傳感器,推出寬頻響、高靈敏的仿生聽覺傳感器,开發高分辨率和具有多點接觸檢測能力的仿人電子皮膚,推出高靈敏檢測多種氣體的仿生嗅覺傳感器,形成人形機器人專用傳感器產品譜系。

執行器。面向人形機器人高爆發移動需求,突破高功率密度液壓伺服執行器,打造高緊湊液壓馬達、缸、泵、閥及一體化單元系列產品。突破高力矩密度減速器、高功率密度電機、伺服驅動器等融合的高精度電驅動執行器,打造電驅動旋轉關節、電推杆產品。

控制器。面向高實時協調運動控制需求,研發具有高動態運動驅動、高速通信等功能的專用芯片,研制“感-算-控”一體化的高性能運動控制器。面向人形機器人認知與決策需求,研發具有多模態空間感知、行爲規劃建模與自主學習等能力的智能芯片,提升人形機器人協調控制能力。

動力能源。面向人形機器人高動態、長續航能量需求,突破高能量密度電池、智能電源管理、電池組優化匹配等關鍵技術,开發高能效、高緊湊動力能源總成產品,提升人形機器人的續航與環境適應能力。

四、拓展場景應用

(一)服務特種領域需求

加快人形機器人在特種環境應用,面向惡劣條件、危險場景作業等需求,強化復雜環境下本體控制、快速移動、精確感知等能力,打造特種應用場景下高可靠人形機器人解決方案。面向要地警戒守衛場景,強化人形機器人在復雜地形高機動魯棒行走能力、態勢感知與智能決策能力。面向民爆、救援等特殊環境,強化人形機器人本體安全防護能力、復雜任務智慧生成與高精度操作能力,降低作業人員危險性。

(二)打造制造業典型場景

聚焦3C、汽車等制造業重點領域,提升人形機器人工具操作與任務執行能力,打造人形機器人示範產线和工廠,在典型制造場景實現深度應用。面向結構化生產制造環節,推動人形機器人在裝配、轉運、檢測、維護等工序的應用和推廣。面向非結構化生產制造環節,加強人形機器人與設備、人員、環境協作交互能力,支撐柔性化、定制化生產制造。

(三)加快民生及重點行業推廣

拓展人形機器人在醫療、家政等民生領域服務應用,重點提升人機交互可靠性和安全性,开發具有復雜區域引導、靈活操作、魯棒行走、多模態人機交互的解決方案,滿足生命健康、陪伴護理等高品質生活需求。推動人形機器人在農業、物流等重點行業應用落地,提升人機交互、靈巧抓取、分揀搬運、智能配送等作業能力。

專欄3 拓展場景應用   
开展試點示範。組織人形機器人創新任務揭榜掛帥,探索賦能制造業的路徑和模式,遴選優秀成果开展試點應用,定期評估評價。以行業特色場景爲牽引,培育一批優質解決方案,遴選行業標杆應用,推動人形機器人新技術新產品落地應用。

加強供需對接。打造人形機器人賦能供需對接平台,引導傳統制造企業、工業園區釋放需求,組織人形機器人企業精准服務對接。加強產業鏈上下遊協同,強化全國統一大市場下的標准互認、產品配套、研發協同,加速市場共建、資源共享、利益共贏。

加速成果轉化。建設人形機器人創新成果產業化服務平台,建設一批人形機器人成果孵化創新中心,加快共性技術轉移和推廣應用,提高人形機器人工程化效率,促進成熟產品和解決方案規模化落地。舉辦賦能成果展,促進產學研用交流合作。

完善應用機制。加大特定場景的深度挖掘和共性場景的規模化推廣,定期遴選發布典型應用場景清單和推薦目錄。鼓勵重點行業和地區主動探索开放應用場景,开拓新模式、新服務、新業態。鼓勵企業探索面向應用場景的技術創新研發模式,加強技術與場景深度融合。

五、營造產業生態

(一)培育優質企業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培育具有生態主導力和全球競爭力的人形機器人“鏈主”企業,帶動產業創新資源集聚。針對人形機器人的部組件配套、特色化集成及場景化應用等,加大對優質企業的培育力度,激發湧現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獨角獸企業。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協同發展,營造有利於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打造安全可靠的產業生態。

(二)完善創新載體和开源環境

支持建設人形機器人重點實驗室、制造業創新中心,凝聚產學研各界優勢力量,提升關鍵共性技術供給能力。成立人形機器人百人會等行業組織,促進技術交流、供需對接、國際合作,深化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建設人形機器人开源社區,推進开源基金會能力建設,加強對重點企業开源項目的支持力度,匯聚全球开發者協同創新。

(三)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引導人形機器人創新要素向基礎好、潛力大的地區匯聚,立足各地特色和產業優勢建設孵化器和產業園等,打造創新能力強、應用場景佳的優勢集聚區,推動產業鏈上下遊集聚發展。構建產業協同生態,推動機器人、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企業跨領域合作,开展技術應用聯合攻關,增強軟硬協同適配能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六、強化支撐能力

(一)健全產業標准體系

开展人形機器人標准化路线圖研究,全面梳理產業鏈標准化需求,建立健全人形機器人產業標准體系,分級分類推動標准制定。圍繞基礎共性、系統評測、安全可信、行業應用等重點方向,加快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團體標准的研制。深入开展標准宣貫推廣,促進標准落地實施。大力推動我國標准“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標准制定。

(二)提升檢驗檢測和中試驗證能力

制定人形機器人產品檢驗檢測方法,建立智能化、可靠性、安全性等關鍵指標體系,構建可實施、可度量、可擴展的評測基准。打造權威檢驗檢測機構,完善評測配套工具,滿足企業和用戶的檢測認證需求。支持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等建設人形機器人中試驗證平台,加強軟硬耦合適配,提供中試熟化、工程开發、工藝改進、軟件升級等服務,加速相關技術成果的工程化落地和產業化應用,推動產品質量提升。

(三)加強安全治理能力

提升人形機器人功能安全性能,確保相關技術產品對人和環境友好。強化網絡安全防護,提高信息獲取、數據交互、數據安全等技術保障能力。強化整機、關鍵部組件、核心軟件、算法等重點環節安全風險評估,促進安全能力提升。深化科技倫理風險研判,加快推進相關倫理標准規範研究制訂,促進技術創新與科技倫理協調發展。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同

加強部門協同,統籌推進技術攻關、產業發展、融合應用、安全治理等工作,促進人形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機器人等領域融合發展。深化央地協作,優化產業布局,鼓勵地方結合實際制定針對性、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推動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二)完善產業政策

推動實施人形機器人創新工程,圍繞專用軟件、核心部組件、整機及應用示範等重點任務加大投入。發揮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等帶動作用,引導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積極參與。用好國家產融合作平台,支持領軍企業上市融資,推動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組織人形機器人大賽、展會等活動,激發各界創新活力。

(三)加快人才引育

加強人形機器人相關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鼓勵人形機器人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創新產學研合作培養模式,共同培養跨學科的交叉復合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增強高水平人才供給。加強職業教育、技術再培訓等,大力培育產業應用型人才。加強高端人才海外交流引進,健全人才服務體系,確保人才引得來、留得住。

(四)深化交流合作

拓展人形機器人國際合作空間,集聚全球創新資源,加強產業發展交流,鼓勵國外企業和機構在國內設立研發中心和制造基地等,推動產業國際化發展。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去,推動新技術、新產品邁向國際市場,拓展跨國業務。深度參與國際規則和標准制定,爲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標題: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8696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