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知著網
‘對中國消費者而言,“支持國貨”不是一場文字遊戲,來自地緣血脈的認同感遠勝於視覺上的國潮包裝和花裏胡哨的國風概念。’
>>>
9月26日晚,美妝品牌花西子在它的微博账號上,模仿小孩子口吻發布了一段話,“我,花西子,6歲半,我有一個夢想,做一個立足本土,走向世界的高端品牌”,還在評論區按照時下流行的發瘋文體撰寫多篇小作文,疑似聘請了新的營銷團隊,正用一種年輕網感的方式挽回消費者的信任。
不曾想,文案酝釀了,熱搜鋪墊了,熱度升溫了,口碑卻越發一落千丈。
(花西子發瘋原博)有網友戲稱這是一次失敗而油膩的“真發瘋”,還有人在反感之余揣測這是不是一次轉移矛盾的“自黑式公關”。
花西子的真實目的爲何我們不得而知,但從結果倒推,花西子一次又一次的公關翻車,並非由於網友的苛責,而是它自詡處境艱難的“國貨之光”,卻在面對本土消費者時,始終放不下那份不合時宜的傲慢。
(花西子道歉信)
自李佳琦道歉後,花西子跟着發出的避重就輕的道歉信,再到直播間不包郵、發貨慢的眉筆抽獎,花西子從未正視輿論焦點中的價高貨少、主播寡頭壟斷、虛假營銷等問題,反而陷入自證的牛角尖中,一再嘗試用老掉牙的情懷牌打動消費者。
誠如花西子自制的表情包所言,國貨的崛起需要“好心態”加持,那這份“好心態”究竟該如何構築?在營銷手段的翻新上絞盡腦汁卻喫力不討好?還是正視產品問題,虛心放低姿態?
從花西子與衆老牌國貨的話語爭奪賽,到“一鯨落、萬物生”的直播盛況,問題的答案不言自明。
1、真誠叫賣與“茶味”包裝
在國貨發瘋的百戲台上,花西子並非亮相的第一人,反而是那姍姍來遲的小醜。
在此之前,精心、麻辣王子、詩裴絲等國貨品牌已“瘋”名鵲起,這些品牌“發瘋”成功的前提,一方面是符合品牌本身的調性,另一方面是抓住了“發瘋文學”的精髓:以瘋癲的姿態表達真實的自我,誇張而不矯飾。
(精心在評論區發瘋)比如“精心”,作爲協和旗下的老牌護膚品牌,和“蜂花”等國貨一樣都是陪伴人們許久的老牌子,卻因爲一場打輸的官司,失去了原本的商標名,還因爲寓意抽象的新名字,被年輕的消費者誤以爲是售賣雞精的品牌。
所以精心的“發瘋”,暗合這一段換名典故,當它在評論區無差別地曲解其他品牌的名字,反復澄清“味精”梗時,實際上是大大方方地表達訴求,“希望可以通過這種表達,讓大家記住我的名字”。在發瘋的助力下,精心成功爲自己塑造出“不好惹的老實人”這一賽博人設,原本陌生的品牌瞬間變得鮮活生動。
(詩裴絲評論區發瘋)麻辣王子和詩裴絲的發瘋表演也是同理。前者是國民辣條品牌,後者是名氣小卻功能實用的洗護品牌,在品牌定位上都不走高端路线,貼近普通人的親切感早已深入人心,玩起打工人的發瘋梗,不是生搬硬套的跟風,而是緊跟潮流的俏皮。
借着淘寶慶賀國貨品牌銷量破100萬的創意東風,各國貨自媒體號像是同一場命題作文下各展其才的考生,將一則幽默笑話擴寫,貢獻各自獨具新意的包袱,消費者既能從圍觀中獲得快樂,也能從品牌的福利活動中薅得羊毛,是一種雙贏的互動。
(網友總結的“商战”圖)而歸根究底,這一切的好感、包容都離不开人們對產品本身的認可和喜愛,故此才甘愿化身自來水,配合國貨們的“裝瘋賣傻”。
可反觀“花西子”的發瘋文學,其初衷便不似其他國貨那般純粹。其他國貨是借“發瘋”推銷自家產品,花西子卻是借發瘋公關補救、轉移視线。在本該嚴肅的語境下插科打諢,等不來真誠道歉的人們自然不會买账。
(花西子舉例自動筆和鉛筆)細究文案內容,不管是“立志做高端品牌”,還是以2B鉛筆和自動鉛筆的對比回應人們對其克重的質疑,有網友銳評花西子話裏話外都透着一股“茶味”,暗示當下的輿論誤解自家品牌定位,曲解自家產品定價,這無疑是火上澆油之舉。
實際上,網友們的怒火從來不是單純地針對李佳琦個人或是花西子這一品牌,事情發酵至今,他們已經成爲一種象徵性符號,網友借用對符號的玩梗、惡搞,表達對直播界越來越畸形的“頭部主播壟斷市場、哄擡物價”制度的憤怒,表達對高高在上、貶低消費者的資本的厭惡。
(網友諷刺花西子)當李佳琦說出“有的時候找找自己原因,這么多年了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尖銳的矛盾已觸及不同階層的立場,遠非幾段販賣情懷和夢想的文字可以抹平。
對花西子而言,最好的選擇不是自怨自艾“是不是我站得還不夠高”,而是順應風波之後新的市場秩序。所謂國貨,從來不是一家獨大,在百花齊放的勝景下給予消費者更多物美價廉的選擇,才是“國貨崛起”的振奮所在。
2、樸拙舊友與傲慢新貴
借着這一場“國貨新貴翻車,老牌國貨抱團”的鬧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开始認真思考一個問題“國貨該由誰來定義?”
從“國貨”二字的本義而言,只要是立足本土創立和興盛的品牌、產品,都是國貨的一份子。但對中國消費者而言,“支持國貨”不是一場文字遊戲,來自地緣血脈的認同感遠勝於視覺上的國潮包裝和花裏胡哨的國風概念。
(蜂花與童年)以蜂花爲例,有人擔憂這一場由“李佳琦直播”引發的“潑天富貴”是不是曇花一現,而在追隨蜂花至今的忠實消費者心中,這更像是一場厚積薄發的勝利。
細細咀嚼“蜂花”二字,那是一股自悠遠的童年小院飄來的幽香,人們會想起天井之中母親溫柔的手掌穿過發絲時的酥癢,會想起夜晚抱緊舊枕頭時沁脾松軟的包裹,會想起打开一罐蜂花仿佛取之不盡的滿足。
(蜂花護發素的好評)同蜂花一般陪伴消費者共同成長的老牌國貨,只是在電商轉型的途中遲遲等不來屬於自己的那列班車,但對於衝浪潮頭的人們來說,他們不是陌生的天外來客,而是“面目渾如舊,青山異昔時”的舊友。尤其是當人們發現,多年過去,他們依然是廉價的、親民的、實在的。
深埋已久的好感復蘇和品牌信賴的驅動之下,人們衷心的希望,浮躁的消費環境能給予落隊的國貨們更綿長的支持。
相較而言,“花西子”爲代表的國貨新貴品牌的崛起踏的是一條截然相反的發展路徑。它們是站在電商風口上第一批躍起的飛馬,它們對“國貨”的詮釋,不是細水長流的口碑,而是追逐流量的標籤——消費者們還來不及體驗到產品的獨到之處,已早早被一股“支持國貨”的情潮裹挾。
(花西子營銷分析)而如此脫離堅實口碑炒作出的熱度,起時烈火烹油,落時愈加愁雲慘淡。
直播事件後,有網友分析花西子眉筆的實際成本可能不足十元,爲了分出足夠的利潤給影響力巨大的主播,才會讓眉筆一克的定價超過黃金。
有網友務實地吐槽花西子的心思都投入在包裝和營銷上,對產品的用心程度根本配不上其崇高的理想。
(網友吐槽花西子產品)除此以外,花西子的創始人如何與頭部主播綁定,如何借助直播推廣打響名氣、銷量翻倍的發家史也被大家口口相傳,可謂成也互聯網,敗也互聯網。
一絲不苟的網友不吝以最苛刻的眼光來審視它是否對得起“國貨”一名。人們在對衝李佳琦、嘲諷花西子的過程中,強調了消費者的尊嚴,也奪回了對國貨的定義權:“國貨”的分量應當沉澱在消費者心中,而非商家的花言巧語中。
(被認可的老牌國貨)淳樸的老牌國貨在圍觀的過程中大多明了消費者的新意,因此它們在輕松玩梗的同時,不忘虛心採納網友提出的改進產品的意見。對比之下,花西子仍沉浸在過去的輝煌中獨自扮演國貨貴族的做法,便愈發惹人生厭。
正如那一針見血的評論:花西子將時代紅利包裝成自我感動的努力和付出,反而暴露了品牌的傲慢和淺薄。
3、國爲底氣,貨是根本
翻看往昔的文章,會發現有關國貨的故事曾多次被書寫,始終不變的是其中一再被強調的情感價值。這份情感流經時空長河,被不同時代的人們賦予不同的氣質。
20世紀初,堅船利炮保駕護航之下的舶來商品輕而易舉地佔領國內市場後,人們升騰起“擁護國貨”的第一波浪潮。這份熱情粗糲而熾烈,將樸素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尊心淋漓盡致地書寫;
(20世紀的國貨運動)21世紀以來,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佔據一席,文化失語和品牌無名成了國貨升級轉型的桎梏,因此這一時期的本土品牌开始朝文化包裝發力,引入漢服、書法、山水畫等元素,人們也不排斥將對傳統文化的愛重勻幾分給國貨;
而在當下,現實主義回潮,人們對於消費的態度越來越謹慎,一方面迎合國貨的情感敘事,另一方面比較下單後的利害得失,花西子成爲思潮轉換中首當其衝的一員,似乎有些冤枉。
(爆火的現實主義歌曲《大夢》)正是循着這條思路,有人替花西子喊冤,甚至是花西子自身的公關文都認爲是環境辜負了自己,是消費者开始莫名地苛待國貨。
事實上,類似的想法自始至終都有失偏頗,情感的價值固然重要,古往今來的消費者未曾停歇過對“如何平衡國貨消費中理智與情感權重”的探討,最終的結果也往往是不斷疊加的理智蓋過情感導向下的衝動。
(《覺醒年代》內的魯迅)魯迅在國貨與民族存亡休戚相關之際,寫下雜文《論毛筆之類》。“筆墨業也只好主張吮墨舐毫,以免國粹漸就淪喪。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得難。”一語道出,國貨真正的出路是擺脫固步自封的營商思維,積極順應時代之需,堅持對產品的改造和精進。在此過程中,離不开消費者的支持,但也不應恃寵而驕,強迫消費者讓渡自身權益來包容部分國貨的目光短淺。
(鯨落油畫)“一鯨落,萬物生”,當一頭鯨魚隕落,它的身體能給養一方深海群落,這是海洋生態循環更替、永葆生機的造物智慧。
拆解“國貨”二字,國爲底氣,貨是根本,在保持對市場敬畏之心的同時,不斷迭代自身才是保證國貨長盛不衰之道。
(圖片素材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系。標題:“發瘋”的花西子被群嘲,國貨“好心態”如何構築?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69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