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9日,中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在上海揭牌運行。十年來,黨中央先後分6批部署設立了21個自貿試驗區。
十年來,一大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群在自貿試驗區裏落地生根發芽,成長壯大,不僅給自貿試驗區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能,也增強了對全國的輻射帶動作用。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張產業地圖,來了解自貿試驗區。
這是一張全國自貿試驗區的產業地圖。十年來,全國21個自貿試驗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增長引擎,引領促進全國的產業發展。
在上海,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夯實人工智能產業的核心基礎能力,帶動上海人工智能規模以上企業2022年產值突破3000億元。
在安徽,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國際上超導量子比特數目最多的可編程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衝之號”都在安徽自貿試驗區誕生。截至2022年底,合肥量子信息產業相關專利佔全國的12.1%。
在湖南,創新賦能自貿試驗區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長沙片區裏培育了123家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和188家智能制造服務商,截至2022年,長沙片區重點平台連接設備數約130萬台,工業APP突破20000個,拉動長沙市工程機械產業產值連續多年全國第一。
在天津,截至2022年底,天津自貿試驗區內租賃企業超過4000家,累計完成2100架飛機租賃業務,已成爲全球第二大飛機租賃集聚地。
數據顯示,2022年,21個自貿試驗區以只佔全國不到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實現了佔全國18.41%的外商投資和17.9%的進出口。今年上半年,21家自貿試驗區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3.3%。
制度創新讓航空產業一飛衝天
四川自貿試驗區是我國西部第一批自貿試驗區中的一個。從2017年掛牌運行到現在,四川自貿試驗區以不足全省四千分之一的面積,貢獻了近四分之一的外商直接投資和十分之一的新設企業,正在成爲我國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增長極。
不久前,記者來到位於四川自貿試驗區的四川國際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這也是中西部最大的民用航空發動機維修基地,而發動機維修,正是航空維修業裏最核心的業務之一。
總台央視記者 高媛:今年,這裏目前已經交付了126台飛機發動機。其實這個維修過程是極度精密的,我身後這個發動機的修理,就涉及近6000個零部件。
發展航空維修產業,是培育“航空先進制造業”發展新動能的關鍵一環。但要實現“爲全球修飛機”,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大量零件的進出口,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過去,航空維修按照所用的單個零部件徵稅,給企業帶來較大資金負擔和人力成本。如何推動航空維修這樣的高端產業更好發展,成了自貿試驗區着力解決的問題。
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吳舸:要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呢?應該說我們主要靠創新,一個是科技創新,一個是制度創新。
自2017年起,四川自貿試驗區積極探索完善保稅維修監管方式,出台了20余項創新舉措,涵蓋稅收、監管等多個方面。在四川自貿試驗區的錦城海關,記者看到了一個保稅維修貨物進出的卡口,得益於創新政策,如今從這裏進出的航空發動機維修成本降低了2%至5%,維修周期縮短10至14天。
成都海關所屬錦城海關綜合業務二科副科長 康曉飛:這台就是已完成報稅維修的發動機。企業在區外开展維修業務的時候,海關是對耗用的每個零部件,按照不同的稅率來確定稅款徵收的,(現在)我們是按照根據他維修的成品來確定稅率徵收稅款的,以我們區內這家最大的保稅維修企業爲例,它現在比原有的模式節約稅款大概約3%。
如今,四川自貿試驗區已經聚集了30余家航空維修企業,幾乎涵蓋航空維修的全部環節,行業產值佔到了全國市場份額的12%以上。今年1至8月,四川自貿試驗區航空維修產業產值約46億元,同比增長了15%。在當地的大飛機示範產業園,記者了解到,園區成立三年多來,已有15家企業進駐,涵蓋研發設計、零部件生產與維修、維修特業人才培訓等多個領域。
中國商飛四川公司副總經理 鄧鳳:有十幾家企業來入駐,其中,航空研發的相關企業是兩家,航空維修相關的企業是兩到三家,還有我們航空運營的主基地公司,區域航材中心,未來我們還要建設倉儲物流中心。
如今,在四川,一個集運營服務、制造維修、人才培訓等功能的航空產業生態正在加速構建。今年四川航空經濟主營業務收入預計將突破2500億元。
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吳舸:自貿區創新就是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我們對標國際的經貿規則和國內先進地區,逐漸把四川建設成爲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基地,使我們的高質量發展取得更大的成就。
創新增動能 自貿試驗區引領高質量增長
自貿試驗區立足各自的優勢,帶動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准的產業集群形成。如今這些自貿試驗區孵化出的新興產業,打造出的產業研發創新平台,乃至自貿試驗區本身在探索中積累的制度創新經驗,正在爲全面提升中國的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引領高質量發展提供着不竭的動力。
輸入一行字,AI就能對應地生成一幅畫。實際上,這個名叫“從容”的多模態系列大模型能做到的不僅是繪畫,憑借超強的學習能力,它還已經應用於金融、交通、教育等各行各業。
雲從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陳馳源:它就像是行業大模型的基礎設施,通過實時學習並同步反饋結果,可以根據不同行業,對應开發出數字教師、數字金融分析師等各個行業的人工智能應用。
記者了解到,2015年,也就是廣東自貿區掛牌當年,這家人工智能公司選擇落戶廣東自貿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他們看中的,正是這裏的政策優勢和人才資源。爲了助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廣州南沙新區片區發布支持產業發展創新舉措30余條;引進各類骨幹人才20000多人,开闢多個地塊專用於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廣州市南沙區工業和信息化局總經濟師 孫傑: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每年安排超1億元的財政資金,全力支持以人工智能爲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加快人工智能技術在南沙自貿區率先創新應用。
如今,廣州南沙新區片區已經擁有人工智能類企業300多家,建成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南沙分中心,已成爲我國人工智能企業密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不僅是廣東,在自貿試驗區的帶動下,集聚效應和規模經濟優勢在各地不斷彰顯。在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的汽車碼頭上,160余輛商品車正在等待裝車。
某汽車制造公司總經理 朱永勇:我們單筆業務辦理時間由3天壓縮到大概4個小時,大幅提高了通關效率。
眼前這個平台就是節省時間的關鍵。爲支持汽車貿易企業發展,不久前,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推出了汽車全過程監管數字化新模式,打通海關、企業、檢測公司數據網絡,汽車通關速度大幅提高。今年1至8月份,大連汽車碼頭進出口商品車共計61000余輛,同比增長近90%。
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管委會副主任 王久飛:推動建立“出廠即入港、入港即退稅、報備即出口”的整車出口高效通關模式,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北方汽車出口基地。
十年來,21個自貿試驗區圍繞高質量發展積極探索實踐,建成了一批世界領先的產業集群,增強了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推動了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爲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作出了重大貢獻。
全球化智庫理事長 王輝耀:21個自貿區都在不斷創新,而且是各具特色。同時它又形成了一個協同效應,各自的特色,他們在制度創新來講都是可以通用的。21個自貿區的建設,對推動中國形成高質量的增長極,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總台央視記者 王琰 岳群 吳昊 高媛 王佳林)
責任編輯:王樹淼 SN242
標題:非凡十年 碩果累累!一張產業地圖來了解我國21個自貿試驗區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68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