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經驗帖帶給我們什么

2023-09-15 18:50:49    編輯: robot
導讀   職場經驗帖紛繁豐富,從“辦公室小技巧”到“職場話術”,從“個人微信包裝”到“職場困境求生法則”……這屆年輕人面對職場問題時,爲什么愛看職場經驗帖?   ——————————   最近,社交網絡上...

  職場經驗帖紛繁豐富,從“辦公室小技巧”到“職場話術”,從“個人微信包裝”到“職場困境求生法則”……這屆年輕人面對職場問題時,爲什么愛看職場經驗帖?

  ——————————

  最近,社交網絡上开始流行教你使用“看起來不太聰明”的微信頭像,引起網友討論。把頭像換成表情呆呆傻傻的卡通角色、精神狀態看來又累又喪的面孔,或許能讓上司正想找你幹活那一刻,被“一看就不能委以重任”的頭像勸退,於是你“躲過一劫”……

  李維曾在求職階段屢屢受困於“無領導小組討論”群面環節。爲了扭轉局面,他开始去社交網站搜索群面技巧,努力吸收經驗和“知識點”,後來順利通過幾次同類面試。在他看來,這些求職經驗帖就像助力年輕人通關的“技巧真題集”。

  95後姑娘丘靜會刷某社交App上那些教你在職場“練心眼子”的帖子,比如教你如何應付同事陰陽怪氣的言行等,不過她覺得這些帖子是“生活爆米花”,解決問題還是要在現實中和真人溝通。

  職場經驗帖紛繁豐富,從求職訓練到行業介紹,從“辦公室小技巧”到“職場話術”,從“個人微信包裝”到“職場困境求生法則”……年輕人爲什么愛看職場經驗帖?

  年輕人陷入“經驗焦慮”

  半年前,廣告專業大四學生李維第一次參加“無領導小組討論”群面,結果不理想。李維开始搜索群面技巧,這才發現,一場小小的面試居然有這么多“說頭”。

  例如,最保險的角色是“計時工”,出錯風險小,適時提醒時間,就能體現控場能力;最容易出彩的是“領導者”,最先提出解決方案的人最易獲此角色,一般情況下能擔任“領導者”的人邏輯縝密,表達能力強,且“傳說中”面試通過率很高……

  了解“無領導小組討論”的角色和分工後,李維和室友一起跟着經驗帖練習。“雖然信息良莠不齊,但通過帖子下的留言,基本上可以判斷方法的有效性”。

  參加工作後,他常看的帖子從 “面試方法”轉爲“職場技巧”,前幾日他剛剛收藏了“如何跟領導提漲薪”。

  丘靜在大連某體制內單位工作。剛畢業時,自己處於信息弱勢的一方,不論看什么都是學習。和李維一樣,面試分享帖讓丘靜受益匪淺,能讓她更清楚面試官想要在這一過程中了解什么,從而直觀地展現這種能力。

  在資深HR李麗看來,“雖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帖子裏的技巧和經驗不能對職場發展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但能幫助你更准確地表達,將個人優勢發揮到最大化”。

  爲什么現在年輕人非常需要職場經驗帖?武漢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研究所副教授陳武表示,現在生活節奏加快,信息豐富甚至過載,導致人們產生一種“經驗焦慮”。“雖然信息很多,但其實還是缺乏有用有效的信息”。

  陳武認爲,面對職場,年輕人心態上會認爲“試錯成本”變高了。“過去很多人覺得在公司幹得不好或者踩坑,不會特別在意,而現在往往會覺得犯錯的代價較大,因此希望尋求更多經驗和信息,避免出問題”。而網絡上的職場經驗分享,背後是受年輕人的普遍心理需求驅動的,例如相較於以往職場的“依從性”,現在職場年輕人更追求獨立性、自主性、真實性,不希望被一味“畫大餅”“打雞血”。

  避免“技巧化”面對職場環境

  如今在社交平台上頗受歡迎的職場經驗帖,既有分享面試、行業概況的“純信息帖”,還有帶有個人主觀情緒色彩的“技巧帖”“避雷帖”“心眼子練習”。

  何爲“心眼子練習”?想象自己置身於一個左右爲難的場景,面對棘手的問題,正確回答才能化險爲夷。

  例如,你因爲業績好獲得獎金,有個同事陰陽怪氣地說:“既然獲獎了,怎么不得請大家喫頓飯啊!”你該怎么回答?

  丘靜覺得這類帖子很有趣,比如有人回答:“我拿獎已經搶了你的風頭,請客我就不搶你的風頭了。”“所以你每次都是爲了避免請客才故意摸魚不拿獎的嗎?”丘靜感嘆,這讓人感覺格局一下子打开了。

  王小景總是會刷到一些“教你上班”的帖子,有些帖子以視頻形式很生動地“演”出來。比如,一個員工離職了,老板要找其他員工“接盤”遺留的爛攤子。一個博主就展示了兩種結果:“老實人”直接拒絕,並不聰明;“精明人”看似配合,但暗藏心機。但她自己的判斷是,“精明人”的小聰明未必能輕易騙過上司。

  王小景認爲,對於這樣的帖子最好“學習思考角度,但不絕對相信方法”。她一個同事就非常依賴某些職場帖給的“標准答案”,比如用言語去“戳同事”“內涵上司”等。結果把自己變成了辦公室裏最不受待見的“邊緣人”。

  北森生涯研究院首任院長、全球職業規劃師(GCDF)林欣提到,每個企業的文化、上司的風格都不同,因此不能把一些體驗簡單總結爲“職場技巧”。“也許有通用的部分,但職場很多東西是非常個性化的,不能一概而論”。

  對於年輕人來說,可以多去了解具有知識性的職場信息,不過要避免依賴“通俗技巧”。“如果剛工作,就只想着怎么樣‘技巧化’地面對職場環境,這對他真實融入職場、與人真誠交往,包括對職業的投入度都是會形成障礙、帶來危害的”。

  真實溝通比琢磨攻略更重要

  “很多帖子都在建議擺爛,我做不到。”“如果是純工作性的問題,一般會在職場內協調解決;如果工作之外人際關系等問題,我會和朋友探討一下。”前銀行職員羅卜雖然喜歡看職場經驗帖,但僅限於尋找思路。羅卜還觀察到,不少分享經驗的博主,工作時間都不久;資深職場人反而不去“揭祕行業”。

  劉夢在某互聯網公司從事運營工作,她發現有的實習生喜歡模仿博主輸出“心眼”。每次布置任務,實習生想拒絕時不直說,而是說:“我這兩天還有一個PPT要做,這個素材我先放在這裏,整理下工作安排後再和您溝通。另外,有個方案策劃任務有點重,我是否可以和另一個同事一起做啊?”“這話表面聽起來沒問題,但是實際上她最後什么都沒做,把任務都推給了別人,還顯得自己很忙。”劉夢認爲,在職場中真誠最爲重要,話說得好聽不如事做得實在更讓人欣賞。“這種小聰明可以騙人一次兩次,但是次數多了,大家都知道你真實的情況如何,這是行不通的。”

  站在HR的角度,李麗建議年輕人要先從自身找方法,找到問題的關鍵。比如當你想拒絕做一件事,可以說明理由直接拒絕,或是分析問題委婉提出困難。她比較傾向後一種。“後一種方法是在梳理思路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法,需要的支持資源等,很有組織性和計劃性。”李麗認爲,“悶頭幹卻不出成績,不如有規劃地完成工作”。

  林欣提到,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必然需要花時間逐漸認識一個職業、一個崗位,以及所在企業的風格與文化。短暫的實習或工作經歷,尚不能構建全面、成熟的認知體系。“如果對職業、職場還沒有深入了解,就一味只考慮攻略的事,這就好比一個人決定去旅行,只聽聞一個地名就直接作准備。你是想着不想太曬、不想步行太多,但是甚至還不了解當地的交通、地形、氣候等,不知道你想達到什么目標,這樣的攻略就是無效的”。

  在陳武看來,面對職場問題,“道”的重要性高於“術”。相較於小技巧,基本價值觀層面的內容更值得重視,不能本末倒置。一些職場困惑產生的緣由來自個人需求未得到滿足。“當我們核心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我們就會去懷疑、抱怨周圍的一切。我們應該嘗試分析背後的東西,改變自己固有的一些偏見或模式性思維方式”。

  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是解決職場問題的一個關鍵。對此,林欣建議,大家盡量多把注意力放在和人的交流上,而非直接去網上搜一個“標准答案”。與現實中周圍熟人的交流,能更好地面對、排解情緒,從而理性分析當前的局面。

  職場經驗帖是一種信息參考,但絕不是捷徑。林欣說,如果過分信奉和依賴那些經驗,也有可能“擋”了真正解決問題的路。“如果尋求一種好像更快捷、更方便的途徑,不去面對現實中的挑战,探索人際交流方式,職場年輕人可能會因此錯過成長路上的很多東西”。

  (應受訪者要求,除林欣、陳武外,其他受訪者均爲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見習記者 李丹萍



標題:職場經驗帖帶給我們什么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6293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