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一出,為何明明兩家同業營收都面臨衰退,一個股價下滑一成,另一個股價非但不跌,還能大漲二成,甚至創新高?
個人電腦大廠惠普(HP)公布2023年度第三季財報,營收為132億美元(約新台幣4,200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9.9%,並調降全年展望。兩天後競爭對手戴爾(Dell)也公布2024年度第二季財報,營收為229.34億美元,也較去年同期衰退13%。
兩家個人電腦大廠同時衰退,但股價卻大異其趣。惠普財報公布後股價重挫逾10%;反觀戴爾,公布財報後股價大漲21%,不只股價創下歷史新高,也是自2018年12月戴爾重新上市後最高單日漲幅。
同時,雙方對疫情趨緩後,個人電腦市場需求急劇下降後的復甦,也有不同看法。
惠普執行長羅爾斯(Enrique Lores)表示「市場反彈已發生,只是復甦速度比我們想的還慢」。另一方面,戴爾營運長克拉克(Jeff Clarke)則認為需求增溫速度優於預期,「從總體環境的一些跡象獲得鼓舞」。
究竟為什麼,兩家個人電腦大廠對市場看法、股價表現如此迥異?
彭博資訊資深分析師吳仁豪(Woo Jin Ho)認為,和惠普相比,戴爾客戶的企業比例較高,價格紀律也較好,個人電腦市場穩定成長。
戴爾財務長麥基爾(Yvonne McGill)也指出,雖然大型企業客戶採購持續採行撙節態度,但已有跡象顯示,中小企業和政府部門的需求日漸穩定。
另一根成長支柱是AI。戴爾製造的伺服器,不只讓生成式AI性能更好,有約20億美元未消化訂單,5月更宣布和輝達(Nvidia)合作,協助企業資料中心部署生成式AI。
即使戴爾上半年重組銷售團隊、裁員6,650人,共同營運長輝騰(Chuck Whitten)8月突然離職等,種種不利因素夾擊下,歸功於對的商業模式,並與輝達合作AI,依然繳出亮眼成績單。
惠普則把衰退原因歸咎於「價格環境競爭激烈」,抑制個人電腦產品價格,加上中國市場需求疲軟,使個人電腦無法如惠普原本期待,透過下半年返校日、假日季節提振銷售,刺激市場回溫。
此外,惠普印表機業務也面臨逆風,營收下降7%至43億美元,低於分析師平均預期的45.7億美元。惠普解釋中國需求疲軟、消費者印表機市場價格太競爭,以及企業支出未有起色。
摩根士坦利(Morgan Stanley)也發報告,印表機部門「最讓人擔心」,並警告此部門可能限制獲利成長。
為了應付持續疲軟的市場環境,惠普正在尋求更多撙節成本措施。執行長洛雷斯表示,明年惠普目標是「減少14億美元結構性成本」,並將在10月結束的2023年度達成至少40%。
去年11月,惠普2022年度結束時曾表示,價值14億美元的削減成本措施,將在2025年度結束前實施,並一定程度透過裁員4千到6千員工達成目標。
這種節省成本模式,能否讓HP這失落的個人電腦大廠,如戴爾找回往日榮光?值得觀察。
(作者:陳育晟;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轉載;首圖來源:, , via Wikimedia Commons)
延伸閱讀:
標題:股價狂飆七成,Nvidia 還點名合作!這家 PC 老廠怎麼買氣低迷時做到的?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60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