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換特產盲盒 收到驚喜還是遭遇欺騙?

2023-08-31 18:50:30    編輯: robot
導讀     近日,互換“特產盲盒”在各社交平台悄然興起。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僅憑口頭約定,素不相識的網友互寄各自准備的當地特產,在互換中,有人喫到喜歡的地方美食,有人收獲拆盲盒的快樂,有人收獲了...

    近日,互換“特產盲盒”在各社交平台悄然興起。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僅憑口頭約定,素不相識的網友互寄各自准備的當地特產,在互換中,有人喫到喜歡的地方美食,有人收獲拆盲盒的快樂,有人收獲了友情,但也有人被騙、被坑了。

  對此,律師提醒,異地交換特產存在財產和食品安全風險,雙方可對價值、品種等作出明確約定,收到食品後,先確認食品外包裝完好、質量有保障,再進行品嘗。郵寄快遞後應關注物流信息,如果發現對方借口拖延拒不郵寄,可以及時聯系快遞攔截並追回自己寄出的特產。

  遇到真誠

  喫到最具當地特色的特產

  00後小趙平時愛喫零食,希望嘗遍各地的美食。今年7月,看到互換“特產盲盒”的活動在社交平台流行,她也在短視頻平台發帖徵集互換特產的對象。她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她大學在山東上,今年剛畢業回了新疆老家,由於對南方的特產比較喜歡,就挑了福建、雲南、重慶三地的網友互換特產。“目前福建的特產已經收到了,我平時喜歡喫甜食,收到的是我喜歡的類型,符合期待。”

  小趙表示,在互換“特產盲盒”時,她一般會跟對方約定互換特產的價值,比如200到300元,但對於聊得來的網友,彼此都比較信任,就不會特別約定價值,而是按彼此的心意給對方准備。“我們也不會指定對方准備什么,但會說一下口味偏好,按對方的口味偏好來准備。大家都比較喜歡拆盲盒的感覺。”

  小趙說,她給對方准備特產花了兩天多的時間,特產都是在當地超市买的,給每人准備了約七八公斤的特產。“新疆幹果比較多,本地买也比較便宜,在給他們准備特產的時候,我自己也發現了一些以前沒注意到的新疆特產。”

  小趙坦言,在交換前她也擔心被騙,“畢竟跟陌生網友之間不太了解,不確定自己寄出後對方會不會寄,但我遇到的人都比較真誠,會主動分享快遞物流進度。建議大家挑選互換對象時要擦亮眼,比如我不會選社交账號和朋友圈毫無個人生活內容的網友。”小趙說,後續如果遇到合眼緣的網友還會繼續交換。

  交到朋友

  互換特產還一起旅遊

  90後網友小顧在互換“特產盲盒”中交到了新朋友。她在去年的一次特產互換活動中,認識了一個在上海工作的小姐妹。兩人不僅成了朋友,還在上個月相約一起爬泰山。

  小顧告訴北青報記者,去年8月,她在短視頻平台刷到互換特產的活動,詢問了評論區的一名網友,感覺不錯就加了微信。“沒幾天她就把東西寄給我了,我也买了我們山東的特產給她寄過去。後來我們一直保持聯系,上個月,我喊她來山東玩,她就來了,我們一起喫了淄博燒烤,在濟南遊了大明湖,還去爬了泰山。”

  收到驚喜

  享受拆盲盒的快樂

  95後小張來自天津,目前在天津讀研。她看到自己喜歡的美食博主發視頻稱要互換特產,就私信了對方,“位於福建的對方已經准備好特產,又是我關注很久的網紅博主,比較可信”。驚喜的是,對方選中了她,她如愿換回了一份福建特產,還包括對方自制的海鮮幹貨。

  小張表示,通過此次交換,她對天津特產更了解了,隨後還有想买天津特產的網友咨詢她,她也在網上分享了买天津特產的攻略。

  小張告訴北青報記者,互換特產這個活動最吸引她的當然還是可以品嘗各地的特產,“雖然網購很方便,但像新疆、內蒙古等地的特產還是不太好买,也容易买到假的或者質量不好的。”另外,她也很喜歡拆盲盒這種形式,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期待,可能還會有驚喜。

  感覺被坑

  遲遲不發貨或收到價值不對等特產

  並非所有的“特產盲盒”交換都能秉承“真誠”“公平”的原則,被坑、被騙的人也不在少數。

  河南95後網友曉晨(化名)就感覺自己被坑了,她給江西的一名網友發出價值兩百多元的特產,但對方給她發來的卻是價值不對等的一堆鹹菜、幾包辣條和一包舊衣服。“我們倆是同一天收到包裹的。收到快遞後我就聯系她,要求她拒收我的包裹,把東西退回來。但她不讓快遞員攔截包裹,立馬讓家人把包裹取走了,之後還把我手機號拉黑了,短視頻账號也設置了隱私無法取得聯系。我聯系快遞員,要求把她的舊衣服退回去,快遞費她到付,她也不同意。”

  這是曉晨第四次跟陌生網友互換特產,但確實第一次覺得被坑了。“別人給我寄的都跟我寄出的差不多。我給這個江西的網友寄了8公斤的特產,她連衣服給我寄的才7公斤,這些舊衣服我沒有要求她寄,她自己說要給我們村裏一個脣齶裂的小孩。我感覺她就是把家裏不要的東西寄給我了,我很生氣。”

  曉晨覺得,本來互換特產就是衝着交朋友來的,其他互換的網友她都加了微信,只有這個人沒加,沒想到就被坑了。“我覺得網上還是好人多,像她這樣的是少數,怪我自己沒想那么多,希望愛佔便宜的網友不要欺騙別人。”

  來自內蒙古的小麥(化名)也在互換特產時感覺自己被騙了。8月初,她與來自重慶的一名網友約定給對方互寄價值約200元的特產,她买好就先給對方發過去了。“對方不是稱今天應酬就是覺沒睡醒,總之就是拖着。眼看我寄的快遞都快到了,她买了一堆擺在桌子上給我拍了照,但我等了一天還是沒等到她發貨。我的包裹都到重慶集散地了,她跟我說還在找快遞上門取件,結果從上午等到下午快遞也沒去。我就直接攔截快遞了。”

  本組文/本報記者  戴幼卿  實習生  羅艾敏

  統籌/蔣朔

  供圖/視覺中國

  提示

  律師:雙方可對價值、品種等作出明確約定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像曉晨這樣收到價值不對等特產的情況並不少見,有人寄出380元的潮汕牛肉丸換回兩包紙巾,有人寄出五斤臘腸卻收到兩包榨菜;像小麥這樣寄出特產後對方不發貨,甚至在對方收到貨後被拉黑的也不在少數。

  針對“互換特產”背後潛藏的風險,北青報記者咨詢了北京京都律師事務所的常莎律師。她表示,互換“特產盲盒”本意是雙方交換價值相近的特色產品,在這個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財產安全風險,具體可以分三種情況。第一,互換特產雙方沒有任何關於價值的約定,也沒有交易習慣來約束,雙方互換特產的行爲可能構成單純的互易合同。對方不需要對價值不對等進行賠償。第二,如果雙方在互換特產前對特產的價值進行了約定,那么對方寄出特產的價值嚴重低於約定價值的行爲可能構成違約,一方有權請求對方採取補救措施(如補差價、補寄特產等)。如果對方拒絕,則一方可以請求其賠償損失。第三,如果行爲人在互換特產過程中存在主觀惡意,以不法佔有特產爲目的,收到快遞後立即“拉黑”“跑路”,此時行爲人的行爲在民事上可能構成欺詐,需要承擔退還特產或者賠償的法律後果。如果涉及的財產達到了“金額較大”的程度,行爲人可能涉嫌詐騙罪。受害者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對方的刑事責任。

  另外,常莎提醒,由於互換特產往往以交換當地特色美食爲主,其中不乏家庭自制或者當地作坊生產的臘肉、糕點等散裝食品,因此食品安全風險需要參與者格外關注。雙方可約定不互換上述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收到食品後,要先確認食品外包裝完好、質量有保障,再進行品嘗。如果一方郵寄的食品具有安全隱患,造成了對方的損害,則一方可能需要承擔侵權責任。如果一方基於傷害他人的故意郵寄有毒有害特產,受害者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其刑事責任。

  常莎建議網友在進行特產交換時,應當選擇信譽較好、得到過特產互換好評的網友,盡量在寄出特產前,對互易物的價值、品種、寄出互易物的時間等相關問題作出明確約定。郵寄快遞後應關注物流信息,如果發現對方借口拖延拒不郵寄,可以及時聯系快遞攔截並追回自己寄出的特產。雙方可約定交換的食品外包裝上需要有生產者名稱、地址、生產批號、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收到食品後,先確認食品外包裝完好、質量有保障,再進行品嘗。如果交換的是非食品的其他產品,也要注意檢查產品的質量是否符合生產要求、安全標准。



標題:互換特產盲盒 收到驚喜還是遭遇欺騙?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5553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