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雲港市連雲區市場監管局聯合部分快遞、外賣行業協會啓動“食品安全 共治共享”騎手食品安全周宣傳活動,250余名外賣小哥化身“食品安全宣傳員”,將食品安全知識帶進大街小巷。圖爲連雲區幾名騎手在展示“食品安全”綠標。
王 春攝(人民圖片)
月銷過萬的外賣店鋪,無法根據平台注冊地址找到實體店鋪;平台展示的沿街店鋪,實爲“藏在”美食城一角的小窗口;網上店鋪圖片環境幹淨衛生,實地探訪衛生狀況堪憂……“外賣店鋪看似大門店實則小作坊”“你點外賣會在意店鋪環境嗎”“原來外賣店鋪照片可以造假”等話題近日在社交媒體平台引發熱議。
平台多品類業務吸引入駐
如今,外賣配送越來越方便快捷,通過外賣平台下單一日三餐、甜品零食、奶茶咖啡等,已成爲衆多用戶的消費習慣。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5.21億,佔網民整體的48.8%。
“健身需要精准控制飲食攝入,但自己做健身餐不僅費時費力,口味、食材豐富度與專業門店配好的健身餐相比也有所欠缺。”對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健身愛好者小譚來說,外賣APP“幾乎是每天必用”。
在上海市徐匯區工作的金融行業白領小段向記者介紹,雖然在公司食堂也能解決一日三餐,但有時加班太晚或是周末休息時,一頓外賣就成了調劑生活的選項,“點幾道家鄉菜,或是自己愛喫但食堂不常做的菜,既省去了飯前飯後的准備與收拾過程,也是對自己的一次犒勞。”
外賣的便利性吸引了龐大的用戶群體,而龐大的用戶群體又爲外賣平台帶來源源不斷的訂單。近幾年,外賣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外賣平台快速發展,通過拓展早餐、下午茶、夜宵等多品類業務,迭代營銷工具幫助商家吸引並留存客戶、提升運營效率等方式,不斷優化平台用戶和入駐商家的使用體驗,並推動着餐飲行業數字化轉型。
店鋪照片與實際不符
下午3時,在外賣平台上點一杯奶茶爲自己“充充電”,是北京市海澱區一家互聯網企業員工小袁的日常。“工作到下午,一杯冰奶茶或冰咖啡就是最大的慰藉,沒想到我常點的品牌近期也出現負面新聞,雖然不是自己經常下單的這家門店,但心裏多少也有點不舒服。”小袁說。
小袁提到的“新聞”是近期引發關注的外賣“照騙”相關事件。“有網友探訪發現,一家小小的店鋪竟然掛了兩個奶茶品牌的招牌,在某本地品牌的大招牌下,我常點品牌的‘小招牌’就孤零零地掛在一角,這與外賣平台上光鮮亮麗的門店照片簡直是天壤之別。”小袁向記者描述了新聞裏的相關場景,他認爲,類似情況可能是少數,但這種“照騙”行爲無疑是對消費者的一種不負責,辜負了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
一家月銷量2000+的連鎖壽司店,店招海報精致、宣稱上海直營門店22家、外賣80元起送,然而根據地址找到线下門店時,傳說中日式裝潢的門面大堂不見蹤影,只有一家掛着“不接受堂食”的簡陋小店。在“外賣店鋪照片可以造假”的相關報道中,媒體探訪結果令人擔憂。
除了門店照片造假,還有不少網友分享了另一種造假亂象——地址錯亂。有網友發現,月銷過萬的外賣店鋪根據平台注冊地址根本找不到實體店,費盡周折終於找到後才發現,原來是在一個集中了數十家品牌的美食城裏。“如果是美食城裏倒也罷了,可有些商家甚至連正規檔口都沒有,只是躲在地下室的一個小作坊。”不少網友在評論區說,外賣亂象頻發,諸多問題亟待規範優化。
常態化巡檢保證食品安全
外賣亂象由何而來?一方面,在注重口碑的讀圖時代,店鋪照片及視頻、網友評價已經成爲衆多用戶選擇的重要依據;另一方面,中心地段的店鋪租金成本越來越高,外賣門店經營成本不斷攀升。外賣商家“退居‘幕後’,配上‘照騙’”的現象並不少見。
在此背景下,甚至催生了“PS餐飲外賣門頭照片”的業務,在相關網購平台的評論區,不乏“簡直就和真的一樣”“一次通過”等反饋,還有不同商家購买了同一張門面照片。
“當用戶點外賣‘只敢點自己去堂食過的飯店’時,用戶與商家、用戶與平台間就已經產生信任裂痕。”業內人士認爲,面對海量的入駐商家,平台的管控治理存在一定難度,徹底解決“照騙”問題需要多方面共同治理。餐飲品牌方需加強對加盟方的審核力度,強化日常監督;外賣平台方也應發揮自身技術和平台優勢,既要利用高科技手段對“照騙”進行識別判定,也要組織平台工作人員、外賣騎手進行常態化巡檢,更要注重用戶反饋,多措並舉,規範入駐商戶的經營行爲。有關部門應當不斷追蹤外賣行業的新問題,依法依規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
民以食爲天,食以安爲先。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好“互聯網+監管”,推進從入駐資質審核到生產制作、運輸配送再到消費者監督反饋的外賣全流程智慧監管,將食品安全“曬在陽光下”,各方齊發力,方能構建一個透明、安全的網絡餐飲環境,讓消費者能夠真正放心享受外賣帶來的便捷。
標題:莫讓“造假的外賣”忽悠消費者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48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