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樹爲何是“長壽冠軍”?千年古樹藏着很多科學奧祕

2023-08-10 18:50:34    編輯: robot
導讀   古樹,一般指樹齡百年以上的樹木。千百年間,它們靜靜生長在大地上,見證着地球氣候、生態、文明的變遷。可以說,古樹是綠色的國寶,是活着的文物。它們不僅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根據國家...

  古樹,一般指樹齡百年以上的樹木。千百年間,它們靜靜生長在大地上,見證着地球氣候、生態、文明的變遷。可以說,古樹是綠色的國寶,是活着的文物。它們不僅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第二次(2015年-2021年)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我國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株。

  那么,中國大地上這樣數量繁多的古樹是如何穿越綿長光陰走到我們面前的?它們緣何被稱爲“綠色國寶”?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人們對古樹的養護手段是否也有更新?我國有怎樣優秀的古樹保護案例?

  近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專訪四川大學生命科學院毛康珊教授、四川農業大學林學院森林保護系朱天輝教授,一起探尋古樹的奧祕。

  古柏的長壽祕訣

  “千年松,萬年柏,不如老槐歇一歇。”這是我國農村流傳的一句歇後語,意思是松樹的樹齡可達千年,柏樹的樹齡可達萬年,但都比不上槐樹的樹齡。但事實上,這句古話只有前半句對了,我國發現樹齡最長的樹木是柏樹。

  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調查中發現有5株古樹的年齡達到5000歲,幾乎貫穿華夏文明史。而這5株古樹均是柏樹。爲什么柏樹能成爲“長壽冠軍”?

  在與毛康珊教授的對話中,記者了解到,柏樹是柏科植物的俗稱,包含四川、重慶等地多有栽培的柏木,我國北方多有栽培的側柏、圓柏等。而柏樹可謂是樹中的“幸運兒”,除了自身具備“長壽體質”外,還恰好處於“地利人和”的位置。

  首先,從樹種特性上來講,柏樹生長緩慢,再加上它的葉片小、結構特殊(如有葉片蠟質層等),讓它有了較強的耐受逆境能力,能在高溫、凍害、幹旱等自然災害中“挺過來”。而且柏樹中還富含多種萜類物質,能幫助植物更好地抵御蟲害,“柏樹葉片裏的萜類提取物還能作爲農藥使用。”毛康珊說。

  資料顯示,柏樹體內的萜類化合物包括小茴香酮、側柏酮等,它們在溫度降低時,會很快調動起細胞合成糖分和蛋白質的能力,這能增加細胞液的濃度,防止細胞結冰。

  生長環境則是柏樹長壽的“地利”因素。多數柏樹耐冷、耐旱,可以生長在各種土壤地帶,尤在石灰巖、山地鈣質土上生長良好。它們常常生長在崇山峻嶺或懸崖峭壁這種人類難以到達的地點,因此也更能免於人類的砍伐和破壞。

  最後,也是毛康珊認爲最重要的“人和”因素:“柏樹一般栽培在廟宇、陵墓、古驛道等地點,有的相傳爲神話人物或歷史名人親手栽種,這都賦予了它獨特的文化內涵,因此容易受到民間自發保護。”他表示,其實給部分樹種足夠的生長時間,也能長成百年老樹,但它們很容易在生長途中被砍伐,而柏樹因其文化價值,更容易保留。

  氣候變暖的抵御者

  毛康珊和朱天輝告訴記者,古樹作爲地球上最古老、最龐大的居民之一,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保護古樹,是保護生態環境工作中重要的一環。

  一棵古樹,就是一個生態群落,是許多生靈的棲息地。向上看,古樹的樹冠寬闊茂密,是鳥類棲身的樂園;向下看,古樹的葉片能提供大片蔭庇,是各種野生脊椎動物、昆蟲、耐陰植物、大型真菌等生物的理想居所。“古樹可以爲所處群落裏的物種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環境。”毛康珊說。

  朱天輝則表示,“千年古柏或者古樹,在我們生物多樣性維護和生態系統保護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生態學家也強調保護古樹的重要性:古樹是一些瀕危物種的獨特棲息地,因爲它們可以幫助抵抗和緩衝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

  很多體型巨大、壽命超長的古樹,如美國懷特山脈的狐尾松,可以活5000年,能充當大型碳存儲庫。以廣元翠雲廊古柏林爲代表的我國柏樹古樹群,也是重要的“森林碳庫”。此外,古樹是菌根連通性的熱點,這種與地下真菌的共生關系能爲植物提供生存所需的許多營養物質。這種共生關系也有助於減緩環境中的嚴重幹旱問題。

  採訪中,朱天輝還強調了成片古樹的重要價值,“例如廣元翠雲廊,那裏大面積的古柏林構成了一個歷史悠久的生態群落,是很獨特的棲息地,把它們保留下來,就相當於保留下大自然的獨特‘記憶’。”

  科學與人文中的古樹

  古樹是綠色的國寶,是活着的文物。像古柏這樣的參天古樹,不僅庇護着自然物種,也滋養着珍視它的人類。

  “古樹的科研價值體現在很多方面。”毛康珊表示,古樹除了具有豐富的文化價值外,研究它們,對於开展氣候變化、植物生物學、樹木學、歷史人文等領域的科研工作都有幫助。

  研究古樹的樹芯,根據其年輪的生長變化,科學家就能推測出它所處的這片地區以前經歷過哪些自然災害、氣候變遷,“比如說風調雨順的年代,它長得快,年輪就會寬一些,而遇到蟲害、旱災、凍害等不利條件,則反之。”

  而作爲“長壽樣本”,古樹還能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樹木衰老的過程,“透過古樹,我們能看到樹木生長、衰老的過程,以及其中積累的一些有害基因突變、可能遭受的各類病害、威脅因素等。”了解了這些信息,有助於更好地設計樹木保護方案。

  觀察古樹的位置,則能給古人類生活環境的演變相關研究提供啓示,“比如在某個河谷裏,發現了一棵孤零零的、自然生長的古柏樹。我們就能推測出,可能以前這個河谷有很多柏樹生長,但後來因爲砍伐等人類活動而消失殆盡。”

  此外,在華夏文明中,古樹扮演着特殊角色,是考證歷史人文時重要的研究要素。“比如我們發現某些村落裏有很多大樹、古樹,往往這些樹木一旦長到一定大小就幾乎不可能被砍伐,因爲會被封爲‘神樹’之類。”毛康珊舉例,如古人的宗教信仰、文化習俗有助於古樹的留存,而古樹亦能反映人文歷史。

  科技助力古樹養護

  對於古樹這樣一個重要的老朋友,中國其實從古至今對它呵護有加。而隨着科技發展,人們的“護樹”手段也日益推陳出新,從以前的簡單澆水、松土、施肥,轉換到了更科學、高效、全面的保護方式。

  據毛康珊介紹,如今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大熱的基因組學技術已被引入到了古樹的養護工作中,“比如我們透過古樹基因組,揭示它們爲什么能夠長壽、承載了哪些重要的基因資源等,或是分析同一片區域內古樹的親緣關系,判斷它們是否以前是通過扦插進行繁殖的。這些研究都能爲我們後面开展保護工作提供科學支撐。”

  他解釋,如果一片地區的所有古樹都是扦插而來,需要特別注意監控這些樹的蟲害、病害,因爲這些克隆個體的遺傳成分幾乎都是一樣的,一旦其中的一棵樹被害蟲或者病菌“青睞”,就很容易波及其他個體。而如果這片地區的古樹是種子繁殖而來,它們的遺傳多樣性就會更豐富,發生集體蟲害、病害的概率就更小。

  除了這種“深入基因”的保護,打吊瓶補充營養,通過便攜式X光機、無人機檢查內部及樹冠的情況,通過激光雷達確定樹高、體重、碳儲量,利用遙感技術定位,預防盜挖,在人員密集地區的古樹周圍安裝攝像頭,監控生長狀態,防止人爲破壞等科技手段也被推廣到了越來越多古樹的調查、維護、保護中。

  “現在國家出台的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等都有一些很詳細的保護措施,只要嚴格執行即可。對於目前古樹名木的保護,我認爲最重要的就是減少人爲幹擾和破壞;當然,發生病蟲害、旱災等自然災害時,也要進行適當幹預。”毛康珊說,古樹已經經歷了千百年的變遷,生命力很頑強,只要不過多擠壓它們的生長空間,剝奪其獲取陽光、水分、空氣、養料的途徑,一般不會出大問題。

  不過,對於生長在不同環境的古樹,養護策略也需要調整。毛康珊表示,養護城裏的古樹名木需要注意的包括:盡量避免硬化樹周土地面,減少夏日熱輻射、水分營養難獲取等對它們的威脅,在建設高樓時注意古樹所處的位置等;而鄉村裏主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看護好它們。”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譚羽清



標題:柏樹爲何是“長壽冠軍”?千年古樹藏着很多科學奧祕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4794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