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館入口處觀衆隊伍蜿蜒曲折排成長龍,展廳內人頭攢動……今年暑期,不少博物館成了衆多遊客和市民的“網紅打卡地”,人氣火爆,參觀一票難求。
過去顯得有些高冷的博物館,爲何持續升溫?“博物館熱”會成爲“一陣風”嗎?“新華視點”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博物館熱”持續升溫
近日,記者來到西安碑林博物館。剛开館不久,已有大量觀衆在門口排隊等待參觀,展廳內擠滿了來自各地的遊客。11歲的馬悅宸由外婆劉琴陪着參觀。“我覺得對孩子來說,參觀博物館是個很好的暑假學習方式。”劉琴說,一個博物館就是一部文明史,多看看博物館可以讓孩子從小就在心裏埋下文化的種子。
“這幾周,河南博物院幾乎天天滿員,觀衆每天在1.2萬人次以上,是2019年同期的近兩倍。”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說。
“我們每天早上8點放出七天後的預約,一般幾個小時後就約滿了。”蘇州博物館副館長孫明利說,蘇州博物館通過安排員工加班等方式延長閉館時間至晚上9點,盡可能滿足觀衆的參觀需求。
館藏文物五萬余件的河北定州博物館,今年7月接待量爲4萬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長186%。
“‘博物館熱’已成爲一種文化現象,我們也切實感受到了這種熱度。”山東博物館館長劉延常介紹,山東博物館近期日接待量均在1萬人次以上,7月中旬以來的周六、周日則達2萬人次,大幅超過上半年平均每日5700余人次的接待量。
劉延常說,爲更好地服務觀衆,山東博物館每天安排業務骨幹輪流到各展廳开展講解;還設立“館長講解日”,每周二上午選派一名館領導進行講解,讓觀衆更好地了解文物和文物背後的故事。下一步,還將舉辦“博物館之夜”活動,讓暑期的中學生有更多機會走進博物館。
隨着“博物館熱”的興起,一些博物館還發展了豐富的文博創意產業。
“今年暑期,南京博物院推出10大類共一千余件文創產品,其中南博院藏文物系列筆記本、南博院藏文物系列金屬書籤等尤受歡迎,最高時單品一天可以售出一千多件。”南京博物院文創部負責人田甜介紹。
“博物館熱”緣何興起?
記者調研發現,“博物館熱”的興起,是多重因素帶動的結果,並非偶然。
——公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日趨濃厚,文化需求更加旺盛。
“我是文博愛好者,去各地旅遊,一定會去看看當地的博物館。置身於博物館裏,仿佛走入歷史深處,來到先人真實生活的環境中,可以感受到他們的溫度和氣息。他們的音容笑貌、喜怒哀樂通過那些真實的器物表達出來,歷史仿佛活了起來。”在山東濟南某公司工作的於少晶說。
“知來處,明去處。”博物館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一件件文物承載着千百年的歷史滄桑,抽象、模糊的歷史從而變得具體生動。浙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所長林留根說,在“博物館熱”的背後,是公衆與傳統文化的深度交融。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正在見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過參觀博物館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底蕴及其創新偉力。
——青少年“研學熱”帶動了“博物館熱”。
今年夏天“研學熱”不斷升溫,研學旅行成爲不少中小學生暑期生活的重要內容。在研學旅行中,一般都會安排參觀博物館。
每天下班前,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董寶厚都要看看當天的觀衆統計。“孩子的數量特別大,佔暑期觀衆的30%以上,有的是隨家人來的,有的是學校組織的。”董寶厚說,“我們很重視培養青少年對文博知識的興趣,除了推出流動宣展車走進全省各地校園,在策展時也注重融入與青少年的互動體驗。”
——一些博物館運用新技術、新理念呈現展品吸引觀衆。
新石器時期的骨笛,春秋時期的楚國青銅編鐘……在河南博物院,觀衆除了可以在展廳觀看這些珍貴文物,還可以走進音樂廳,直觀地、沉浸式地感受古代樂器發出的聲音和魅力。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用根據文物復制出來的樂器,不僅演奏古代音樂,還演奏現代流行音樂。
3D投影技術讓靜態的展品動了起來;AR智能導覽眼鏡讓觀衆能通過語音指令、視覺識別觀賞文物;智能照明系統根據展品特性,以最佳的方式展示文物……新技術的應用,拉近了博物館展櫃中的文物與公衆之間的距離。據新華社
標題:暑期“博物館熱”持續升溫 緣何興起?折射了什么?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46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