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不是“鍍金” 如何讓更多青年留鄉幹事

2023-06-26 18:50:48    編輯: robot
導讀   在共青團开展的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引領下,越來越多的青年返鄉創業。不少人認爲,年輕人到鄉村就是爲了“鍍金”,真的是這樣嗎?在《中國青年報》團十九大特別節目《青年茶座》的錄制現場,青年大學生與團十...

  在共青團开展的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引領下,越來越多的青年返鄉創業。不少人認爲,年輕人到鄉村就是爲了“鍍金”,真的是這樣嗎?在《中國青年報》團十九大特別節目《青年茶座》的錄制現場,青年大學生與團十九大代表圍坐在一起,聊聊返鄉那些事,探討怎樣讓年輕人愿意留下來?

  “這是我們繡娘自己繡的苗繡包,這個是十八洞村Logo,由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學生設計,有着深刻的意蕴。”錄制現場,團十九大代表、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團支部書記、返鄉創業青年施康身穿苗族服飾,手拿苗繡包說,“這是代表阿哥阿妹牽手,它的形狀像一個漢字,‘18’代表十八洞村,結合在一起,意蕴着攜手同心共創未來。上面是綠色,下面是藍色,代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施康是從十八洞村考出去的大學生,在外闖蕩多年後,他在父親的鼓勵下回到了十八洞村創業,“我希望讓十八洞村的好東西、好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到全國各地,走向世界”。

  然而,滿懷理想的施康返鄉創業道路並不那么順利。當時村民很不理解,爲什么大學生要回到農村?他們也不知道短視頻和直播。面對重重壓力,施康和十八洞村幾個年輕人成立了直播團,开始在網上銷售十八洞村特色臘肉。

  “第一次網上銷售的臘肉,都是原汁原味的本地臘肉,可是黑乎乎的,賣相不好看,網民覺得上當了,要求退貨。”施康這次“翻車”賠了一大筆錢,之後帶着團隊不斷積累經驗,讓產品慢慢走向標准化、正規化。

  和施康一樣,團十九大代表、安徽省太和縣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旭東也是從小在農村長大,對鄉土有着獨特的眷戀。

  徐旭東認爲,國家越來越重視“三農”發展,將自己的奮鬥目標和國家發展需要結合起來,把自己的所學所思真正應用到實際,就有機會實現人生價值。大學畢業後,徐旭東選擇回到農村做一名“新農人”,繼續從事小麥、玉米實驗示範工作,研發農業新品種、新技術來提高產量。

  團十九大代表、山東省曹縣萬畝荷塘水產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曹縣魏灣鎮團委副書記張哲瑜是受政策吸引的返鄉創業者。“畢業時,當地團委和人事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青年返鄉創業政策,我覺得農村這片土地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張哲瑜回到農村,發現當地農民有種植蓮藕和水稻的傳統,但規模小,很散亂。他找到了當地種植能手,和村裏5位志同道合的青年一起創辦了專業合作社,種植水稻、蓮藕等。如今,通過規模化經營、統一收購加工銷售,張哲瑜的合作社帶動了200多戶村民就業,畝均效益突破3000元。

  中國戲曲學院學生、中青校媒記者李幹慧對如何進一步推動年輕人參與鄉村治理話題感興趣。

  施康介紹了他在十八洞村參與鄉村社會治理的經歷:“我發起成立了十八洞村青年志愿服務組織,把一批有共同志向的青年匯聚起來,在村兩委开展人居環境治理、消費能力建設等工作中,調研鄉村的實際需求,針對需求开展工作。”

  鄉村的發展離不开年輕人,只有年輕人參與鄉村才更有活力。鄉村如何吸引和留住更多年輕人?徐旭東建議,首先在村組織人員配置方面,要給予返鄉創業人員,包括大學生、青年才俊更多參與到鄉村治理的機會;其次,加大對本村青年榜樣的宣傳和鼓勵,這樣感染更多年輕人參與鄉村發展、鄉村治理。

  張哲瑜認爲,加強返鄉青年交流學習很重要。他組織成立的“魏灣鎮青年創業聯盟”會不定期組織茶話會,交流返鄉創業政策、金融貸款政策、農業政策等,尤其是和本地在外創業的會員一起分享創業經驗,共同發展進步。目前,已有4位在外創業成功的聯盟會員回到家鄉創辦企業。

  聽了3位代表的分享,李幹慧表示,只要鄉村能爲青年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又有相應的培訓和政策扶持,讓年輕人有事可做,能夠在鄉村振興中實現自我價值,獲得滿滿的收獲感和榮譽感,就會有更多青年愿意回到鄉村,參與鄉村建設和發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周圍圍 來源:中國青年報



標題:返鄉不是“鍍金” 如何讓更多青年留鄉幹事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3009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