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搬家”是什么流行梗?

2023-06-19 18:50:31    編輯: robot
導讀   “小號匿名衝浪時突然發現,現實生活中的親朋好友關注了你的社交账號,你會怎么做?”近日,一條登上微博熱搜的流行梗“電子搬家”,可以視爲是許多人對這一問題的回答。   所謂“電子搬家”指的是,以爲在...

  “小號匿名衝浪時突然發現,現實生活中的親朋好友關注了你的社交账號,你會怎么做?”近日,一條登上微博熱搜的流行梗“電子搬家”,可以視爲是許多人對這一問題的回答。

  所謂“電子搬家”指的是,以爲在網絡上有個專屬於自己的小窩,沒想到被現實中認識的人發現了,於是,只好從一個軟件“搬家”到另一個軟件,從大號轉移到小號,甚至連搬幾趟,只爲找一個能自說自話的地方。

  這則話題切中了不少人的心理感受,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有網友分享自己的親身體驗:爲逃避現實關系鏈帶來的關注目光,尋求一個可以無拘無束展示自我的空間,他在網絡上“四海爲家”,“主陣”社交账號從微博換到了抖音再換到了小紅書……

  喜愛“電子搬家”的網友感到最不舒適的網絡社交功能是“大數據推送”。比如說,微博平台上就有一種抱怨的聲音出現:現在注冊登錄社交APP,就會收到“你可能認識的人”推送,搞得大家好像沒有任何隱私空間,“就不能給我一個沒有任何熟人的地方嗎?”

  像他們所說的一樣,網絡社交不同於現實社交,它最突出的特點是“商家基於技術手段、建立起的用戶關系的深度挖掘”。大數據的技術優勢,的確可以幫助商家實現內容的“精准投放”,但卻讓使用者陷入了“到哪裏都好像被監視”的狀態。

  只要你將一個人的手機號碼加入通訊錄,那么下一秒,他就可能會在你網絡衝浪的社交平台找到你,或者出現在“你可能認識的人”的頁面上。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後夢婷認爲,“電子搬家”背後對應的是網民對網絡匿名性的需求。“匿名性本身就是網絡的特點之一,很多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需要根據不同環境的規則展現自己的不同方面,以符合當下的形式或標准,而穿上馬甲、隱匿網絡之後,可以將個體與現實環境割裂开來,成爲另一種環境中真實的自我或是新的人設。”

  不過,與之前爆火網絡的匿名社交群體“momo”(不同的用戶,用相似的頭像和暱稱隱匿網絡)不同,“電子搬家”群體不太追求隱身於人海的战術,只是特別強調與現實熟人關系做切割。

  所以,在後夢婷看來,這種“搬家”是人對現實世界的主動隔離或者是改變,變相逃避現實的社會關系,“用‘逃避’一詞,可能不太妥當,因爲有些消極,但這個行爲不算是消極行爲,反而是積極的反思或選擇。”

  有人說,线下社恐,线上社牛,選擇“電子搬家”的人是在抗拒將“真實的自我”展現給熟人嗎?後夢婷卻覺得恰恰相反,“那些‘搬家’的人,可能是較渴望展示真實自我的人,所以他們一直在逃離現實社交關系的規訓和束縛。”

  但是在她看來,中國的熟人關系偏向全面性的交往,講究情感;陌生人關系則是即時性的,講究理性,而人到了網上,會更喜歡建立“即時性”社交,不談情感,“所以會逃避熟人。”

  長期從事社會學研究,後夢婷發現,網絡的虛擬空間,將人際關系對個體的“束縛”弱化了,網絡情感的表達會更直接、更極端、更激烈,“會放大現實生活中的好與壞。”

  可她也同時強調,匿名性不是保護傘,網絡世界是對現實世界的映射,兩者不是平行關系,網絡發言也要承擔責任。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孫慶雲



標題:“電子搬家”是什么流行梗?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2740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