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比去年更難?

2023-06-06 18:10:45    編輯: robot
導讀 作 者:清和社長 看到很多人反饋,感覺今年比去年還難。 這讓人感到困惑。今年經濟在復蘇,按理來說消費和投資修復,生意應該更好做,那么,爲什么你覺得2023年比去年更難? 要從幾個方面來看。 哪些行業...

作 者:清和社長

看到很多人反饋,感覺今年比去年還難。

這讓人感到困惑。今年經濟在復蘇,按理來說消費和投資修復,生意應該更好做,那么,爲什么你覺得2023年比去年更難?

要從幾個方面來看。

哪些行業今年比去年更難?

我隨便舉幾個例子。

比如說,自媒體人。前段時間出現了一輪大v停更潮,還在做的很多自媒體人也是苦苦支撐,流量大的不少也是在賺吆喝。

去年,很多人在家裏刷視頻、刷抖音,自媒體可能還好一點。今年,大家都出去忙生意、忙工作、忙找工作,刷視頻的時間少了。更重要的是,自媒體的金主廣告商不投錢或少投錢了,靠廣告收入的自媒體就很難經營下去了。

還有直播帶貨,也說比去年還艱難。去年出行不方便,很多家庭在網上买東西。今年大家可以出去了,线下消費多了,出去喫燒烤、看電影、旅遊。網上購物自然就少了。

還有什么行業叫苦連天的?

比如,做貿易出口、制造業出口的。去年上半年,出口是不錯的,但是從四季度开始就不行了。今年除了汽車、儲能等少部分產品,其它大部分產品,特別是服裝、鞋帽、箱包等廉價商品,還有電子產品,出口都很低迷。

還有送外賣、送快遞、做滴滴、做貨拉拉的也說艱難。

有一次公司搬運一點東西,我叫了一個貨拉拉,問師傅今年有沒有比去年更好做。他說不行啊,今年很多年輕人找不到工作都來幹這行。今年訂單雖然多了,但做的人也多了。

送外賣、送快遞的情況更明顯,這行就業門檻相對比較低,今年很多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包括一些大學生,去送外賣、送快遞。非常不容易,競爭很激烈。

體制內的也說難。去年忙着防疫,今年忙着借錢發工資、忙着應付債務。現在很多地方都在盤活國有資產,把幾十年的經營權一次性拿去銀行抵押,然後發工資。體制內的薪水減少了、獎金減少了,一些編制外的臨時工還被清退。

還有賣手機、賣汽車、賣家具家電都喊難。很多人感覺,今年經濟復蘇,但賺錢比去年似乎更難。

這是爲什么呢?

可能有預期差的因素,大家對經濟復蘇的預期太高了。但是,除了預期差,還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因素被忽略。

這輪價格下跌,正全面衝擊經濟

這裏,我從價格开始講起,重點講價格下降帶來的衝擊。

這輪價格下跌正在全面衝擊經濟,尤其是企業和家庭的收入,導致大家這段時間白忙、窮忙。這輪價格下跌周期帶來的風險,被市場嚴重低估了。現在大家要重視起來,要高度關注價格走勢,這是我重點要講的。

今年CPI持續下跌,4月份已經跌到了0.1%,很多產品價格在下跌。PPI已經連續7個月負增長了,接下來一段時間內還將繼續負增長。

我們看昨天發布的PMI:

制造業出廠價格指數跌到41.6,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跌到40.8,都是歷史性低位。非制造業的投入品價格和銷售價格也在快速下跌,跌到47點多。這是非常驚人的下跌,從上遊到下遊整條產業鏈都在下跌,而且大多數行業價格都在下跌。

爲什么價格持續下跌?

我之前講過,這輪價格下跌,主要是上遊原材料出清和下遊需求不足雙重夾擊。

這一點,我們需要從經濟刺激开始講起。你們發現沒有,每一輪經濟刺激過後,都會出現產能過剩,然後價格快速下跌。

2009年那次4萬億救市,全國建高鐵、地鐵,地方城投崛起,修路造橋建房。但是,到2011年下半年,上遊大規模投資引發產能過剩、庫存高企,PPI快速下跌。

2014年下半年全球刺激政策衰退,國際原油和大宗商品價格暴跌,PPI進一步下跌,到2015年年底,PPI下跌到-6%。

這輪價格下跌的周期非常長,維持了4年時間。這是非常驚人的。當時,上遊鋼鐵、水泥、煤炭和下遊房地產去庫存壓力非常大,同時負債率上升。我相信,很多人都還記得。

那么,現在這一輪價格下跌是怎么來的?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國和美國都在救市。有意思的是,這兩個國家好像在分工合作。

美國給普通家庭發了2萬億美元,刺激消費需求,拉動需求快速增長,商品價格大漲,帶動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大漲。中國也擴張貨幣和財政,但不是刺激需求,而是刺激投資需求,也就是大規模投資基建和制造業,然後瘋狂地向美國出口。

不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國的需求开始降溫,上遊產能明顯過剩,原材料價格开始下跌,到四季度,中國出口快速下跌。國內家庭購买力又不足,沒辦法承接這么大的產能,原材料價格又進一步下跌,特別是煤炭、鋼鐵、化學材料。到今年5月份,從上遊到下遊,價格還在下跌。

爲什么每一輪刺激,

都會帶來產能過剩?

原因很簡單,通過貨幣超發刺激經濟,短期內名義價格上漲。價格扭曲誤導了企業,企業誤以爲需求旺盛,盲目擴大產能。

但是,貨幣刺激不會增加家庭的真實購买力,反而導致通貨膨脹爆發。所以,市場真實需求沒有太大變化,但是企業的產能卻擴大了,這樣就會出現產能過剩。

在中國,長期把貨幣投放到上遊投資,下遊家庭的購买力長期不足,更容易出現一輪一輪的產能過剩。

在去年的報告中,我一直使用一條线來跟蹤,什么线?去年,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高速增長,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下降,規模以上工業利潤下降得更快。這說明什么?說明投資收益率持續下降。上遊持續投資,下遊沒有足夠的購买力來消化,庫存上漲,價格下跌,企業利潤自然減少。

到今年,上遊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下跌,下遊價格進一步下跌,但是需求還是起不來,工業企業利潤就大幅度下降。

所以,每一輪經濟刺激過後,定然迎來一輪價格下跌周期。

那么,價格下跌有什么影響?

影響非常大,我們不能低估這輪價格下跌帶來的衝擊。炒股的人最清楚,高买低賣,就會虧本。在股票價格單邊下跌的時候,越买越虧,沒有賺錢的機會,除非做空。

在實體經濟中,從上遊到下遊價格下跌,整條產業鏈的人可能都不賺錢、甚至虧本。如果價格持續長期下跌,越投資就越虧本,這是很要命的。

比如說汽車制造。去年四季度,汽車的原材料很貴,尤其是新能源的原材料價格很高,汽車廠商採購原材料組裝汽車,這個汽車的成本就很高。

但是,當汽車制造出來後,今年3月份,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下跌,汽車價格也下跌,廠商大打價格战,以價換量,利潤明顯下降,一些新能源汽車賣一輛虧一萬。

之前,我們講過龐巴維克的迂回生產理論。迂回生產有周期,投資有周期,有周期就會有風險,這個風險具體來說就是價格下跌的風險。爲什么說企業家的事業是一項風險事業?因爲企業家幹的是迂回生產事業,這是一種風險事業,最怕遇到價格持續下跌,手上一堆庫存。

所以,整條產業鏈的價格持續下跌,“面包比面粉便宜”,整個行業利潤下降、甚至持續虧損。

今年前4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同比下降20%左右,國有、股份制、外資、私營企業全面下降,其中私營企業利潤下降22%。

價格下跌,利潤下降,企業怎么辦?

第一,拼命清理庫存。

5月份,制造業新訂單下降,庫存也在下降,這說明企業在主動去庫存,經濟正在進入下行周期。價格越是下跌,企業越是甩賣庫存。

PPI和工業品庫存走勢是一致的,而且PPI大概領先庫存周期五六個月。按這個推算,工業品的去庫存還沒結束,還在中途,還需要繼續去庫存。

第二,忙着甩賣資產,甩賣不賺錢的業務。

除了甩賣商品去庫存,還可能甩賣資產和業務,把之前過度投資、但又不賺錢的業務賣掉,回收現金流,先活下去。

第三,減少貸款、減少投資、減少招人。

今年大家都在討論,私人部門不貸款了,不投資了,怎么回事?這輪價格下跌對他們的衝擊太大了,價格持續下跌,越投資越虧本,他們在忙着清庫存、甩賣資產,忙着還債。

今年就業形勢爲什么沒有好轉?企業沒有賺錢,不會擴大投資,自然就會減少僱傭,尤其是減少沒有經驗的年輕人,現在青年失業率反彈到20%。

第四,想辦法轉行,做其它還能賺錢的生意,這樣內卷更加嚴重。

今年復蘇,總還有些行業是復蘇的,比如餐飲、酒店、旅遊是復蘇的。

之前,我在講消費的時候講過,今年消費復蘇是分化的,日常消費偏剛需,反彈比較明顯,部分價格還有上漲。但是,可選消費、大類消費,比如汽車、手機、家電、家具、化妝品、奢侈品,依然低迷,有些可能比去年更糟糕。

爲什么有些行業今年反而更難做?

原因很簡單。

今年,企業利潤沒有增加反而大降,就業狀況沒有明顯的改善,家庭收入沒有明顯增加,自然購买力沒有明顯增加。

疫情放开後,一些人出去喫飯、喫燒烤、去看電影、去旅遊,把錢花得差不多了,其它消費自然就會減少,尤其是那些短期內非必要的开支會減少。比如,衣服能穿先穿着,汽車能开先开着,手機能用先用着,蘋果新款暫時不买。

還要注意的是,有些中產家庭的收入在減少,比如大廠裁員,公務員降薪,這些家庭是消費的主力軍,特別是大類消費。但是,現在他們的收入在下降、消費預期也在下降,對大類消費的衝擊很大。

所以,有些行業,尤其是大類消費,短期內可有可無的消費,可能比去年還差。如果你是企業老板怎么辦?

你可能會轉行,這行賺不到錢,找個還能賺錢的行業去卷一卷。

這兩天經濟學家圈一個大家議論比較多的事情是,一位知名經濟學家轉行賣產品、帶貨,有人嘲笑他“脫虛入實”“實業救國”。

我還是比較認真看待這個事情的。這說明經濟學家,尤其是非體制內的經濟學家,生存不容易。他們的產品,不是剛需產品,現在市場下降的比較多。怎么辦?這位經濟學家,像企業家一樣,想轉行,賣一些偏剛需的產品。

經濟學家這樣,企業家這樣,打工人也會這樣。大學畢業生找工作不容易,學軟件工程的,大廠裁員,不好找工作,怎么辦?也到偏剛需的市場去卷一卷,每家每戶都要做飯买菜吧,那就去送美團外賣,很多大學畢業生也去送外賣、送快遞。

所以,在這輪價格下行周期中,家庭購买力不足,可選消費的生存處境非常艱難,企業不愿意繼續投資,有些會往日常消費市場擠,整個市場都會很內卷,都在“搶”家庭那一點點的購买力。一句話:賺錢不容易。

這輪價格下行周期會持續多長時間?怎么才能走出價格下行周期?

2011年到2015年這輪價格下行周期持續了4年。泡沫危機過後,日本價格下行周期走了多久?有人說是30年。

從CPI來看,日本在泡沫危機後價格持續低迷,長期在2%以下,走了30年,直到今年CPI才上漲。但是,綜合資產價格、企業盈利狀況來看,日本泡沫危機這輪市場出清大概是15-20年左右,也是非常長的時間。

那么,現在這輪價格下行周期多長時間,像2011年那一輪一樣幾年時間,還是像日本一樣十幾二十年?

這是很難預測的。

經濟學家把價格持續下降定義爲通縮。有些經濟學家很怕通縮,甚至比企業家更怕通縮。

企業家是靈活的,通縮時,他們會調整,甩賣庫存、甩賣資產,开發新產品,或者轉行。有些企業家還會把通縮視爲一種機會,在原材料價格、土地價格比較低的時候大量买入,默默地擴張產能,等待經濟復蘇、需求回暖,然後大賺一把。

但是,有些宏觀經濟學家把通縮定義爲“壞的東西”,通縮來了,如臨大敵。凱恩斯就很明確地說過,雖然通脹會削弱家庭財富,會帶來貧富差距,但是跟通縮相比,他寧愿選擇通脹。簡單來說就是,寧愿脹死,也不能縮死。很多人也是這么想的,所以貨幣擴張、財政擴張沒辦法控制。

不過,有些經濟學家並不擔心通縮,他們把通縮看作是一種正常市場現象。

只賺錢不虧錢的市場不是真正的市場,只漲價不降價的市場不是真正的市場,也沒有這樣的市場。價格下降、通縮,跟價格上漲、繁榮,是一樣的。價格下降周期是市場出清的過程,是市場在顯靈,在調節,企業家會在這裏面調整,有人清庫存、甩賣資產,有人會乘機抄底資產。這就是市場。

這是兩派不同的觀點,我們怎么辦?

有人說總需求不足,那就要繼續刺激,繼續借債投資。2011年到2015年這波價格下行,怎么走出來的?其實就是供給側改革、棚改貨幣化。通過抵押補充貸款給房地產注入了3萬億資金,還有大規模的信貸,全國大小城市房地產價格大漲,各地新城拔地而起,幫助上遊的鋼鐵、煤炭、水泥清庫存。

但是,結果呢?宏觀經濟槓杆率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企業、家庭的債務都大幅度增加。到現在,借債借不動,投資不敢投,消費沒錢消費。所以,用更大的泡沫去蓋之前的泡沫,這不是解決辦法,會制造更大的危機。

到底該怎么辦?

如何走出這輪價格下行周期?

這裏我簡單講一下。

首先,政府肯定要救市,關鍵看怎么救,用什么辦法。比如2萬億救市資金,繼續投資基建,還是發給普通家庭?

其次,不贊同大規模刺激的辦法,要轉變思路,實施一系列改善民衆收入的政策。

比如,發行一筆國債給普通家庭發現金。

比如,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減輕購房家庭的債務負擔。

比如,提高國有企業的利潤上繳比例,然後給中小企業減稅、退稅,實施負個人所得稅制度,給低收入家庭提供稅收補貼。

今年前4個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1.4萬億元,同比增長15.1%。現在只有國有企業還有這樣的利潤增長。但是,國有企業利潤上繳比例偏低,如果算上對國有企業的稅利返還,上繳比例是不足的。

提高國有企業的利潤上繳比例,然後給中小企業減稅、退稅,給低收入家庭提供稅收補貼。

比如,大規模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保基金,大幅度提高農村家庭的養老金額度。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啓動新一輪改革开放。寧要改革帶來的4%,也不要刺激帶來的5%。

所以,要高度重視當前這輪價格下跌周期的風險,要通過改革开放來突破。

財政、貨幣、銀行、土地、國有企業都需要改革,還有改善國際關系,這樣才能走出經濟困境。

只要普通家庭有錢、養老有保障、負債不高、藏富於民,GDP是多少、CPI是多少,並不重要。



標題:2023,比去年更難?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2211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