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合肥市堅決貫徹落實“無廢城市”建設決策部署,市政府專題召开工作推進會,加強統籌謀劃,成立工作專班,建立定期調度機制,制定工作要點和任務清單,着力提升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各有關部門樹立“無...
合肥市堅決貫徹落實“無廢城市”建設決策部署,市政府專題召开工作推進會,加強統籌謀劃,成立工作專班,建立定期調度機制,制定工作要點和任務清單,着力提升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各有關部門樹立“無廢”理念,協同發力,提速五大領域固廢源頭減量、資源利用和無害化處置,取得積極進展。
着力推進源頭減量。堅持綠色轉型升級,推動9個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2022年合肥經开區成功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肥西縣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2個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和1個綠色園區、1個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國家級綠色工廠23家、省級綠色工廠55家、綠色設計產品170款、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9家,綠色制造示範企業數量穩居全國前列、全省首位。4個礦山入選國家級“綠色礦山”。實施化肥農藥使用減量增效,2022年巢湖流域一級保護區綠色生產面積12萬畝,共建設化肥、農藥減量示範區237個,農藥、化肥使用量實現“七連降”。庐江縣、長豐縣入選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百強縣,肥東縣入選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大力發展綠色建築和裝配式建築,獲批全國24個智能建造試點城市之一,綠色建築佔新建建築比例達99%,2023年一季度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比例達45.28%。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根據“2022年天貓雙11綠色物流報告”減碳排行榜,合肥市名列全國綠色物流減碳大市第5名。
健全收集轉運體系。完善工業固廢和危險廢物收集轉運體系,建成4個一般工業固廢分揀中心,不可利用一般工業固廢主要依托工業爐窯、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焚燒。分區建成4個危險廢物小微貯存轉運中心,切實解決小量危險廢物收集難、轉運慢、管理弱等問題。建成生活垃圾投放點4814座,生活垃圾轉運站16座,經改造後半數以上的中轉站設有廚余垃圾專用泊位。入選全國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推進“兩網”融合,建成再生資源回站點445個、鄉鎮分揀中心101個、再生資源產業園1個。構建鄉鎮有標准化收儲中心、村有固定收儲點的“1+X”秸稈收儲網絡體系,建成70個標准化收儲中心。完善農藥包裝廢棄物(廢棄農膜)回收處理體系,設立村鎮回收網點957個,實現鄉鎮全覆蓋,巢湖流域一、二級保護區基本實現全回收。
提升利用處置質效。重點突破尾礦、工業污泥等傳統大宗工業固廢深度利用難題,強化利用技術和裝備研發,國家級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完成省級驗收,培育資源綜合利用行業規上企業130余戶,沙溪銅礦聯合武漢理工大學實施尾礦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年預計處理尾礦170萬噸。全市6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理能力9500噸/日,原生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全焚燒”。建成3座餐廚垃圾利用設施,處理能力1600噸/日。着力補齊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短板,高新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項目、蜀山區小廟生活固體廢棄物處置中心、長豐縣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技改項目主體工程完工。對全市建築垃圾佔比較大的工程渣土,按照“就近消納、對口包保”原則,採取建設項目土地平整、城市生態廊道區域內窪地填平、提高道路標高等多種方式進行利用。實現五縣(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全覆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5%以上。
強化環境風險防控。着力提升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开展危險廢物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和打擊危險廢物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引入第三方技術力量开展危險廢物規範化環境管理評估,評估成績位居A級。加強信息化監管,督促產廢和經營單位實時填報管理計劃、電子台账、轉移聯單,固廢信息系統內注冊企業達4088家。危險廢物總核准利用處置規模爲61萬噸/年,在集成電路行業創新开展廢硫酸等危險廢物“點對點”定向利用。築牢疫情防控防线,構建醫療廢物應急處置體系,有序釋放醫療廢物轉運、處置全鏈條能力,應急能力提升至常規能力的5倍以上。完成垃圾填埋場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提速垃圾填埋場存量垃圾治理,加快推進龍泉山、庐江縣、長豐縣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項目,啓動肥西縣、巢湖市生活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項目。开展全市污泥排查整治專項行動,連續2年組織开展畜禽糞污專項整治行動。
下一步,合肥市將發揮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兩個先鋒”和巢湖“最好名片”優勢,加快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各項目標任務,开展九大類“無廢細胞”創建活動,健全制度、技術、市場、監管“四大體系”,奮力打造分類施策、城湖共治、創新驅動、產業支撐的固體廢物綜合治理新模式。
原標題:“無廢城市”建設|聚焦五大類固廢治理,合肥市提速“無廢城市”建設
標題:“無廢城市”建設|聚焦五大類固廢治理,合肥市提速“無廢城市”建設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21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