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記錄者劉嫺在拍攝過程中
共享菜園主理人舒娟正在勞作
今年初,“庭院經濟”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文件中明確提出“鼓勵脫貧地區有條件的農戶發展庭院經濟”。
“庭院經濟”是以農戶家庭爲單位,以庭院空間爲場所,以綠色生態爲理念,在家庭經濟的基礎上衍生的一種經濟形式。
近年來,很多年輕人返鄉創業後,开起民宿、辦起快遞收發站、开起小超市,打开了“農商文體旅”的新空間,成爲“庭院經濟”的新力量。在成都,逐漸增多的“新農人”,正用自己的方式把“庭院經濟”種在鄉村的大地上。
共享菜園主理人
看着每周都有租客帶着期待,來菜園裏“看望”親手種的瓜果蔬菜,心裏都有一種幸福感。
在城市近郊打造市民的精神世界
有人想改造鄉村面貌,就會有人想繼承鄉村生活。舒娟是成都郫都區人,今年34歲的她,是一名培訓機構的美術老師。而她更喜歡別人稱呼她“農民姐姐”。
“我家裏有30畝地,自己種20畝,剩下的10畝提供給租客們種植。”舒娟說,到了收獲的季節,租客們都會端着盆、提着桶,採摘自己種的瓜果蔬菜。他們中絕大多數都生活在城市裏,平時很少有機會零距離接觸種菜的全過程。在共享菜園裏,可以滿足他們做農人的愿望。他們會把採下的蔬菜交給舒娟一家,由他們完成從新鮮蔬菜到美味菜餚的最後一步。
這個共享菜園項目,是舒娟在3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的。當時,舒娟幾名城裏的同學希望可以體驗種菜的感覺,她二話不說,分出一些土地供同學們耕種。同學們將這件事分享給身邊的人,隨後越來越多的人找到她,希望也可以分得一些土地種菜,同時支付一定的費用。就這樣,舒娟的共享菜園知名度越來越高,目前已經有100多名租客在她的菜園裏種菜。每年,她也可以通過共享菜園獲得10萬元左右的收入。“我就是這些租客與土地之間的橋梁。”舒娟說,看着每周都有租客帶着期待,來菜園裏“看望”親手種的瓜果蔬菜,心裏都有一種幸福感。
這些租客剛到菜園裏時,常常會嫌髒嫌累,甚至有些女生帶着好奇來,卻不愿下地幹活。然而,當這些租客拿起鏟子鋤頭後,立刻沉迷其中,“那種解壓的感覺,就是他們想要的。”舒娟回憶,有一名女士,跟着丈夫來到共享菜園,但只是蹲在田埂上。當她看到丈夫手裏的茄子時,充滿好奇,一直追問茄子是長在哪裏的。當丈夫領着她下地細看時,她的探索欲开始被發掘。舒娟看着那名女士,感覺她看待茄子的眼神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有一種關愛與憐惜。
舒娟表示,“對於蔬菜瓜果相關知識的普及,也是共享菜園的意義所在。”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她,對這裏一草一木的情感,早已滲入她的身體。做共享菜園項目,不僅可以獲得一筆收入,更重要的是不用背井離鄉。
她喜歡簡單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柴米油鹽、人間煙火、三五好友、談笑風生。當共享菜園主理人,滿足了她和像她一樣想回鄉創業的年輕人們。舒娟看着她的菜園說,“我會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我和我的共享菜園的日常故事。我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共享菜園的意義,也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可以像我一樣,回鄉發展”。
鄉村設計師
尋找每座村莊的與衆不同,是鄉村設計師們的使命;把這些特色凸顯出來,則是他們的職責。
讓“百年老宅村”煥發新生機
闲暇時光,來到成都的鄉村,住進改造後的鄉村小院,享受一段愜意的時光……這種“遊”向鄉村的方式,這些年吸引了不少人來成都鄉村生活。而這些小院都出自鄉村設計師們之手,李潔是他們中的代表。從2020年开始,從事多年攝影工作的李潔賣掉成都市區的房子,籌到資金成立一家公司,專做鄉村設計。
李潔表示,她正式成爲鄉村設計師的時間並不長,“我是從2020年,接受龍泉驛區同安街道紅旗村的改造設計業務之後,才算踏進這一行。”李潔說,她和別的同行不一樣的是,用攝影師的眼光觀察鄉村、用鏡頭感改造鄉村。
還原鄉村本來的樣子,是李潔一直堅持的理念。她不希望鄉村改造後,成爲一座縮小版的城市,丟失了鄉村原本的氣息。“改造後的鄉村更應該是炊煙嫋嫋、溪水潺潺、雞鴨成群、雞犬相聞,一幅愜意的畫面。”李潔笑着說,當初改造紅旗村的時候,定了她的設計方案並實施;以舊改舊,盡可能保持原貌,成爲當時的核心設計思路。
如今,紅旗村已經成爲鄉村旅遊網紅打卡地,“現在村裏面引進了一個鄉村咖啡店,在不改變村子原貌的前提下,讓村裏的農戶在家門口就能體驗到城市的感覺。”李潔表示,通過鄉村整體改造,當地的環境變得更整潔、更有規劃,農戶的居住體驗顯著提高;其次,村裏的一些農副產品,如土雞、土鴨等可以在當地直接銷售給遊客,不用像以前,農戶身背沉重的農產品去趕集;第三,通過鄉村改造吸引來的大批遊客,又能拉動當地的民宿、農家樂等發展,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紅旗村的案例成功後,聯和村的村支書成了李潔的“粉絲”。前不久,聯和村村支書決定向李潔發出邀請,希望她能幫助該村進行整體設計。李潔在考察完全村後,發現這裏不同於其他村莊的特點是百年以上的宅院多且集中。“百年老宅村”的設計和宣傳概念,出現在她的腦海中。在這些連成片的百年老宅裏,可以經營民宿、开茶館,做着遊客們平日習以爲常的事,一定別有一番樂趣。
除了打造“百年老宅村”的概念外,李潔還提出了中央廚房計劃:即尋找一座老宅,改造成餐廳,每天都有專人負責在村民間採購新鮮的雞鴨魚兔等,如果食材不夠,則派專人下山採購。只要在村裏住宿的遊客,都可在這家餐廳裏提前點餐。第二天,餐廳會准時將餐食送至房間,省去遊客四處尋找餐廳的時間。
此外,除了古建築,聯和村的四季都有它的美景:春天可賞油菜花,夏天可避暑納涼,秋天可賞紅楓,冬天可觀雪;如果天氣好,每天都可以觀日出、看雲海。據李潔介紹,聯和村盛產茶葉、也種植油菜花,這些經濟作物不僅可以售賣,在生長過程中,也可成爲美麗的風景。成片的茶樹鋪滿山間,成群的採茶女忙碌其間,映襯着遠處漫山金黃的油菜花,一定會吸引更多遊客前來打卡。
李潔選擇了一座位於聯和村後山上的百年老宅,作爲駐村的攝影及設計工作室,“這裏相對安靜,也是相對孤立的老宅,我在這裏辦公,不會影響村民的正常生活”。尋找每座村莊的與衆不同,是鄉村設計師們的使命;把這些特色凸顯出來,則是他們的職責。看着越來越多的村莊煥然一新,也許是鄉村設計師最大的快樂。
鄉村記錄者
我是一根小小的杆子,我希望我的每一次傳播,可以撬動一座村莊未來發展的商機。
在網絡用視頻傳播鄉村魅力
新農人創造着鄉村的新魅力,而鄉村記錄者,傳播着他們的一點一滴。
劉嫺是一名自媒體博主,從去年8月起,她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專門拍攝四川鄉村的人和事。記錄鄉村的人和事,一直是劉嫺熱愛的事業,是她的初衷。去年,她來到成都新津的張河村,看到村莊的現代感,讓她頗爲驚訝。劉嫺對張河村的集趣共享農莊印象最深,在這裏,可以圍爐煮茶、呼朋喚友一起聊天。遠離城市喧囂的小聚,讓她在每天高強度的工作中暫時解脫。
劉嫺在自己的視頻裏曾說,張河村就是未來中國農村的範例。這裏的房子自帶網紅氣質、有讓人羨慕的獨立小院、出門就是辣椒地。這片辣椒地裏,集齊了全國各具特色的辣椒品種,杭州7號、地螺、順美等應有盡有。到了傍晚,小院內陣陣飯香不斷傳出,像在呼喚晚歸的人。
在共享農莊裏,不僅有世界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後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還有傳統的中式庭院。如果這些都滿足不了遊客的體驗,那么擁抱自然的露營體驗不能錯過。
你以爲這是張河村最初的模樣嗎?過去,這裏也曾是一座多爲老人和孩子的“空心村”,商業、配套設施匱乏。如今,正是“庭院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到這裏,這座村莊不再“空心”。企業多了,就業崗位也多了,村裏的年輕人生活得更好,扎根在這裏的意愿也更強。
劉嫺說,她作爲一名自媒體博主,也是一名鄉村記錄者。讓更多的人了解農村、了解農村的變化,就是自己的使命。她一直在實踐自己的職業使命,不僅在宣傳鄉村建設的成果,也在努力發現更多沒被注意到的鄉村。
“我是一根小小的杆子,我希望我的每一次傳播,可以撬動一座村莊未來發展的商機。”
心存美好,便有滿眼春光。不論是用聽覺、視覺、觸覺,還是想象力,熱愛鄉村的新農人們,用自己的身體力行,書寫着他們對於鄉村振興最美好的想象。
標題:“庭院經濟”裏的新農人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20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