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經過了十幾年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水十條、黑臭水體整治等政策的洗禮,中國的污水處理廠建設終於接近飽和了。與此同時,黑臭水體返黑返臭、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低等問題卻又凸顯了出來。種種跡象表明,管網已成...
經過了十幾年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水十條、黑臭水體整治等政策的洗禮,中國的污水處理廠建設終於接近飽和了。與此同時,黑臭水體返黑返臭、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低等問題卻又凸顯了出來。種種跡象表明,管網已成爲當今水污染防治的突出短板。
管網這件事,一定幹、必須幹,幾乎已經沒有什么爭議了。但具體應該怎樣來幹?目前似乎還沒有成熟的方案。
在這方面,三峽集團作爲共抓長江大保護的骨幹,已經先行一步。去年12月28日,長江管網有限公司在湖北正式成立,注冊資本100億元,它的成立標志着三峽集團管網攻堅战全面打響。
三峽集團是如何打好管網攻堅战的?5月20日,2023(第五屆)中國城市水環境與水生態發展大會、水能耦合前沿環境科技战略國際高端論壇暨三峽環境科技大會在湖北武漢召开,三峽集團的多位領導介紹了他們开展管網攻堅战的經驗,給大家帶來不少啓發。
三峽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雷鳴山表示,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开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做出“三峽集團要發揮好應有作用,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建設”的重要指示5周年,三峽集團已經實現了從“環保新兵”到“治水主力”的轉變,助力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轉折性變化。
未來,三峽集團還將進一步統籌防洪、發電、航運、抗旱、補水、生態調度等工作,不斷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全面推廣城市智慧水管家,堅決打贏管網攻堅战,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創新應用生態環保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推動水環境治理提質增效;加強長江珍稀魚類和珍稀植物研究保護,積極有序开展生態調度和增殖放流活動,促進長江生態多樣性保護,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惠澤人民,共同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江河畫卷。
1 六安經驗,進水COD濃度增長88%
六(lù)安,位於安徽省西部,大別山北麓,俗稱“皖西”,又叫“皋城”。它既是合肥經濟圈副中心城市,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城市。
曾幾何時,六安的水環境問題非常嚴重。2019年以前,六安中心城區的污水處理能力僅爲18.5萬立方米/日,生活污水收集率只有44.8%,且部分污水處理設施老舊。
與此同時,他們的管網基礎設施也比較薄弱。三峽集團在六安排查了810公裏的污水管網,發現功能性缺陷點有8981處,平均每公裏就有11處;結構性缺陷也有47553處,每公裏更是高達59處。
這些問題,加上防洪排澇能力低等因素,使得六安的黑臭水體問題嚴重,城區14條黑臭水體反復黑臭,曾經兩次被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曝光,新安渡口國控斷面也是連續不達標。
轉折發生在2019年。這年8月,長江環保集團與六安市政府籤署合作框架協議。隨後又分別於2020年3月、2021年9月先後中標了六安一期、二期項目,投資80多億補齊污水短板,實現供排一體。
2022年3月,長江環保集團還在當地成立六安水管家公司,並於當年7月與六安市政府籤署了管網攻堅战合作框架協議。
長江生態環保集團董事長、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殿常表示,目前,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在六安开展的管網攻堅战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小區雨污混接改造:以問題爲導向,以小區管網提質增效改造爲目的,錯混接與積澇需求同步改造;
2、雨水管網修復完善:對六安市城區八個片區剩余的市政雨水管網進行檢測,並對管網嚴重缺陷和積澇點進行整治;
3、通溝污泥處置中心:服務範圍爲六安市,總面積約爲380平方公裏,管道和河道運維過程中清理出的污泥處置需求約爲60立方米/天;
4、城北污水廠韌性能力建設:在充分挖掘現狀污水處理潛力的條件下,增設5萬立方米/天的雨季處理能力,以提高其雨天抗衝擊能力。
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專業總工程師、技術中心副主任顏瑩瑩也介紹說,他們在六安的試點主要是以補齊過程短板,提升管網健康度爲主。
一方面,通過管網補齊及聯通管道建設,新建管道41公裏。同時开展管網混錯接及重要缺陷修復(側重於擠外水與障礙物等),修復混接163個,缺陷60公裏。
另一方面,通過聯通增強,提升了污水廠系統整體韌性。恢復管網正常運行,擠外水初見成效,污水系統手機效能提升,污水收集率接近70%。
總之,經過三峽集團的治理之後,六安城北污水廠的進水濃度顯著提高,COD濃度已經達到235mg/L,同比大約增長了88%。
如今,六安城區的14條黑臭水體已經全部通過住建部復核銷號,城鎮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也從2020年的44.8%提升至2022年的69.7%。在三部委組織的第三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城市”申報中,六安脫穎而出,名列安徽省第一名。
2 價格機制改革+按效付費+水務資產整合,多舉措解決“錢的問題”
六安的例子,其實只是三峽集團在長江經濟帶幾座試點城市开展管網攻堅战的一個縮影。除了他們,在宜昌、岳陽、九江等地,一場轟轟烈烈的管網攻堅战也已打響。
王殿常表示,三峽集團在長江大保護的實踐當中認識到,“黑臭在河裏,根源在岸上,關鍵在管網”。因此,他們以管網治理爲重點,助推水環境從治標轉向治本,打響了長江經濟帶管網攻堅战。
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龍志也表示,打好管網攻堅战,實現可持續發展,長江生態環保集團總共排查了2.9萬公裏管網,發現了138萬個缺陷。
管網攻堅战,一個核心的難題就是“錢從哪來”?爲此,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提出了多方面的解決辦法。
首先,是推動管網價格機制改革。
三峽集團計劃,通過一定的過渡期,分步調整污水處理費覆蓋管網建設運營成本,綜合水費支出佔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比重基本不變,逐步用“使用者付費”替代財政支出。通過價格機制改革,賦予管網經濟屬性。
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市場投資中心副主任程傑表示,通過管網價格機制改革,還可以盤活隱性資產,讓萬億管網從“非經營性資產”變爲“經營性資產”;強化市場化屬性,解決管網融資難的困境;形成共抓格局,吸引廣大社會資本,共同參與長江大保護。
“當然,管網價格機制改革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可能需要很長的周期,但這正是三峽集團要跟地方探索做的事情。”他說。
其次,建立按效付費機制。
傳統的付費機制,是按照管網長度和處理水量來付費。而未來則要轉變爲按照污染物收集量、污染物削減量付費。通過建立按效付費機制,引導資金配置向管網傾斜,建立廠網收益共享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從按量付費轉向按效付費,不是說處理了多少水量,而是說實際處理了多少污染物,回歸污水廠的基本功能。”王殿常說。
這方面,三峽集團已經在宜昌开展了試點。2022年7月,宜昌市住建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宜昌市污水收集系統按效付費實施辦法(試行)》。
第三,推進水務資產整合。
這就是三峽集團著名的“水管家”模式,它要做到涉水設施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管理,統一調度。
這樣一來,有4方面好處:一是降本,精准投資,減少邊際成本;二是增項,系統治污,提高運營效能;三是籌資,主動作爲,建立長效機制;最後是明責,明晰邊界,統一涉水權責。
以六安爲例,六安水管家公司就是由六安三峽一期公司、六安三峽二期公司、六安三峽水務公司組成的,包含了100%污水、雨水、污泥、內河、中水資產,以及80%供水資產。
目前,六安水管家已經基本實現廠網河一體,排供澇一體,機建投運一體,初步形成“供水-排水-河湖水”全業態資產鏈條。
王殿常也表示,水管家在六安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功,這得益於政府的支持。只有政府更有爲,市場才能更有效。
除了以上三方面措施,長江生態環保還創新生態價值轉化。例如,在浙江松陽的項目中,他們通過保護、修復、構建、營造四部曲,恢復流域生態網絡,爲全域开展土地綜合治理奠定基礎,通過开展土地綜合整治及生態修復,提高入地能級,通過土地關聯權益釋放,形成補充耕地指標(又稱土地指標),通過指標收入反哺生態投資。
通過土地指標收入反哺生態投資,聽起來有點像EOD模式。
此外,他們還借助清潔能源的老本行,推出了“污水廠+光伏”的模式。長江經濟帶蕪湖、六安、岳陽、亳州等地相繼投產污水廠光伏電站12座,全部投產後平均每年可爲污水處理廠提供清潔電能超3300萬千瓦時。
以六安爲例,那裏的鳳凰橋水質淨化廠全部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爲1.87mw,光伏月發電量在17萬度電,大約可覆蓋目前鳳凰橋水質淨化廠總用電量的15%。城北水質淨化廠未來全部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爲3.3mw,光伏月發電量在28萬度電,大約也可以覆蓋目前成倍水質淨化廠用電量的10%。
總之,通過以上這些管網價格機制改革、按效付費機制、水務資產整合等制度改革,加上生態價值轉化、“污水廠+光伏”等手段,三峽集團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管網攻堅战“錢從哪來”的問題,爲管網攻堅战提供充足的“彈藥”。
3 兩年出台8項政策,2萬億管網大市場开啓
雖然已經摸索出了很多經驗,但坦白來說,目前管網攻堅战確實還存在着許多難題,需要大家一起去攻克。
例如,我們國家的污水治理價格機制尚不完善,污水領域目前僅包括污水處理、污泥處置成本,不包括污水收集成本。
程傑表示,目前在污水處理全成本中,污水收集成本約佔50-60%,污水處理成本約佔30-40%,污泥處理處置成本約佔5-10%。但目前收費標准僅涵蓋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理處置成本,佔全成本的50%左右。
“污水收集成本佔比最高,卻沒有回報機制。這就導致的一個情況——大家都不愿意建設管網。”他表示。
同時,我國的污水處理費價格水平也比較低。對比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他們的污水處理費中位數大約爲1.5美元/立方米,而我國平均水平1元/立方米,之間相差達到了10倍。
不過,雖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但總體來看,管網仍將是未來幾十年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
首先,在市場層面,管網已經逐漸成爲最活躍的領域。
回顧污水處理行業發展的歷史,從“十一五”到“十三五”,污水處理廠都處於大規模建設時期。但進入“十四五”以後,這個趨勢則明顯出現了拐點。
但與此同時,排水管網、污水管網的增速則持續保持着高速增長,所以未來,整個污水市場的增量應該是在管網。
生態環境部原水司司長張波也說過,黑臭水體整治涉及大量投資,光是污水管網就有一萬億元的投資缺口,加上雨水管網一共超過了2萬億。
其次,水污染治理的短板也是在管網。
一方面,管網密度不足,我們國家現在的管網能力,基本上跟美國、日本這樣一些發達國家上世紀初的水平差不多,同時各個城市還非常不均衡。
另一方面,管網年久失修。初步統計,我國10年以上的管網長度大約佔比42%,15年以上的管網長度則佔比28%,如此大量的管網都存在修復、維護、改擴建的需求。
第三,水污染治理的關鍵也在管網。
地下排水管網、箱涵錯綜復雜、隱蔽性很強。雖然目前整個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水量是在增加的,但其實它們的進水濃度卻是在下降的。
也就是說,污水處理廠的總體治污效率其實是降低了的,基本上平均COD去除率下降了20%左右。
第四,目前關於水污染的政策也主要是在管網層面發力。
從2021年到現在,2年多的時間裏,國家大約出台了8項環保方面的重要政策,如“十四五”規劃、“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中共中央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战的意見等,每個裏面都提到城鎮管網全覆蓋,管網更新改造等要求,管網已成爲政策的重要關注點。
最後,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也在關注管網。
雖然大家都知道管網很重要,國家也在三令五申地講管網的問題,但管網問題依然非常嚴重。僅僅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中,就至少有15個管網問題被點名通報。
總之,督察在管網,政策在管網,關鍵在管網,短板在管網,市場則更是在管網。
未來10-20年,管網將成爲水污染防治的主战場!
原標題:管網攻堅战,三峽怎么打?
標題:管網攻堅战,三峽怎么打?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20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