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報告顯示:短視頻是青少年獲取新知的工具

2023-05-26 18:50:48    編輯: robot
導讀 抖音供圖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到10.31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爲10.12億,較2...

抖音供圖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到10.31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爲10.12億,較2021年12月增長7770萬,佔網民整體的94.8%。其中,使用過短視頻的青少年群體佔比65.6%,活躍用戶達20%。因此,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青少年群體已成爲短視頻使用的重要用戶群體。

  青少年使用短視頻,是當前媒介技術進步、社會文化繁榮、教育體系革新、家庭教育精進等綜合作用的結果。一方面,通過使用短視頻,滿足了青少年對於休闲放松、信息獲取和社會交往等方面的熱切需求;另一方面,網絡空間也因他們的加入而更加年輕、豐富、多彩,形成了雙向互動、彼此裨益的良好局面。因此,關注青少年在互聯網空間內的關鍵角色、心理和行爲模式、未來發展態勢,對做青少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衆的引路人至關重要。這也是我國各界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和重點推進的全局性、战略性工作。

  5月1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發布《短視頻與青少年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以抖音爲代表的短視頻平台,在科學知識、文化藝術、運動體育等領域,作爲青少年獲取新知的工具,爲青少年在網絡時代領略美學氛圍、提高綜合素質提供了較豐富的內容支持。“青少年模式”是構建清朗青少年網絡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短視頻平台應進一步優化該模式,爲青少年網絡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網絡沉迷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不能一味歸咎媒介工具

  對於青少年網絡沉迷的原因,《報告》分析,有內在因素(個體)和外在因素(環境)兩方面。主要包括:1、青少年心理壓力:心理上有壓力、迷惘的孩子,經常使用網絡的比例更高。2、匱乏的社交關系:社交人際溝通技能較低的孩子,接觸網絡比例更高;感覺自己受到老師和同學歧視和漠視的青少年,使用網絡更頻繁,每天使用網絡的時間也比與老師、同學關系融洽的孩子長。3、低質量的同伴依戀:缺少足夠的友誼陪伴,同伴關系缺失的青少年會更容易將注意力轉移到網絡中。4、幸福感缺失的家庭氛圍: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家庭因素對青少年短視頻使用的影響因素包括,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比如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職業狀況等,家庭完整性、家庭親密度等;幸福感缺乏的青少年接觸網絡的比例更高,會寄希望於通過網絡獲得交流的滿足感。5、不夠完善的學校教育:學校因素主要包括:教育質量,比如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社交能力和情緒能力的相關教育水平;師生關系,比如老師能否可以提供支持性的師生關系、盡早發現孩子的問題;學校氛圍,比如學校是否有安全的教育環境、有無校園暴力、霸凌等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的事件。學校是青少年學習生活密度相對大的場所,當他們無法在學校中獲得較高的學習能力、融洽的師生關系等,就會寄希望在網絡尋找安慰。

  因此,網絡沉迷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效果,將責任推給媒介工具是一種偏頗的論調;需深究青少年個體、學校、家庭等多重因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助力青少年健康發展。

  善用短視頻,助力青少年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發展

  當原本艱澀難懂的知識、正襟危坐的講堂變成隨時可以瀏覽、分享、互動的短視頻,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們感受萬千世界。

  不少孩子通過短視頻,愛上了博物館。身爲浙江大學考古學博士的抖音創作者@水星逛博物館在看展時,目睹一位家長給孩子錯誤的講解後,決心开啓短視頻科普之路。兩年來,她帶領觀衆“雲逛”20多個博物館,探索雷峰塔、龍遊石窟、逛乾陵,解鎖金字塔主題密室逃脫,用好聽好看好玩還非常專業的分享,圈粉大量Z世代網友。

  借助短視頻,即使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凡而細碎的家居生活,經過創作者賦予想象力和寄托着情感的創造性改造,也會呈現出高度藝術化的一面。原本看似“束之高閣”的藝術與“近在咫尺”的行爲藝術、展覽有機結合,多元生活和美學想象不斷被看見,並彼此連接,形成了互動的藝術文化生態。這無疑給青少年的審美鑑賞、思維模式提供了諸多有益的啓發,有助於弱化孩子們與藝術之間的心理距離,鼓勵親身加入藝術實踐、從线上走向线下。

  公开信息顯示,2022年,有45位院士、4位諾獎得主與近400位認證的教授,在抖音分享科學理論和研究成果,名師在短視頻平台“組團營業”成常態。此外,抖音先後开設“唐詩三百首”“抖音藝術季”“冠軍公开課”等欄目,邀請學術機構、學者教授、藝術家、運動員等多領域的專業創作者,爲青少年講授文明精粹。

  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對世界總有一些“不成熟的小問題”。對於孩子們“奇奇怪怪”的問題,成年人認真地回答和引導才是讓他們能對世界保持好奇的催化劑。《報告》認爲,積極、正向的短視頻使用不僅不會導致沉迷,反而可以助力青少年的學習、生活與個人發展。盡管短視頻自身不會導致沉迷,但超時觀看、過度使用等問題,仍需要個體、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給予足夠的重視,從多方主體落實、合力共治。

  青少年網絡保護,各方要多措並舉、多元共治

  互聯網的社交場域中,青少年知識的獲取、文化的接收、休闲習慣的培養等不再如以往是完全在實體社會中漸進培育的過程,而是直接面對海量的信息並根據自我喜好來進行選擇。因此,在社會各主體合力引導青少年健康上網過程中,以往作爲社會優勢主體的政府、學校、家庭等組織機構要轉變角色及觀念,以平等、尊重、理解的眼光看待青少年的各種行爲實踐。

  《報告》建議,要明確各方的社會責任,從而幫助青少年從內到外建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可以從以下方面开展:1、家庭引導:家長要規範青少年的上網習慣,適當約束其上網時間,及時察覺並盡早幫助他們消除其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風險,促進其網絡防範意識和鑑別能力的增強;家長以身作則,自我監督,做好榜樣示範,培養與孩子共同健康上網的習慣;同時,給予其更多的現實關愛,一邊引導其選擇有意義和有價值的短視頻內容並抽空與之一同觀看,一邊鼓勵其走向室外與他人展开各類室外活動,幫助其培養在現實生活中的交往意識與交往能力。2、學校教育:教師應先自身熟悉受到學生青睞的網絡新媒介技術,並提升自己的網絡媒介素養,根據學生觀看網絡內容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因勢利導的價值觀教育;學校作爲專職的育人機構,應積極面對短視頻在知識獲取、形式多元等方面帶來的挑战,可將短視頻的制作與表達方式創造性地引入教育的傳授過程,寓教於樂,以激發學生的創作欲和參與感。3、社會協調:政策層面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網絡內容監管,強化對青少年觸網內容的把關機制;社區、各類社會組織等主體應發揮好輔助作用,積極开展典型案例宣傳,如舉辦健康上網活動,爲青少年身心發展營造寬松自由的外部環境。4、自律規範:青少年需在其他社會主體的幫助下主動提升自身的審美情趣與分辨能力,培養問題意識和反思能力,培養自律意識和自覺健康上網意識。

  優化“青少年模式”,爲青少年網絡保護提供支撐

  2018年試點上线的“青少年模式”,現已成爲短視頻平台的標准配置。《報告》分析,短視頻平台“青少年模式”對使用時長、使用時段、使用功能進行了嚴格限制,對預防青少年短視頻沉迷發揮了重要作用,保障了未成年人健康的觸網環境。以抖音“青少年模式”爲例,在推出“發現”頻道、適齡推薦、“親子平台”後,還上线語音搜索、“自然”科普、“識萬物”等功能,爲青少年探索世界提供便利。

  總體來說,“青少年模式”基本達到了《網絡短視頻平台管理規範》中要求的“對未成年人在线時間予以限制,設立未成年人家長監護系統”的規定,做到了在財物、隱私、思想方面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並起到了一定教育涵化作用。與此同時,“青少年模式”仍然存在不足,《報告》調研中發現,不同平台對於功能限制、內容篩選等標准也不盡相同。由於“青少年模式”標准的不統一,青少年可能會流向對其限制較爲寬松的平台,從而導致“青少年模式”的失效,長此以往會助長平台惡性競爭。互聯網平台應摒棄“流量至上”的商業思維,將“青少年模式”貫徹始終。

  面對短視頻“青少年模式”發展面臨的瓶頸,應在分級標准、內容評價、家庭、學校、企業等方面共同發力,結合青少年發展需要,提供綜合性的思想引領,促進青少年健康使用短視頻平台,快樂成長。                 (魏保)



標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報告顯示:短視頻是青少年獲取新知的工具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1779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