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眼一睜就是馬拉松,一天27場,人們跑瘋了

2024-11-14 18:20:46    編輯: robot
導讀   數據新聞編輯 陳華羅 新媒體設計 苗奇卉 校對 陳荻雁   進入11月以來,各地的馬拉松就如雨後春筍般蓬勃开展,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身着鮮豔運動裝備的跑者們的身姿。   尤其是11月3日,北京...

  數據新聞編輯 陳華羅 新媒體設計 苗奇卉 校對 陳荻雁

  進入11月以來,各地的馬拉松就如雨後春筍般蓬勃开展,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身着鮮豔運動裝備的跑者們的身姿。

  尤其是11月3日,北京馬拉松賽、杭州馬拉松賽、鄭州馬拉松賽、宜昌馬拉松賽、西安馬拉松賽、漠河北極村馬拉松賽等在近十個城市和地區鳴槍舉辦。

  據中國馬拉松官網數據顯示,這一天同時進行的馬拉松有27場次,數十萬人在這一天同時开跑,賽道路旁,朋友圈裏,一片繁忙。

  但即便如此多的賽事,也沒有滿足國人對馬拉松的熱情,十幾年前需要數月才能報滿的馬拉松,現在已經變成了需要“抽籤搖號”才能參與。

  啥時候,連馬拉松都开始卷起來了?

  ━━━━━

  疫情後,馬拉松賽事變多了

  你今年參加馬拉松了嗎?

  作爲一項歷史悠久的運動,馬拉松在各地都有舉辦盛大的賽事,根據中國馬拉松官網消息,整個11月,全國大大小小的馬拉松比賽將達到81場。

  其實除了每年的11月,4月也是舉辦馬拉松賽事最集中的時候,氣候適宜,空氣溼度低,而且沒有較爲集中的大型節日,相對而言的旅遊淡季,冬訓和春訓的結束點,這兩個月份成爲每年馬拉松賽事最集中的時候。

  除此之外,最主要的是近幾年國內的馬拉松賽事越來越多了。

  2013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幹意見》,把全民健身上升爲國家战略。隨後,中國田徑協會宣布正式取消馬拉松賽事審批機制,同時推出賽道認證服務,把馬拉松賽事的舉辦權下放給了地方城市。國內馬拉松开始進入高速發展期,各地的馬拉松比賽如火如荼。

  2011年的時候,國內馬拉松賽事還只有22場,到了2015年,國內舉辦的規模馬拉松相關賽事場次便增長到134場,而在接下來幾年,賽事數量則是出現井噴,2017年達到800多場,翻了6倍多。

  2019年,全國進行的各類路跑賽事多達1828場,幾乎每天都有馬拉松在進行。根據中國田徑協會發布的《2023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顯示,2023年全年共舉辦699場路跑賽事,馬拉松賽事數量(包含半馬)佔了九成,馬拉松參賽總人次近550萬。

  雖然這個數據遠不如2019年巔峰時期高,但已經是疫情後的最高紀錄,而且從目前的數據來看,2024年將打破2023年的紀錄,繼續保持增長。

  大家爲什么這么喜歡跑馬拉松?經濟學中有一個名詞叫作“馬拉松周期”,意思是指當一個國家/地區的生產總值(GDP)超過5000美元時,馬拉松賽事會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

  2010年時,國內人均GDP約爲4550美元,2013年時達到7000美元左右,正好與“馬拉松周期”相對應。從目前國內馬拉松賽事舉辦地來看,經濟越發達地區舉辦賽事越多。

  根據中國馬拉松官網發布的2024年所有馬拉松賽事,東南沿海地區舉辦馬拉松賽事最多,這與地理環境、氣候環境相關,也因爲經濟發達地區,常常有較多的資金來保障賽事運營。

  而越是發達地區,舉辦比賽和參賽人員越多,帶來的收益也會更大,對地區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增益。

  ━━━━━

  這么多馬拉松都是誰在跑?

  據田徑協會發布的報告,我國跑馬拉松的主力人群中,35-49歲人群是主要組成部分;職業構成方面,企業職員及管理者、機關/事業單位員工三部分人群的佔比超過了65%;學歷方面也主要以本科及以上爲主。

  業內也常用“三高人群”的稱呼來形容愛好馬拉松的人群,高收入、高學歷和高職位。

  步入中年,身體機能下滑、健康問題逐漸增多,他們深知運動的重要性,馬拉松這種有氧運動,能有效鍛煉心肺功能、增強肌肉力量並提升耐力與免疫力,預防和緩解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於是爲了健康他們毅然投身其中。

  中年人往往也承受着工作與家庭的多重壓力,跑馬拉松成爲釋放壓力的一個重要渠道。而且相對穩定的工作和生活生活狀態使他們擁有更多業余時間用於訓練和參賽,良好的經濟基礎也足以支撐他們在馬拉松上的各項花費。

  尼爾森發布《中國馬拉松人群與消費洞察報告》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跑者平均年花費爲11418元,主要花在跑步裝備和賽事开銷上。有51%的跑者聲稱自己在馬拉松上的投資多於往年,年輕人的消費意愿明顯更高,更愿意爲跑步進行服務和知識付費。高收入人群仍然是消費主力,消費水平也有所增加。

  在跑步訓練方面,31%的跑者最近一年使用過付費跑步及交叉訓練,主要的訓練方式爲健身房付費(23%)。跑者最近一年在訓練上的平均支出爲1639.66元。

  ━━━━━

  舉辦這么多馬拉松,

  城市賺錢嗎?

  馬拉松並不僅靠參賽者的報名費來盈利,舉辦一場馬拉松的耗時耗力,馬拉松舉辦方的收益,除了報名費,主要依靠政府補貼及相關贊助費用。成本方面,主要是賽事運營,包括賽道建設、運營人力成本和裝備補給等,佔到較大比例。

  根據2018年《中國馬拉松年度報告》的數據,在賽事運營方面,A1類馬拉松平均支出爲1199.86萬元,平均報名收入爲390萬元(按照3萬人規模、平均每人報名費130元來計算),但國內A1類馬拉松的平均贊助收入僅爲669.42萬元,算下來平均有超過140萬元的資金缺口。

  所以舉辦這么多場馬拉松是在賠本賺吆喝嗎?當然不是,有不少的數據都證明,一場馬拉松舉辦得好,會給當地短期內帶來不少人流和消費。

  根據《中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報告(2023-2024)》數據,2023年一线城市舉辦的大型路跑賽事辦賽總收入平均值爲2910.24萬元。路跑賽事的規模已基本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與之相適應的,是一場大型城市馬拉松賽事帶動的經濟效益可達6億-7億元,一場大中城市馬拉松賽事可帶動經濟效益超1億元。

  據官方統計,今年3月舉辦的2024無錫馬拉松,估算產生經濟效應約2.8億元,較去年提升45.5%。其中,餐飲、住宿兩項佔了大頭,分別產生經濟效益1.27億元和1.17億元。

  畢竟去一個城市參加馬拉松,並不會在當地只停留一天,而是一場體驗式旅遊,走走逛逛,直接帶動城市的餐飲、住宿、景區等旅遊消費。所以不少城市在設計馬拉松路线時,都會考慮途經當地有名的旅遊景區。

2024年11月3日北京馬拉松比賽路线圖,來自北京馬拉松官網

  馬拉松的經濟帶動效應在逐步增強,城市舉辦馬拉松的熱情也一如既往的高漲,但也並不是所有城市都具有舉辦馬拉松的能力,組織混亂、工作人員無經驗、倒賣參賽資格、替跑等現象近些年屢見不鮮,2021年5月甘肅白銀馬拉松由於受極端天氣影響,導致21人遇難的事件更是讓整個行業都蒙上一層陰影。

  馬拉松不僅考驗着跑者的能力和耐力,也在考驗着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接待能力。並不是所有城市都有能力舉辦馬拉松,看到賺得盆滿鉢滿的“馬拉松經濟”也別眼紅,只有把基礎設施建設跟上了,服務能力增強了,馬拉松才能跑得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系。

標題:兩眼一睜就是馬拉松,一天27場,人們跑瘋了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4436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