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植麟沒有退路

2024-11-13 18:40:27    編輯: robot
導讀 Kimi和「月之暗面」,需要越战越勇。 文/許雯雯 編輯/張曉 這兩天,AI企業「月之暗面」的創始人楊植麟、聯合創始人兼CTO張宇韜,被前投資人提起仲裁的消息,引發了很多人的討論。 「暗湧Wave」...

圖片

Kimi和「月之暗面」,需要越战越勇。

文/許雯雯

編輯/張曉

這兩天,AI企業「月之暗面」的創始人楊植麟、聯合創始人兼CTO張宇韜,被前投資人提起仲裁的消息,引發了很多人的討論。

「暗湧Wave」報道,最近,楊植麟和張宇韜被循環智能時期的投資人在香港提起了仲裁,相關電子仲裁申請書也已經遞交HKIAC(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目前,這場爭端尚未有更多細節曝光。

簡單做下回顧,這場爭端的大致情況是:

2016年,楊植麟、張宇韜、陳麒聰一起成立了「循環智能」,並先後拿到了來自金沙江創投、華山資本、靖亞資本、真格基金、紅杉中國、萬物資本、博裕資本的投資,公司估值一度超過2億美金。

去年,OpenAI引發的大模型熱潮襲來,楊植麟看到機會果斷下場,和張宇韜共同成立了新公司「月之暗面」。

問題首先出在這裏。有知情人士向「「暗湧Wave」」表示,楊、張二人被仲裁,原因很可能是,去年在尚未拿到來自循環智能的幾個投資方的同意豁免書之前,他們就啓動了融資並創立了月之暗面。

而這幾家投資方遲遲未籤署豁免書的原因是,很可能對循環智能後來在月之暗面所佔的股比不滿。

不過這也不是問題的根源。

這場爭端更核心的起點可能在於,月之暗面後來估值上漲的速度、Kimi智能助手的成長速度,都太快了,部分投了循環智能但沒有跟着投資月之暗面的投資方,有意見了。

01

出圈的Kimi、上揚的估值、眼紅的前投資人

從媒體報道來看,這次向楊植麟和張宇韜發起仲裁的投資機構中,包括了金沙江創投、靖亞資本、博裕資本、華山資本和萬物資本。

他們之前都是循環智能的投資方,但月之暗面成立之初,並不看好這家新公司。

准確點來說,他們也不是不看好月之暗面,而是大模型熱潮之下,整個產業對大模型帶來的機會判斷、對創業公司生存路徑的判斷,出現了分化。

有投資行業人士向第一財經透露,月之暗面成立初期,循環智能的老股東中,紅杉中國和真格基金選擇了繼續跟投,但金沙江創投、博裕資本等機構由於不看好通用大模型,而沒有跟進。

比如,金沙江創投的合夥人朱嘯虎,就曾旗幟鮮明地表示“不會投資中國的基座大模型創業公司”,因爲商業模式很難跑通。在他們看來,大模型真正的潛力在應用側。

“大模型的變現比發電廠還差,發電廠基建投入以後,基本就不需要再投入,而大模型公司每兩三年就要花更多的錢去升級,變現的周期可能只有兩三年,這個商業模式是非常差的。”此前,朱嘯虎曾這么表示。

在接受界面新聞一次採訪時,朱嘯虎對智譜AI、百川智能、零一萬物、月之暗面、Minimax、階躍星辰六家獨立大模型創業公司最後怎么收場,也表示“不樂觀”,認爲“六小虎”最好的結果就是賣給大廠。

最具戲謔意味的地方正在於此——一开始不看好的是他們、持懷疑態度的是他們,後來不滿股比的,也是他們。

原因很可能只有一個:月之暗面後來估值上漲的速度,和旗下Kimi智能助手的破圈速度,超出甚至顛覆了他們起初的判斷。

事實上,盡管月之暗面沒有得到循環智能時期部分投資人的青睞,但它還是找到了更加志同道合的投資方夥伴。

海通國際證券報道,去年3月月之暗面成立後不到2個月,就獲得了包括紅杉中國、今日資本、真格基金、礪思資本等的投資。

緊接着的10月,月之暗面發布了首個支持輸入20萬漢字的智能助手產品Kimi Chat(後更名爲Kimi智能助手)。根據月之暗面官方口徑,20萬漢字是當時全球市場上能夠產品化使用的大模型服務中,所能支持的最長上下文輸入長度,標志着月之暗面在“長文本”這一重要技術上取得了世界領先水平。

隨後不久,Kimi智能助手快速破圈。去年12月至今年2月,Kimi智能助手的月活躍用戶數分別爲50.83萬、112.85萬、298.46萬,同比增長122%至164%。

今年3月,Kimi智能助手又啓動200萬字無損上下文內測,圖/海通國際證券

這一過程中,月之暗面不斷獲得新融資,估值也一路水漲船高。

今年2月,月之暗面完成了超10億美元融資,是當時國內AI大模型公司中的單輪最大金額融資,對應的估值超過25億美元;再到今年8月,月之暗面再次獲得騰訊、高榕創投等在內的新一輪投資,估值漲到了33億美元。

這時,一开始沒有投資的那些部分投資方,开始鬧起了情緒,試圖通過仲裁這種方式,來爲自己爭取更多利益。

02

當“理想主義”撞上“現實主義”,楊植麟被迫“成長”

與朱嘯虎們秉承“現實主義”的大模型走向判斷不同,93年出生的楊植麟完全是另一個思路。

在怎么做大模型、規劃月之暗面的發展方向及路徑上,楊植麟是典型的理想主義者。

此前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楊植麟是這么說的:

AI不是我在接下來一兩年找到什么PMF(產品/市場契合度),而是接下來十到二十年如何改變世界...我們是堅定的長期主義者。

“它(找PMF)不是說不成立,假設你今天找到一個場景,用現在的技術能力,且從0到1增量價值巨大,從1到N空間又沒那么大,這種場景OK......這種是只關注應用的機會,但是最大機會不在這,你的目的假設是商業化,你不可能脫離AGI去思考,我現在只做應用,那好,可能過一年就被碾壓了。”他進一步補充。

對比來看,行業出現這種分歧無可厚非,這也不是單純的“短視”和“長期主義”之間的博弈,因爲大家對市場的判斷不一樣。

而基於自身判斷做出的選擇,不管後來的走向、結果如何,坦然接受自己最初的選擇所帶來的代價或者成果,這早就該是現代資本市場的一項基本共識。

而且據第一財經報道,從循環智能出走創業時,楊植麟獲得了CEO陳麒聰及主要股東的支持,循環智能獲得月之暗面的股權作爲回報。並且當時陳麒聰向公司股東發出情況說明郵件,通知該方案,獲得股東確認,並得到董事會批准。

這樣來看,楊植麟和月之暗面面臨的這場鬧劇,某種程度上已經有點反常識了。

當然,關於雙方的這場鬧劇,目前披露的消息有限,最終走向如何也還是未知數。

不過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對楊植麟和張宇韜這兩位年輕的創業者而言,這是他們必須邁過的一道坎兒,他們沒有退路。

另一方面,客觀來看,盡管當下的月之暗面跑出了不錯的速度、顯現出了不俗的潛力,但也還遠遠算不上成功,在巨頭林立的市場環境裏,它依然是挑战者,未來面臨的挑战也只會更多。

退一萬步講,年輕的創業者們早期碰到點挫折也不是壞事兒,九死一生的創業路上已經堆滿了太多白骨,他們當然需要在磨礪中成長,太順,反而不是一件好事兒。

只是無論如何,也不該是這種挑战。

他們真正的試煉場,應該在向巨頭發起的挑战中、在技術的更迭中、在未來商業化模式的探索中、在更長時間裏的公司管理與治理中、在更長遠的全球化中、在他們可能成長爲新一輪巨頭的自我變革中,而不是現在與逐利資本的博弈裏。

       原文標題 : 楊植麟沒有退路



標題:楊植麟沒有退路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4430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