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新華報業網報道,拉夫勞倫在某平台“雙11”的GMV(商品交易總額)超過16億,但退貨率卻達到了驚人的95%。這一現象源於消費者爲了滿減優惠,加購了拉夫勞倫的商品,一旦優惠到手,這些商品又會以“七天無理由退款”的方式退回給商家。
針對此事,平台方面客服坦言已注意到此次的湊單退貨情況;拉夫勞倫客服則稱,商鋪在退貨過程中造成的損失,可與物流公司或平台尋求解決。
平台“滿減”、消費者“湊單”,早就成爲“雙11”等促銷活動季中的常見操作。但近年來,這一促銷模式引發的爭議明顯增大。拉夫勞倫淪爲“湊單神器”,退貨率高達95%,這樣的“連鎖反應”,或提醒是時候對該模式有更多的優化了。
從媒體報道來看,拉夫勞倫今年之所以成爲一些消費者“湊單-退貨”的重點對象,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原因,即此次平台設置的滿減門檻較高。
像有平台推出了“滿7000減560”,“3000減240”這類大額滿減優惠券。而拉夫勞倫這類單價往往在千元以上的商品,就自然成了理想的湊單選擇。如報道稱,動輒1980元一件的拉夫勞倫針織衫,都有數千人加購,甚至連270元一雙的襪子都顯示“售罄”。
這樣的操作下,消費者達到了“滿減”目的,平台也可以賺足流量、做大交易額數字,但拉夫勞倫的商家們卻是“空歡喜”一場,甚至要爲此付出沉重代價。
有分析指出,消費者選擇退貨時,未發貨的商品,商家需要承擔2至3元的面單和出庫成本,發了貨召回的至少要承擔近5元的快遞費。如果是用戶籤收後再退貨的,商家還要承擔運費險抵扣之後的部分返程費用。即便是用戶立即申請退貨,也浪費了商家的推廣和運營投入。
拉夫勞倫並不是這種滿減機制下的唯一“受害者”。就在前不久,有媒體報道了一個讓人唏噓的案例:一家开了7年、年銷2000萬的女裝店,由於電商平台規則變動和市場競爭致退貨率飆升,利潤急劇萎縮,最終倒在了“雙11”前夜。
誠然,平台推出滿減機制來促銷,消費者爲享受滿減優惠,利用退貨規則來湊單,都是基於規則範圍內的操作,看似都無可厚非。但客觀上,正如拉夫勞倫高達95%的退貨率所反映的,它將一些商家的利益推向了風險之中,甚至可以說,一些商家最終成了優惠活動的“买單者”,這顯然不合理。
要知道,無論是怎樣的促銷規則,只有平台、商家、消費者實現共贏,方能可持續。任何一方如果出現利益受損,要么是促銷有名無實,要么就是“慷他人之慨”,既難言公平,也難以爲繼。
因此,針對一些商家在“雙11”滿減促銷下成爲退單重災區的情況,平台方面理應收拾“殘局”,並及時補上規則漏洞。像一些被當作“湊單神器”的商家,由退貨率畸高帶來的利益損失,平台方面有必要給予相應的分擔,避免讓商家陷入無妄之災。
同時,也應適時對促銷規則作出優化。比如,“滿減”機制下的“湊單”,是否還應該完全適用“七天無理由退貨”的規則?若能事先對退貨規則打上補丁,不僅有利於維護商家的利益,其實也有助於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
還要正視的一點是,相對於依賴湊單的“滿減”,直接發放優惠券或是推出折扣活動,其實更受消費者歡迎,也能夠遏制純粹因湊單而帶來的退貨行爲。
應該看到,滿減優惠往往是逼着消費者湊單,這其實也是在增加消費者的購物成本。近年來,不少消費者吐槽,平台促銷規則越來越復雜,各種滿減機制,正是其中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這不僅“坑了商家”,也“累壞买家”,顯然不是真正健康的商業生態。
提振消費的大背景下,消費者需要更多實打實的優惠,商家也需要更穩定的預期。平台作爲促銷規則的設計者,理應更有針對性地洞察和回應好這一點。若依然爲了片面追求交易額數據,就無視商家的利益和消費者的體驗,實在是得不償失。
畢竟,一種讓消費者和商家都“差評”的促銷模式,最終將不可避免地反噬到平台。
撰稿 / 吳振(媒體人)
編輯 / 遲道華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系。標題:“湊單神器”退貨率高達95%,商家利益不能被玩弄|新京報快評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4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