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妖王”,暴漲1565億

2024-10-23 18:10:49    編輯: robot
導讀   來源:侃見財經   兩年十倍,頭頂“AI芯片第一股”光環的寒武紀上演了一出絕地反擊。   站在AI的風口之上,寒武紀總算是暫時擺脫了危機。   但從長遠來看,不管概念如何火爆,業績才是最終的歸宿...

  來源:侃見財經

  兩年十倍,頭頂“AI芯片第一股”光環的寒武紀上演了一出絕地反擊。

  站在AI的風口之上,寒武紀總算是暫時擺脫了危機。

  但從長遠來看,不管概念如何火爆,業績才是最終的歸宿。且從寒武紀目前的財務表現來看,其絲毫沒有扭虧的跡象。

  站在資本市場的角度,如果風口過後,寒武紀依舊沒能抓住機會實現扭虧,那么等待寒武紀的,大概率將會是被資本市場再次“拋棄”。

  當然,市場也並非沒給過寒武紀機會,只是上一次機會它沒能抓住。

  衆所周知,寒武紀曾是國內芯片行業的一顆耀眼的“新星”,其明星創始人陳天石,也曾讓行業寄予了厚望。作爲芯片行業的天才人物,創始人陳天石與哥哥陳雲霽創業之初,就被市場密切關注。而陳天石能快速入行,與其哥哥也有很大關系。

  2015年,陳天石與他的團隊研發出了世界首款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原型芯片,由於當時這個項目比較超前,所以商業化存在相當大的難度。直至2016年,有了中科院計算所的投資管理平台的加持,陳天石才與中科院共同成立了北京中科寒武紀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之後,其很快就獲得了華爲的青睞。

  當時,華爲市場團隊找到了陳天石咨詢AI與手機智能芯片的結合可能性,這給了陳天石很大的啓發,於是他將前期的芯片調整之後,賣給了華爲。搭上了華爲之後,寒武紀开始一路順風順水。2017年9月,華爲在德國發布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手機芯片“麒麟970”,由於其搭載寒武紀1A處理器,寒武紀也由此一战“封神”。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寒武紀主要收入全部來自IP授權,而這也給日後的“墜落”埋下了禍根。

  2020年,一時風光無二的寒武紀登陸科創板,成爲了名副其實的“AI芯片第一股”,但悲劇的是,上市不久之後,寒武紀就失去了第一大客戶華爲。此次事件給寒武紀造成的影響,其實到現在還沒能消化完成。

  也是因爲營收增長受限,寒武紀的股價由此开啓了長達兩年的下跌周期,跌幅一度超過了80%。但幸運的是,搖擺在危險邊緣的寒武紀,等來了全球AI的風口。

  在全球AI的風口之下,寒武紀也重新得到了資本的青睞。根據統計顯示,自2022年中旬以來,寒武紀從最低46.59元/股(前復權)兩年時間暴漲至最高503.33元,漲幅超過了1000%,市值暴漲超過了1900億元。截至最新收盤,其距離最低位依舊暴漲超過了1565億。

  目前,寒武紀的危機暫時解除,但連續虧損的業績卻成了寒武紀繞不开的結,如果不能順利扭虧,那么風口過後寒武紀的“泡沫”也會被迅速刺破。

  翻开寒武紀的財報我們不難發現,持續且巨大的研發投入,是其長期虧損的根本原因。

  而讓寒武紀雪上加霜的是其營收規模的原地踏步。

  根據財報顯示,2019年至2023年,寒武紀的營收分別爲4.44億元、4.59億元、7.21億元、7.29億元以及7.09億元。也就是說2021年至2023年,寒武紀的營收一直原地踏步,並且還有下滑的趨勢。

  反觀淨利潤,2019年至2023年,寒武紀分別虧損11.79億元、4.35億元、8.25億元、12.56億元以及8.48億元。

  根據寒武紀財報顯示,2024年中旬,寒武紀業績還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其上半年營收爲6476.53萬元,同比下降超過43%;淨虧損5.30億元,虧損幅度並未收窄。

  由此可見,虧損已成寒武紀的常態,且由於加息周期的影響,市場的融資難度大,也讓寒武紀站在了危險的邊緣。

  長期的虧損加上營收的滯漲,寒武紀的經營現金流也不容樂觀。根據財報顯示,2021年至2023年,寒武紀的經營現金流分別爲-8.73億元、-13.30億元以及-5.96億元,盡管2023年其經營現金流虧損幅度有所減少,但今年情況似乎又有些惡化。

  根據2024年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寒武紀經營現金流爲-6.31億元,已超去年全年。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6月末,其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剩下了13.83億元,環比減少25.71億。

  對於寒武紀而言,盡管AI的風口再次讓寒武紀擺脫了危機,且AI的浪潮給了寒武紀無限的想象空間。但是長遠來看,市場對公司的考驗最終還會回到業績上來。以全球芯片龍頭英偉達爲例,今年上半年,英偉達實現營收560.84億美元,同比增長170.95%;實現歸母淨利潤爲314.80億美元,同比增長282.41%。

  也就是說,盡管英偉達漲幅巨大,但是其業績匹配程度較高。而寒武紀目前的業績,實則很難支撐其目前的市值。另外,寒武紀自成立至今,從未實現盈利,其不斷通過融資的方式維持企業的生存。在上市之前,寒武紀先後進行了6輪融資,募資總金額達46億元。若算上IPO的募資額,其累計募集資金更是高達71億元。

  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寒武紀如果不能快速扭虧,並且擴大營收來源,那么未來風險將是比較大的。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高回報意味着高風險,但這並不意味投資者風險偏好高。

  寒武紀讓投資者最爲擔心的問題,就是未來的不確定性。畢竟此前的柔性屏巨頭企業柔宇科技的失敗,已經給了市場上了深深的一課。

  自2020年寒武紀失去第一大客戶時,機構就選擇了用腳投票,因此,自2021年开始國泰君安、智石私募、國投寧波瀚高、長江招銀、科大訊飛、北京納遠等多家機構开始陸續減倉,甚至清倉。

  值得注意的是,機構的逃離並未就此終結。趁着股價回暖,2023年下半年,寒武紀多位創投股東清倉式減持,並受到市場非議。

  爲穩住市場情緒,2023年9月,寒武紀曾發布公告稱,實控人、董事長總經理陳天石自愿承諾,到2024年12月31日期間將不以任何方式進行減持所持公司股份。但由於減持新規,上市時未盈利的公司,在公司實現盈利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在3年內不得減持首發前股份,第4年、第5年存在減持比例的限制。

  因此,寒武紀實控人陳天石的不減持承諾顯得多此一舉。

  2024年7月26日,寒武紀拋出了一份股份回購計劃。根據公告顯示,寒武紀擬通過集中競價的方式回購不低於2000萬元,不超過4000萬元的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297.77元/股,回購股份則全部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

  侃見財經認爲,對於一家近2000億市值的巨無霸企業而言,不超4000萬元的回購計劃,對於股價很顯然難以起到真實的支撐作用。

  今年7月,新浪科技還曾報道稱,寒武紀智能駕駛芯片業務行歌科技大裁員。新浪科技指出,寒武紀智能駕駛芯片業務新項目已經暫停,同時軟件部分裁員近半,硬件部分也只保留下少數員工“善後”。這是寒武紀自2023年4月大裁員後再次被曝裁員。

  新浪科技採訪業內人士,該人士表示,寒武紀現在的思路跟大多數雲廠商的路徑挺像,但公司似乎不具備足夠的資源和能力做這些系統性的工作。

  侃見財經認爲,不管現在AI想象空間有多大,寒武紀都需要回到業績的考量上來,如果不能用業績支撐起自己的基本盤,那么現在的市值也可能是水中月、鏡中花,如果寒武紀不能有效抓住這次AI的風口,那么未來其大概率將會比2023年的處境更爲艱難。

  另外,侃見財經注意到,近半年一共有11家券商給寒武紀給出了評級,其中6家給出了“买入”評級,5家給出了“增持”評級。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系。

標題:半導體“妖王”,暴漲1565億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3547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