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鄰地鐵站”“配套設施齊全”“可隨時入住”……打开某社交平台搜索“短租房”,映入眼簾的是固定格式的描述和一張張當下流行的“奶油風”房間照片。短租房通常以天、周、月爲單位計算租金,成爲時下年輕人喜愛的租房方式。
近年來,在共享經濟推動下,國內短租市場迅速崛起,成爲新經濟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智研瞻產業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中國在线短租行業市場深度評估及投資策略咨詢報告》顯示,2023年度中國在线短租市場規模突破857.59億元。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在线短租行業市場規模236.66億元,同比增長10.38%。
然而,蓬勃發展的短租房市場背後,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房源真實性存疑、居住環境不佳、安全保障堪憂,尋找稱心如意的短租房就像“开盲盒”。
短租房客戶大多是青年群體
當臨近畢業季和暑期,衆多青年來到上海尋求職業發展機會。在正式工作和穩定住所落定之前,短租房成爲了他們理想的過渡選擇。這波周期性的人口遷移通常都會帶來短租房市場的小高峰。
《2021中國城市租住生活藍皮書》顯示,城市租客中30歲以下佔比超過55%,且這一群體以高學歷爲主,本科及以上學歷租客佔比超過65%。這些年輕人由於工作變動、旅遊出行、臨時過渡等多種原因,對短租房有着較高的需求。小紅書、豆瓣“上海租房”小組、微博超話、自如、闲魚等平台都是年輕人租房找房的聚集地。在網上瀏覽選定房源,聯系房東後,就可以約定线下看房,籤訂合同。
就醫和差旅也是短租需求的來源之一。例如,上海市徐匯區中山醫院周邊的短租房就供不應求。以直线距離最近的中山新村爲例,該小區總共只有760戶,其中有80余戶用於出租。由於醫療資源有限,治療周期充滿不確定性,而短租房大多位於醫院附近的老舊小區,能开火燒飯,價格相對親民,有的還會提供電瓶車租賃,成爲了許多遠道而來的患者及家屬的首選“避風港”。
然而,短租房爲青年、患者家屬、遊客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突破了傳統住宿行業的管理框架,滋生了一系列監管難題。
遭遇社交平台“照騙房”“一房多租”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某社交平台上搜索短租房,出現的房源是清一色的“奶油風”。這種裝修風格,因色彩淡雅、幹淨利落,近年來頗受年輕客群的歡迎。某租房平台上海浦東一家門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最近幾年該平台的小面積老房子,基本全都會採用“奶油風”的裝修風格,“這種風格最好租,年輕人喜歡”。
但當記者每次在帖子下方留言想要實地看房或者詢問價格時,對方都會以“今日回復次數已用完”爲由,要求記者“後台私信聯系”。記者與一個自稱“出租一套自己家的、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天潼路武昌路交界口的高性價比房源”的博主私信聯系,要求實地看房,卻被對方告知“這套房子太漂亮了,已出租”,對方詢問記者是否還考慮附近其他次新房房源,並發來圖片。此後,記者的手機號碼开始不斷被各種中介“轟炸”。
實際上,天潼路和武昌路是兩條平行的小馬路,兩者並不存在“交界處”。記者把天潼路全部走了一遍,也沒找到“次新房”,這片區域除商業外,均爲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
記者注意到,社交平台除了房源可能爲“照騙房”、主要爲中介機構引流外,還會碰到“一房多租”的情況。
被社交平台“照騙房”吸引後,丁女士通過網絡聯系王某某尋求一套在滬短租房。盡管王某某推薦給她的房源與“照騙房”不一致,但尚能滿足其要求,於是她陸續向王某某支付租金、押金共計4300余元,入住了這套房源。
入住一周後的一天,丁女士的房門被兩人先後敲響,都表示自己籤訂了租房合同,丁女士隨即報案。
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檢察院辦理了這起合同詐騙案。承辦檢察官告訴記者,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利用短租房管理漏洞“兩頭騙”:一邊通過僞造支付截圖的方式騙租,未付租金達7.2萬余元;另一邊通過虛構房東身份擅自將房屋出租給多人,造成3名被害人損失共計1.8萬余元。
而這套房源,來自上海某酒店管理公司(以下簡稱“A公司”)。房租一日一結付給公司負責人蔡某某,續租只需將付款截圖發送給租房管家,之後管家就會提供日租房密碼入住。而王某某,每次給管家發送的付款截圖,都是自己僞造的。也就是說,王某某自己沒房,靠P圖“騙”來一套短租房,又把這套房產分別同時租給了3人。
掃除監管盲區
靜安區人民檢察院承辦檢察官告訴記者,前述案件中的王某某之所以可以“兩頭騙”,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像A公司這樣的短租房公司財務管理“不規範”,它使用個人账戶接收租金,且不开展常態化收支檢查。同時,入住核驗制度也存在漏洞,檢察官後續調查發現,短租房公司存在“一證多人”“無證入住”的情況,繼而加劇了擅自轉租、“一房多租”的問題。
爲此,今年4月,靜安區人民檢察院從完善入住核驗登記制度、健全公司財務管理制度、落實安全管理制度3個方面向涉案A公司制發檢察建議。
然而,破解短租房監管問題,光靠檢察機關制定一份又一份檢察建議遠遠不夠。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除房源真實性的風險外,部分短租房的居住衛生環境和安全問題也堪憂:一方面,這些房源往往是居民房自行改造裝修而成,質量參差不齊,曾出現過“二房東”用低成本劣質材料裝修的“串串房”“隔斷房”,因甲醛超標危害租客健康;另一方面,電线亂拉亂接、燃氣設備老化、消防設施缺失等嚴重的安全隱患屢見不鮮,在醫院、旅遊景點附近的短租房中更爲嚴重。
在上海市嘉定區,一些經濟適用房、公租房等政府建設運營的保障性住房也被“二房東”們改造並出租了出去。在一起房屋租賃糾紛中,一套經濟適用房被房東出租給了“二房東”,後者把房子隔成了若幹個小間又群租了出去。而這些群租對象,多爲在滬工作的年輕人,且多爲短租人群。
嘉定區人民法院法官在實地調查中發現,“二房東”爲了多隔幾間房,在房屋陽台上安裝馬桶,把排水管改成了排污管,還私拉電线、私裝電表。這種做法,既違反了國家經濟適用房政策,又造成了安全隱患。
爲破解短租房市場的諸多難題,相關部門已採取一系列治理措施,力求規範市場,保障各方權益。上海市2021年印發的《關於規範本市房屋短租管理的若幹規定》中,明確了房東不得向身份不明的人員提供短租服務;房東應通過“一網通辦”平台登記住宿人員的姓名、身份證件種類和號碼;房東應負責房屋及其設施設備的安全,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和維護,及時發現和排除安全隱患;發現住宿人員利用房屋從事違法違規活動的,及時報告有關部門;配合有關部門开展對住宿人員違法違規行爲的處理。
但這些要求目前並未完全落在實處,一些規定的執行仍靠“自覺”。這項規定的監督管理,由文化旅遊、住房城鄉建設、公安、網信、消防救援、房屋管理等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做好相關工作。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孟強認爲,針對短租房建立起電子化、信息化、便捷化的報備渠道是一個支持後續管理的有效渠道。將房屋出租給“二房東”的房東陳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從不知曉“出租房子還要用一網通辦報備”這個信息,也從未進行過報備。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今年4月,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建設了“違規出租、出售保障性住房監管預警”應用場景,該系統可以自動抓取涉保障性住房違規使用信息线索,並及時推送給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目前,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正與上海市市級行政管理部門加強溝通對接,推動該場景數據推送功能在上海市大數據中心上线。
俞佳一 阮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標題:短租房騙局如何破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14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