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騎行活動如何良性發展?業內人士有話說

2024-08-21 18:50:37    編輯: robot
導讀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     新華社記者盧星吉、李春宇、曹奕博   近年來,自行車騎行活動在全國持續升溫,逐漸成爲全民健身新選擇和低碳出遊新時尚。與此同時,近期與騎行相關的安全問題頻繁引發社會...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  

  新華社記者盧星吉、李春宇、曹奕博

  近年來,自行車騎行活動在全國持續升溫,逐漸成爲全民健身新選擇和低碳出遊新時尚。與此同時,近期與騎行相關的安全問題頻繁引發社會關注。騎行活動如何良性發展?一些騎行組織者、參與者和城市交通專家給出了觀點和建議。

  守法、文明騎行是底线

  今年7月下旬,北京交管部門發布消息稱,將嚴查自行車騎行人在城市道路上競速行駛,主要針對部分騎行者違法在機動車道甚至城市快速路上“刷速度數據”,或是採取無視紅綠燈、相互追逐、蛇形變道等危險行爲的問題。隨後多個城市跟進。

  “現在很多騎友擁有非常好的器材,但對騎行運動沒有完整認知,一門心思追求快,妨礙了公共規則和秩序……器材水平提高後,本應去適宜的地方發揮性能,而不是在城市道路甚至長安街這種首都文明的窗口上競速。”北京市自行車運動協會會長宋國強表示。

  “我們加強了對協會各個俱樂部車隊隊長的教育,要他們負起責任,勸導隊員不要在城市道路开展競速,現在看來我們的俱樂部應該杜絕了這種現象。”

  同時他呼籲,注冊俱樂部之外的個體騎友和其他一些騎行愛好者群體也應當守法、文明騎行。

  “我們是絕對不希望看到騎友去騎高架橋,去騎環路,這些地方太不安全了,也不合法,這不是我們作爲騎行參與者應該做的事情。”在北京、海南擁有多家門店的“胡同山野”騎行文化空間創始人吳天昊說。

  不文明甚至違法的個例也讓正常騎行鍛煉群體承受了污名化壓力,但根據記者的觀察,主流聲音仍是鼓勵文明騎行活動、譴責違法違規行爲。

  在一些博主利用城市環路刷速度數據、闖紅燈的帖子下,許多騎友表達了反對,並建議社交媒體平台整治此類存在誤導的帖子。

  騎行鍛煉要因地、因人制宜

  宋國強指出,有騎行鍛煉需求,甚至是競技騎行訓練需求的愛好者,應當妥善尋找合適的路段或場地。

  具體來講,他推薦這部分愛好者在周中可以去有連續環路且車輛、行人較少的城市公園、綠地附近,遵守交通信號燈指引進行繞圈。在周末則可以前往車流量小、紅綠燈少,路线延續性好的郊區路段練習。

  “我們協會公衆號裏有推薦路线。都是會員們發現並上報,然後我們進行整理後推出的比較成熟的路线。”宋國強說,協會也致力於爲愛好者开發更多、更好的路线。

  騎行鍛煉還需因人制宜。近期另一起引發爭議的事件是一名未滿12歲的未成年人跟隨成人隊伍騎行拉練時突發事故。作爲資深自行車教練,宋國強也不建議未成年人尾隨成年人進行配合(群體)騎行。

  對於究竟騎多少能達到鍛煉效果,他再次強調了不必求快,應當主要維持在有氧區間,一周兩次,一次約90分鐘即可。他也建議愛好者不必一味模仿專業運動員訓練方式,尤其要警惕“低踏頻-高功率”騎行帶來的乳酸堆積問題。在騎行前後,也應當充分熱身、放松。

  從多角度發現騎行樂趣

  在社交媒體上,騎行鍛煉人群往往熱衷比拼數據。對此,作爲騎行文化推廣者的吳天昊有兩個觀點:其一,安全之外,追求速度、功率數據並無意義;其二,騎行樂趣多種多樣,各人量力而行,總有適合的那款。

  因此,他建議騎行愛好者要從自身身體條件、興趣、道路狀況出發,選擇恰當方式。“有快要退休的人群來咨詢時,我會推薦他們騎礫石公路車或者山地車……他們的首要訴求一定是騎得更遠而不是更快。”

  “騎行的魅力之一是,它能陪伴人的運動周期相較多數運動更長。”他補充道。

  對於騎行路线選擇,他認爲除了偏競技的路线,也有不少偏向城市探索,或是欣賞自然風光,即便是相對“慢”下來了,也能使騎行者身心獲益。

  例如北京市東城區體育局和門頭溝區體育局聯手打造的“從胡同到山野”騎行精品路线,就濃縮了北京城不同區域的文化風貌,最終以西部山區的自然風光收尾。

  越來越多騎行愛好者涉足山區騎行,也反映了這項運動的重要興趣點在於體驗海拔起伏、融入自然風景。吳天昊提醒,進入山野要循序漸進,同時應更加注意安全行駛和車況檢查,“進入山野,無頭盔,不騎行”。

  加強騎行安全教育

  長期關注騎行城市建設的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認爲,雖然近期的爭議主要集中在運動騎行分類上,但只要是合法、文明开展的騎行運動,就無可指責,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於:目前全社會在騎行方面的安全教育十分匱乏,普及程度低。騎行安全教育應從參與面最廣的日常騎行抓起。

  “我們通常所說的日常騎行,包括通勤、城市遊覽活動等。不能光靠法律法規去治理,因爲法律法規沒那么細。所以騎行安全教育就十分重要。”楊新苗說。

  楊新苗的觀點在道路交通實踐中能夠得到印證,比如騎車不佩戴頭盔、邊騎車邊玩手機、拍攝視頻,並排騎行,共享單車載人騎行等違規或不文明行爲。

  對於如何搞好騎行安全教育,楊新苗向記者分享了他所推崇的案例。在自行車文化濃鬱的荷蘭,騎行安全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體系中,青少年需要通過騎行考試後才能獨立騎車上路。

  此外,楊新苗還呼籲各地加強騎行道建設和維護、鼓勵輕量化助力自行車更多地應用於市場。

  在國內新興的運動騎行領域,包括吳天昊在內的一些業界人士也在積極通過社交媒體發文、在騎行者聚集地張貼海報等形式傳播騎行安全知識。

  記者注意到,最近一些騎行俱樂部推出了新手課程,授課內容包括車把抓握、呼吸踏頻、科學變速、上下車、編隊技能、站立騎行等技術要領,也涵蓋教練帶騎經典路线的騎行體驗內容。不過,推出這樣課程的俱樂部尚屬少數。

  一位運動自行車經銷商表示:“原來我們的客戶主要是專業隊,現在普通消費者購买專業車輛激增……比如遇到紅綠燈該怎么停,道路上的預警系統,怎么躲避汽車等等,專業運動員在訓練中有了經驗,但我想很多消費者是沒有經驗甚至是忽視的,他不覺得這個重要。作爲經營者,我其實不希望大家這樣盲目,我們也在計劃請一些專業人士來提供後續指導。”



標題:自行車騎行活動如何良性發展?業內人士有話說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1264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