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作爲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制造商,其動向一直備受矚目。
近期,一則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富士康在兩周內在鄭州工廠招募了五萬人。郭台銘直言:“大陸需要我。”
01
富士康重返大陸,兩周招工5萬
這幾年,盡管富士康曾嘗試將部分業務轉移到其他國家,但大陸市場的吸引力始終難以忽視。
完善的供應鏈體系、龐大的消費市場以及穩定的政策環境都是吸引富士康重返大陸的關鍵因素。
特別是隨着iPhone 16系列即將上市,富士康再次加大了在中國的招聘力度,以滿足即將到來的生產高峰期的需求。
富士康在短時間內成功招募到5萬人,這在當前普遍存在的“招工難”環境下顯得尤爲突出。
員工時薪最高達到了25元,車間工人做滿3個月更是有高達7500元的獎金。相較於其他工廠的15元時薪,富士康的待遇無疑吸引了大量勞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現象也揭示了當前國內制造業的一個痛點:企業要想解決招工難題,必須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
2024年7月底,富士康宣布在鄭州投資建設新事業總部大樓,總投資約10億。這個項目將包括總部管理中心、研發中心、工程中心等多個關鍵部門。
富士康與中國大陸的關系,更多的是一種共生共贏的關系。富士康爲大陸帶來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稅收,而大陸則爲富士康提供了低成本的土地和勞動力資源。
盡管郭台銘曾發表過一些爭議性言論,但無法否認的是,富士康的確在中國市場賺得盆滿鉢滿。
02
富士康的海外布局並不如預期順利
近年來,富士康積極布局印度、越南等新興市場,試圖通過產業轉移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全球化战略。然而,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特別是在印度和越南的嘗試,讓郭台銘意識到,盡管這些國家的勞動力成本低,但綜合成本和風險卻不容忽視。
印度工廠組裝的iPhone 15良品率慘淡,僅爲50%,遠低於中國工廠水平。
此外,這些國家的供應鏈不完善,許多關鍵零部件仍需從中國進口,增加了生產成本。再者,電力基礎設施落後,頻繁的限電導致生產中斷,進一步推高了制造成本。
而越南工廠則面臨電力基礎設施落後的困境,頻繁停電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率。越南緯度較低,夏季炎熱,用電需求激增,再加上新增了大量工廠,使得日常用電量攀升。頻繁的停電和限電,令富士康等企業叫苦不迭。尤其是越南政府的限電通知,更是讓郭台銘措手不及。
電力不足、供應鏈不完善、工人素質不高等問題,都使得富士康不得不重新審視其全球化策略。
03
到底是“賞飯”,還是各取所需?
幾年前,郭台銘曾大放厥詞,稱“我創造了數十萬個就業崗位,讓大陸人能有飯喫,大陸離不开我”。郭台銘也因此被民衆戲稱爲“賞飯哥”。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富士康的崛起,誠然離不开其自身的努力與商業眼光,但更不可忽視的是大陸這片肥沃的土地給予它的滋養。
大陸提供的低價土地資源,爲富士康的大規模建廠提供了堅實基礎。同時,豐富的廉價勞動力更是其發展的關鍵助力。
憑借着這些優勢,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集團每年能從大陸獲得超 4000 億的營收,郭台銘也借此一躍成爲台灣地區的首富。
當富士康在大陸的工廠員工出現“十四連跳”這一震驚全國的事件時,他的不當言論更是讓富士康的形象一落千丈。他不僅沒有深刻反思企業自身管理存在的問題,反而語出驚人地表示那些員工只是爲了拿到高額的撫恤金。這一言論使得富士康被外界貼上了“血汗工廠”的標籤。
經歷了海外布局的種種不順後,郭台銘似乎有些"認錯"的意味。他再次承認中國內地市場的重要性,並下定決心重回故地。
此次富士康在鄭州投資10億元建設新事業總部,顯然是郭台銘想要在中國內地市場扎根的明確信號。與此同時,他也將目光瞄准了電動車代工和固態電池研發等新興領域,希望能夠开拓富士康的發展新藍海。
與往日的囂張不同,這一次郭台銘的表態相對低調,似乎也在通過行動來表達他對中國內地的重視和信任。
正如有分析指出的那樣,富士康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中國內地提供的優質資源。因此,郭台銘此次的“回歸”無疑也是一種必然選擇。
04
富士康的回歸,既是對現實問題的妥協,也是對未來發展的重新布局。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如何平衡成本與效率,如何在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間找到最佳點,將是富士康和郭台銘未來面臨的重要課題。
總的來說,富士康的回歸與其在全球市場的探索,給了我們很多啓示。
企業在進行全球化擴展時,必須全面評估各地的環境、資源和風險,才能做出最優策略。郭台銘的富士康,將如何在未來繼續保持其領先地位,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海量資訊、精准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標題:越南印度遇挫,富士康重返大陸!郭台銘豪言:大陸離不开我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10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