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中國第一大外資便利店退市

2024-07-30 18:10:41    編輯: robot
導讀 太突然了! 這可能是許多人聽聞“羅森退市”消息的第一反應。 近日,日本第三大便利店連鎖企業羅森,揮別東京證券交易所,結束了24年的上市歷程。 這個消息就像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引爆零售行業的輿論場。這家...

太突然了!

這可能是許多人聽聞“羅森退市”消息的第一反應。

近日,日本第三大便利店連鎖企業羅森揮別東京證券交易所,結束了24年的上市歷程

這個消息就像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引爆零售行業的輿論場。這家曾一度被視爲便利店行業標杆的企業,其退市無疑引發了人們對整個行業未來發展的擔憂。

在中國,羅森的故事同樣讓人感慨。

自1996年作爲第一家外資連鎖便利店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羅森已經陪伴了中國消費者28年。

它的退市,不僅是對一個品牌的告別,更是對一個時代的緬懷。

01

日本便利店的黃金時代:

羅森的退市,如同一個時代的落幕,引發了無數人的共鳴和惋惜。

日本便利店的黃金時代,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

隨着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對“便利”的需求日益增長。便利店應運而生,以其24小時營業、商品種類豐富、服務便捷等優勢,迅速佔領了日本市場,成爲城市生活的一個重要標志。

羅森、7-Eleven、全家等便利店巨頭,紛紛崛起成爲日本零售業的中流砥柱。它們不僅改變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也成爲了日本文化的象徵。

羅森作爲其中的佼佼者,最早是在1939年在美國成立的。1975年,羅森在日本獲得了特許加盟許可,並在日本开設了它的第一家店鋪。

隨後,這個品牌在日本迅速發展,並在2000年成功地在東京證券交易所和大阪證券交易所同步上市。

羅森不僅在日本國內擁有廣泛的門店網絡,更將這種便利店文化帶到了海外,包括中國市場。

1996年,羅森作爲第一家外資連鎖便利店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在上海开出首家店鋪。隨後,7-Eleven、全家等品牌也相繼進入中國,中國便利店市場逐漸發展壯大。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3中國便利店TOP100》顯示,羅森以6330家門店的規模位列第五名,佔其全球門店數量的約30%。

在那個時代,便利店不僅僅是售賣商品的地方,它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

無論是深夜加班後的一碗熱騰騰的方便面,還是早晨匆忙中的一杯咖啡和一份早餐,便利店總能在你需要的時候提供溫暖和便利。

便利店的興起,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例如,鮮食供應鏈的完善,保證了便利店能夠提供新鮮美味的食品;物流配送體系的建立,保證了便利店能夠及時補充貨源;支付方式的創新,例如電子支付、移動支付等,方便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便利店行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日本社會生活的進步。例如,ATM機讓我們不再爲了取款而奔波,打印復印服務讓臨時的辦公需求變得簡單,快遞代收更是讓收發包裹變得輕松自如。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便利店行業开始面臨新的挑战。

電商的興起,改變了人們的購物習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线購物,享受足不出戶的便利。

同時,日本社會高齡化和少子化的問題,也給便利店的人力資源帶來了壓力,招聘難、勞動力成本上升,成爲便利店面臨的現實問題。

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便利店行業不得不尋求轉型和創新。

在這樣的背景下,羅森的退市,似乎成了便利店行業困境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它像是一面鏡子,折射出整個便利店行業,在新挑战下的掙扎與困惑。

02

羅森便利店的“便利”困境

羅森的退市,並非偶然,而是時代變遷下的必然選擇。

日本便利店市場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個相對飽和的狀態

各大品牌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價格战、服務战不斷上演,這使得便利店的利潤空間不斷壓縮,經營壓力日益增大。

隨着電商的崛起,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早已悄然改變,线上購物的便利性逐漸取代了部分便利店的功能,尤其是在年輕消費群體中,這種趨勢更爲明顯。

還有房租、人力成本的不斷上漲,這些都在蠶食着便利店的生存空間。在成本上升和利潤空間壓縮的雙重壓力下,便利店行業亟需尋找新的增長點和發展模式。

關鍵時候,還得靠資本的力量。

今年2月6日,日本電信運營商KDDI宣布對羅森進行要約收購,計劃從羅森的母公司三菱商事以外的普通股東手中收購股份,使持股比例由原來的2.1%增加到50%。

4月26日,KDDI宣布已成功收購羅森超過38%的股份,標志着要約收購的正式成立。

緊接着,在7月3日的羅森臨時股東大會上,與會股東通過了退市決議,正式確定羅森將於7月24日退出東京證券交易所。

KDDI作爲日本電信業巨頭,其對羅森的收購,無疑是一次資本力量的強勢介入。這一行爲不僅爲羅森帶來了新的資金支持,更爲其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據業內人士透露,KDDI對羅森的收購,可能是其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企業投資。

KDDI的強勢介入,爲羅森帶來了跨界合作的機遇。面對手機業務增長的局限性,KDDI顯然在尋求突破,希望通過跨行業合作來开拓新的市場空間。

羅森遍布的約14600家實體店鋪,爲KDDI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平台,以加強其在金融和保險業務上的布局,同時吸引更多顧客。

這次收購不僅僅是資本層面的運作,更是KDDI战略轉型的一部分。同時,對於羅森而言,KDDI的加入帶來了資金和技術支持,有助於其在競爭激烈的便利店市場中繼續保持競爭力。

然而,退市並非萬能鑰匙。

它不能改變便利店行業面臨的根本問題,也不能爲羅森帶來長久的安寧。

退市,對於羅森來說,可能是一次战略上的重新布局,但這個布局是否能夠成功,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03便利店,真的便利嗎?

羅森的退市,更像是一次無奈之舉,是在市場壓力下的一次緊急剎車。

便利店,這個曾經被寄予厚望的零售業態,似乎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而這一切,都源於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便利店,真的便利嗎?

便利店的商品價格普遍高於超市,這早已是公开的祕密。

一份簡單的三明治,在便利店可能要賣到十幾塊錢,而在超市,可能只需一半的價格。對於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來說,便利店的“便利”顯然不那么誘人。

這種價格差異,使得便利店在某些情況下失去了吸引力。

其次,便利店的商品種類有限,主要集中在速食品、飲料和零食等快速消費品。雖然方便快捷,但難以滿足多樣化的需求。

除了基本的收銀、找零等服務,便利店很難提供更多附加值。對於追求體驗的消費者來說,便利店的“便利”也大打折扣。

便利店,曾是城市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滿足了快節奏生活中的即時“便利”需求。但如今,便利店的“便利”似乎越來越難以滿足人們的期待。

因此,當羅森退市的消息傳出,引發了不同的反響:有人感到遺憾,有人提出質疑,也有人對此表示幸災樂禍。

但在外界看來,羅森的退市,不過是便利店行業困境的一個縮影,它暴露了整個行業在時代洪流中的迷茫和掙扎,也讓我們看到了便利店行業的脆弱,

顯然,便利店行業面臨的挑战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選址上,便利店往往布局在人流密集的區域,租金成本高昂。同時,便利店需要24小時營業,人力成本也不低。這些成本最終都會轉嫁到商品價格上。

便利店商品種類的受限,主要原因是供應鏈的限制。相比於大型超市,便利店的採購規模較小,議價能力較弱,難以引進更多優質商品。

便利店行業競爭激烈,同質化嚴重。爲了爭奪市場份額,便利店只能通過價格战來競爭,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

其實,不僅僅是日本,中國便利店行業的發展,也與之有着很多相似之處。

中國市場龐大,人口基數衆多,但地域差異明顯,消費習慣多樣化這爲便利店行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帶來了挑战。

在市場競爭方便,除了外資品牌,還有如美宜佳、全家、易捷等衆多本土品牌使得競爭更加白熱化。

要想重新找回“便利”的標籤,便利店行業必須進行轉型升級,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

羅森的退市,或許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但它所代表的,便利店文化對我們生活的滲透和影響,卻遠遠沒有結束。

我們有理由相信,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那份對於便捷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永遠不會過時。

而羅森,以及所有便利店,它們所承載的那份溫暖和便利,將會以不同的形式,繼續陪伴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這場退市,是對過去的告別,也是對未來的期許。

讓我們一起期待,便利店行業能夠迎來新的春天。



標題:太突然!中國第一大外資便利店退市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0377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