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村阿祖
她是中國商界最富有的女企業家;
同時也是被國人痛罵“崇洋媚外”的“小人”。
她和丈夫在武漢疫情期間,只會空喊口號。
然而,在怒賺國人16個億後,轉身就慷慨解囊捐贈給了美國!
她就是“SOHO中國”的創始人張欣!
正所謂惡有惡報,如今,這位小人怎么樣呢?
本文內信息來源已贅述在文章末尾,爲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僅供參考
«——·崇洋媚外·——»
俗話說的好,不是一類人不進一家門。
在2021年春節期間,一檔名爲《金星秀》的綜藝節目引發了全網熱議。節目中,著名主持人金星以其一貫犀利的風格,與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展开了一場關於企業家社會責任的激烈討論。
金星开門見山地問道:"潘總,您作爲一位成功的企業家,SOHO中國在房地產領域可謂是如日中天。我想請教您一個問題:您認爲企業家應該如何承擔社會責任?"
潘石屹微笑着回答:"作爲企業家,我們當然有責任爲社會做貢獻。"
金星並不滿意這個官方化的回答,她又問道:“聽說你們公司年收入超過16億人民幣,捐給美國就6億是嗎?”
面對這個尖銳的問題,潘石屹略顯尷尬,支吾了一會兒才說:“這錢其實是資助給在外的留學生的。”
說完這句話,節目現場一陣喧譁,潘石屹似乎感受到了尷尬,趕緊拋开了這個話題。
然而,這並非張欣夫婦第一次陷入爭議。早在2011年,一則消息就在商界引起軒然大波—SOHO中國聯合創始人張欣已於2010年放棄中國國籍,加入美國國籍。
這一決定讓許多人感到不解和失望。有人質疑,作爲在中國白手起家、賺得盆滿鉢滿的企業家,爲何要放棄中國國籍?是否意味着對祖國缺乏認同感?這一決定無疑給張欣貼上了"崇洋媚外"的標籤。
2014年7月,一張照片在網上流傳开來。照片中,潘石屹正與哈佛大學的負責人籤署一份協議。
很快有人扒出,這是張欣夫婦向哈佛大學捐款1500萬美元的籤約現場。這一舉動立即引發了軒然大波。
隨後,更多細節被曝光。原來,這並非張欣夫婦第一次向美國高校捐款。據不完全統計,他們累計向美國多所高校捐款高達6億人民幣。
就在張欣夫婦大額捐款後不久,網友又發現,了一個驚人的巧合—張欣的兩個兒子分別被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錄取。
這一消息立即引發了廣泛猜測:是否存在"以捐款換名校錄取"的潛規則?雖然沒有直接證據,但這種時間上的巧合讓很多人對張欣夫婦的動機產生了懷疑。
«——·早年創業經歷·——»
要理解張欣爲何會做出這些備受爭議的決定,我們需要回溯她的人生經歷。1965年,張欣出生在北京一個普通的職工家庭。
14歲的時候,張欣隨父母踏上了前往香港的旅程。這個決定源於當時內地流傳的一種普遍觀念:香港是一片繁榮昌盛的土地,機遇無限。然而,現實的殘酷很快就打破了這個美好的幻想。
初到香港,張欣一家人便遭遇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困難。最令人措手不及的是教育問題。由於沒有香港居民身份證,張欣被拒之於正規學校的大門之外。這對一個正處在求知若渴年齡的少女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此時,生活的重擔壓在了全家人的肩上。
面對艱難的處境,年輕的張欣並未氣餒。她利用業余時間自學英語,立志要通過教育改變命運。她在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闖出一片天地。五年後,19歲的張欣帶着省喫儉用攢下的錢,只身飛往英國求學。
在英國,張欣先後就讀於薩塞克斯大學和劍橋大學,攻讀經濟學。這段留學經歷不僅讓她掌握了扎實的專業知識,更培養了她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992年,張欣從劍橋大學畢業,獲得發展經濟學碩士學位。憑借出色的學歷和能力,她很快在美國找到了工作機會。
在美國的幾年裏,張欣在多家知名金融機構工作過,積累了豐富的金融和投資經驗。
1994年,29歲的張欣因工作關系認識了同樣在房地產領域有所建樹的潘石屹。兩人一見如故,很快就相愛結婚了。
雖然在外人看來有些倉促,但張欣和潘石屹都認爲這是命中注定的緣分。
«——·夫妻二人一同創業·——»
在與潘石屹閃電結婚後,張欣面臨着人生的重大抉擇。她當時在美國的高盛集團擔任投資銀行部副總裁,年薪高達數十萬美元,事業正處於上升期。
然而,愛情和事業的天平开始傾斜,她決定放棄這份令人羨慕的工作,隨丈夫回國創業。
這個決定並非一時衝動。張欣憑借其敏銳的商業嗅覺,察覺到90年代的中國正處於經濟騰飛的黃金時期。
鄧小平南巡講話後,中國改革开放進入新階段,各行各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特別是房地產行業,隨着城市化進程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住房需求激增,市場潛力巨大。
1995年,他們成立了"北京紅石實業有限公司",這是SOHO中國的前身。公司成立之初,他們就瞄准了北京這個充滿機遇的大都市。
當時的北京正處於快速發展期,城市化進程加快,寫字樓需求旺盛,爲他們的事業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張欣利用她在美國積累的金融知識和國際視野,爲公司的發展制定了清晰的战略。她提出要打造"藝術地產"的概念,將現代建築設計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相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
這一理念在後來的"長城腳下的公社"等項目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也爲SOHO中國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與此同時,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也在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1998年,中國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實行住房商品化改革,這一政策爲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張欣夫婦抓住這一歷史機遇,迅速擴大公司規模,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布局。
2007年,中國經濟正處於高速增長期,資本市場一片繁榮。張欣和潘石屹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企業擴張的絕佳時機。經過深思熟慮,他們決定將SOHO中國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爲公司的進一步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上市的成功爲SOHO中國帶來了充足的資金支持和更廣闊的發展平台。公司隨即加大了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投資力度,推出了一系列創新性的商業地產項目。
其中,位於北京中央商務區的"銀河SOHO"和上海靜安區的"外灘SOHO"等項目,不僅在商業上取得了成功,還因其獨特的建築設計而成爲城市地標。
SOHO中國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其獨特的商業模式。他們率先在中國引入了SOHO的概念,這種將工作和生活空間相結合的模式恰好迎合了新興的創業潮流和年輕一代的需求。
這一創新理念很快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許多新興的科技公司、創意產業和自由職業者成爲了SOHO中國的忠實客戶。公司的租金收入和物業銷售額快速增長,年收入很快突破16億人民幣,躋身亞洲最大房地產开發商之列。
«——·疫情期間捐款國外?·——»
在商業高峰期,張欣的個人財富也隨之水漲船高,一度進入全球富豪榜。她的成功故事激勵了無數人,被視爲白手起家、勇攀商界高峰的典範。
SOHO中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據統計,公司在中國內地的項目爲其貢獻了絕大部分利潤。
然而,就在公司蓬勃發展之時,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如同一記重錘,猛烈撞擊着中國乃至全球的經濟社會秩序。
武漢作爲疫情的首發地,迅速成爲全國關注的焦點。病毒的蔓延速度之快、影響範圍之廣,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衆多企業家和知名人士在此危急時刻挺身而出。阿裏巴巴集團率先宣布設立10億元醫療物資供給專項基金,騰訊公司緊隨其後捐款3億元,比亞迪、格力等制造業巨頭更是迅速轉產,开始生產口罩等緊缺醫療物資。
可是,坐擁數百億資產的張欣夫婦卻出人意料地保持沉默。
他們唯一的"貢獻",是潘石屹在微博上轉發了一條微博,並簡單配文:"武漢加油!"這一行爲立即引發了公衆的強烈不滿。許多人質疑,作爲一名企業家,不捐款只會動嘴。
就在人們對張欣夫婦的"冷漠"感到失望之際,一個更加令人震驚的消息傳來—他們竟然在疫情期間向美國多所高校捐款,總額高達6億人民幣。
這一消息無異於火上澆油,引發了更大範圍的批評和質疑。
面對洶湧而來的質疑聲,張欣解釋說這是爲了資助在美留學的中國學生。然而,這個解釋並未得到公衆的認可。相反,許多人認爲這不過是爲了討好美國,爲子女進入名校鋪路。
或許是知道自己在國內的名聲億毀,所以早已長期定居在了國外,再也沒有聽到過有關他們的一點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系。標題:善惡終有報!疫情中一毛不拔,賺中國錢捐美國6億的張欣如今怎樣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01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