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着OpenAI進一步加深對國內的API使用限制,更多的問題將落到一衆廠商身上。
這其中,科大訊飛同樣面臨不少問題。
一方面,迭代了幾代的訊飛星火大模型與大模型賽道的“領頭羊”——OpenAI相比,在技術上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另一方面,大模型市場剛剛爆火就迎來價格战。背後是市場競爭趨向內卷引發的生存焦慮。
而在營收上,從2022年起,科大訊飛的高增長就已經戛然而止。伴隨而來的,是逐年高水平增長的負債,以及不斷爲其“輸血”的政府補貼。
AI大模型的蛋糕雖然誘人,但仍缺更精細的場景應用。自家特有的數據將對後續迭代至關重要。分化也許是大模型繁榮前的第一步。
以下是正文:
盡管AI、大模型賽道從去年开始就人滿爲患,但截至現在,國內還沒有出現一個明確定義、高滲透率的產品。
這其中,科大訊飛是人工智能領域內落地應用最廣泛的企業之一,近年來也在訊飛星火大模型上投入了巨額投入。
結合科大訊飛4月23日披露的2023年年度報告,2023年年末,在職員工的數量合計爲14356人,其中技術人員數量最多,合計有8908人,佔總在職員工的62.05%。
技術人員的高佔比也體現出科大訊飛對人工智能的重視。
不過,科大訊飛在AI賽道上走的並不順暢,和大多數友商一樣,這幾年的業績和運營狀況都表明大模型研發和商業化落地是一項道阻且長的工作。
AI賽道歷來是燒錢遊戲,隨着更多競爭對手大模型產品的升級迭代,科大訊飛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都在“對標”ChatGPT,對手不滿意了
6月25日凌晨,國內部分开發者收到了來自OpenAI官方的郵件。
在郵件中,OpenAI團隊指出,“我們將從7月9日开始採取額外措施,阻止來自不在我們支持的國家和地區列表中的地區的APl流量。要繼續使用OpenAl的服務,您需要在受支持的地區訪問服務。”
中國並不包含在OpenAI的开放清單內,這意味着OpenAI將自7月9日起終止對中國提供的API服務。
直白地說,套殼GPT模型研發本地化應用的公司,未來業務將遭遇重創無。但同時,這一事件對於那些自建算力的國內大模型廠商而言,也是一次機會。多家國產大模型廠商也向國內的开發者推出了“零成本遷移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5月到2024年6月,短短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裏,訊飛星火從1.0升級到4.0。
24年初,科大訊飛發布了訊飛星火V3.5,這一版本在邏輯推理、語言理解等多個核心能力上顯著提升,官方聲稱部分能力可以超越GPT-4 Turbo。
6月27日,訊飛星火大模型V4.0正式亮相,升級7項核心能力,推出面向C端的星火智能批閱機等硬件,以及面向B端的星火企業智能體平台。
圖片來源:科大訊飛官微
但目前國內大模型產品的問題在於:其一,技術智能化程度不夠;其二,行業已經卷起來了,尚未產生劃時代突破就要开始卷市場份額。
一方面,科大訊飛和大模型賽道的“領頭羊”——OpenAI相比,在技術上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盡管科大訊飛多次對比,聲稱要在功能上超越ChatGPT,但其董事長劉慶峰也坦言,“國產大模型在復雜知識推理、小樣本快速學習、超長文本處理、跨模態統一理解上距離GPT-4還有差距”。
另一邊,OpenAI則在繼續研發優化ChatGPT。據OpenAI首席技術官Mira Murati透露,GPT-5可能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發布,在特定任務中達到“博士級”智能水平。
另一方面,大模型市場的價格战愈發激烈。
今年5月,字節跳動旗下雲平台火山引擎宣布,其自研的豆包大模型正式對外提供服務,並給出大幅低於行業主流水平的定價。隨後,阿裏、百度、騰訊、科大訊飛等一衆廠商紛紛跟隨降價。
價格战的背後,是技術加速演進帶來的算力成本降低和市場競爭趨向內卷引發的生存焦慮。廠商們競相降低大模型API的使用成本,以爭奪市場份額。
在一門“燒錢”生意的起步階段,這並不是一個好的信號。
營收減速,財務壓力快速增長
2021年2月,科大訊飛在企業年度計劃大會上,提出未來五年要達到“十億用戶、實現千億收入、帶動萬億產業生態”的目標。
2020年科大訊飛的總營收爲130.25億元,如果2025年想把營收提高到1000億,這意味着科大訊飛需要每年平均實現約50.33%的營收增長率。
彼時,科大訊飛已連續10年實現了每年超過25%的營收增長,提出千億營收計劃時底氣十足。然而,自2022年起,科大訊飛的營收高增長戛然而止。
科大訊飛在2022年和2023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爲188.20億元和196.50億元,營收同比增長率僅爲2.77%和4.41%,與前幾年相比驟降。
並且,2023年全年的營收未達200億元,距離千億營收目標的完成尚不足2成。
圖片來源:WIND
近幾年,其歸母淨利潤同樣表現不佳。2022年,歸母淨利潤爲4.18億元,和2021年的9.79億元相比同比下降57.31%。2023年年報披露歸母淨利潤爲1.18億元,再次暴跌,同比銳減71.74%。
就細分業務而言,科大訊飛的業務範圍多元,覆蓋到了教育、智能硬件、智慧汽車等多個方面。目前,科大訊飛的主要營收來源有三個方面,分別爲教育領域、智慧城市、以及开放平台及消費者業務。
2023年的年度報告顯示,教育領域實現營收58.52億元,佔總營收的29.78%;智慧城市領域實現營收39.33億元,佔總營收的20.02%;开放平台及消費者業務板塊實現營收61.85億元,佔比42.14%。
2023年,开放平台及消費者業務的營收增長十分迅速,成爲新的營收增長點。B端業務也是一直以來科大訊飛的優勢所在,智慧汽車業務的收入同比大幅增長49.71%,智慧金融產品和解決方案同比上漲23.01%,智慧醫療也實現了同比15.41%的增長。
數據來源:科大訊飛2023年年度報告
業務方面雖然有亮點,但科大訊飛的負債也在逐年增加。業績增長的速度跟不上負債增長的速度。
2019年末到2023年末,科大訊飛的總資產從201.01億元增長到378.31億元,增幅爲約88%。但負債總額的增長更爲顯著,從83.66億元激增至200.99億元,增長超過117億元,漲幅達到了約140%。
科大訊飛的資產負債率也呈現出上升趨勢。2019年末至2022年末,負債率分別爲41.62%、47.77%、44.78%和48.73%,而到了2023年末,負債率高達53.13%。
此外,科大訊飛在市場投入和研發上的費用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公司的負債。2024年一季度,公司在大模型研發以及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和產業鏈可控方面的新增投入高達3億元,研發費用高達8.42億元,相對於去年同期增加了1.26億元。
但這一切又是進軍AI大模型必要的投入,在穩定落地商業化之前,這樣的財務壓力還會持續很久。
商業化落地仍是問題,大模型如何養活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科大訊飛長期以來的發展,一直伴隨着政府補貼的身影。
根據2023年年度報告,其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爲4.04億元。而2023年的歸母淨利潤爲6.57億元,政府補助在公司淨利潤中佔比高達61.5%。
實際上,過去幾年中,政府補助對科大訊飛淨利潤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從2016年的180.28%到2022年的84.31%不等。從這個角度看,科大訊飛的利潤實現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政府的財政支持。
面對補貼依賴的現實,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爲訊飛星火實際上規劃了三條商業化路徑。
第一是賦能C端硬件。科大訊飛以智能語音起家,目前已經开發出一系列包括翻譯機、智能錄音筆在內的C端產品。
但C端市場對價格較爲敏感,並且產品市場上競爭日益加劇,如何保持產品的競爭力是科大訊飛值得考慮的問題。
第二是B端服務賦能和大模型定制,如教育、醫療、汽車等場景的落地實踐。科大訊飛在B端市場已有多個成功案例,例如智慧教育解決方案的推廣。
然而,B端市場的項目目前往往周期長、回款慢,現金流是重要問題。
第三是开放平台API服務。2024年5月,科大訊飛宣布旗下訊飛星火Lite API將永久免費开放,而同期一衆友商也競相开放免費,如何維持並突出自身特色是科大訊飛需要思考的問題。
圖片來源:科大訊飛官微
人工智能走到今天,實際上和“人”有關的一切智能化應用都還處在基礎定義階段,商業化是擺在所有廠商面前的問題。
價格的激烈競爭背後,實際還是源於產品同質化。這一境況下,結合自家優勢精准定義場景才是商業化落地的第一步。事實上,科大訊飛已經在教育產品上有了一定的積累。
隨着OpenAI進一步加深對國內廠商的限制,自家特有的數據和場景將對後續迭代至關重要。分化也許是大模型繁榮前的第一步。
原文標題 : API限制、營收減速,科大訊飛如何走好大模型下半程?
標題:API限制、營收減速,科大訊飛如何走好大模型下半程?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9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