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離校系統今天中午开放,請同學們及時按照系統提示提前完成離校流程,如圖書歸還、欠費繳納等手續。”李睿琦點進年級群,輔導員的新通知出現在屏幕上,這一刻,他意識到自己徹底畢業了。
李睿琦是法學專業大四學生,畢業前的幾個月,他感到焦慮、煩躁,難以入眠。4年的大學時光,他與好友產生很深的情感聯結,畢業是強行切斷的過程,他認爲自己產生了“戒斷反應”。
“戒斷反應”指當成癮行爲形成後,突然把成癮行爲或物質戒斷後,出現焦慮不安、煩躁、情緒不穩定的狀態。記者發現,在網絡上,“畢業是一場巨大的戒斷”成爲熱議話題。在畢業季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有關青春的離愁別緒重新襲來。
“戒斷反應”引起畢業生共鳴
在美國出租屋內打包大大小小的行李,讓碩士畢業生楊陽有了“畢業”的實感。楊陽本科畢業後在美國讀研,“國外的幾年,我在生活上更獨立了,更多是以自己爲原點去做一些事情。”對於楊陽而言,這個小屋裝滿了她學習和成長的點滴。曾經讓她喜悅的、焦慮的、懷念的一切,和這段時光一起,被打包帶走。“每一個污漬,我仿佛都知道它的源頭,每一件可要可不要的物品,都讓我回憶起它到來時的心境。”
上海畢業生蘇子葉的“戒斷反應”,源於強烈的情感體驗。研三下學期,蘇子葉像往常一樣來到實驗室,作爲實驗室的“小負責人”,她正爲沒法和師弟師妹順利交接工作發愁。學期一开始,蘇子葉驚訝地發現實驗室的事務仍會正常有序地運行。起初,大家會感慨畢業後難以相見的惆悵,“後來每次去實驗室,大家只當是多了一個人,原來我可有可無,世界沒有我照樣會轉”。
讀研前後,蘇子葉的生活發生了許多改變,讓她的性格也從原本的“I”人(MBTI測試爲內向型)變成了“E”人(MBTI測試爲外向型)。本科期間,蘇子葉沉浸在網絡生活中,長期處於自我封閉的狀態,研究生階段的朋友讓她打开了自己。“我喜歡有活力和能量的朋友,他們改變了我。”蘇子葉說,“但最近我在想,會不會他們根本就不會懷念跟我一起玩耍的日子呢?要是能多相處幾年就好了。”
爲什么學生在畢業時會出現“戒斷反應”?北京大學精神衛生學博士汪冰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畢業之時,人要經歷幾個心理上的重大變化。第一,將要失去學生身份,也將要離开曾經身處其中的組織,這意味着失去歸屬感。當一個人失去原來的身份時,他要再次確認“我是誰”,身份的變化一定會在短期內帶來不安、迷茫和焦慮。第二,當我們开始與熟悉的人告別時,會產生一種孤獨感,人與人相遇後再次分離,又各自走上新的人生道路,每個人都要去面對屬於他的現實。
畢業的“戒斷反應”其實一直存在,當代年輕人找到了“戒斷”這一詞語,將它借用到了畢業階段這個復雜的情緒狀態。“爲什么‘戒斷’會變成一個流行詞被這么多人分享?因爲以前的千頭萬緒是無法用一個標籤去界定的,沒有一個容器可以把畢業所面臨的或大或小的心情變化、挑战放在一起。而‘戒斷反應’很形象,大家一下就感覺到了它是什么。”汪冰說,爲情緒命名是一件好事,當一種情緒不能被表達和分享的時候,往往會積累更多的憋悶感或壓抑感,大家認同的命名讓情緒更易於交流和分享。
站在新關口,如何應對“戒斷反應”
站在人生的分岔口,社會學專業學生金今感到異常迷茫,本科實習期間,職場讓她感到不適。
“比較典型的是,把KPI(關鍵績效指標)放到頭上之後,我們可能會作比較,每天去做小結,但我又不想和同事處於競爭的關系,希望能像同學那樣關系比較純粹。學生時代能夠犯錯,被包容的機會很多,但是進入工作崗位後,處處如履薄冰。”金今坦言,雖然考上了研究生,但一想到讀研後仍然要進入職場,感到非常迷茫。
仿佛有一個“加速器”把她的人生向前推,讓她來不及回頭望。爲了盡可能消弭分離帶來的遺憾,金今和好友都留出了更多陪伴彼此的時間,她們去蘇州西園寺裏擼貓、喫素面,拍了很多好看的照片。“我倆待在一起,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說話,就靜靜地坐在那裏,感受在好朋友身邊的安心,不會再像從前那樣吵吵鬧鬧的。”
汪冰認爲,現在很多年輕人开始表現出一種“工作過敏症”,這是因爲年輕人對職場的期待沒辦法得到滿足,所以會有人選擇職場之外更適合自己的環境。“我倒覺得這不一定是逃避,它可能說明現階段的職場現實確實和年輕人在思想、精神和靈魂上的訴求是有距離的,無論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最重要。”
面對“戒斷反應”,汪冰建議畢業生首先要接受自己的情緒感受。“別因爲你的‘戒斷反應’指責自己,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反應比較強烈,說明你可能比較敏感,這也是個優點,說明你對環境的變化也比別人敏銳,對很多事情都有很豐富的感受和反應,也許你適合需要敏銳觀察和細致表達的工作,比如文字工作。”
其次,汪冰建議畢業生與人分享自己的“戒斷反應”。在心理學上,有一種很好的方式叫“感恩拜訪”,也就是去感謝那些你想感謝的人,讓他們知道自己是如何通過他們的所作所爲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加美好。“如果見面不行,就寫封信給你的同學、老師、家人,‘戒斷反應’中有很多對過去的留戀、對未來的焦慮,通過感恩拜訪,你可以表達你的情緒感受,緩解離別愁緒,甚至收獲快樂。”同時,這也可以幫助年輕人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統,生命中的“過來人”一定經歷過類似的人生變化,大家可以尋求他們的幫助、智慧和成功經驗。
最後,要認識自己的人生目標,想象你理想的人生,然後從這幅圖景中找出你現在就可以採取的行動或做出的改變,把一個模糊的、不可控的、焦慮的未來變成可以开始的眼前的一小步,增加對未來的信心。汪冰說,不要讓焦慮發酵,源自不確定感的焦慮可以通過聚焦當下的選擇和行動加以緩解。
人的眼睛長在前面,所以要向前走
金今形容自己目前的狀態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她想對3年後的自己說:如果那個時候你也處在迷茫、焦慮的困境中,一定要相信,之前經歷過的事情必然是有用的。
李睿琦則希望自己能更堅定一些,“以前我總是猶豫不決,做事情拖泥帶水,我希望不要被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綁架’,更關注自己過得开不开心,不是那種很擰巴的狀態”。
楊陽對未來的自己有很多想說的話,不管之前的那段時光是難過的、傷心的,還是快樂的、有成就感的,她清楚地知道人得往前看。“人的眼睛是長在前面的,所以人不斷地往前走,不能陷入過去的回憶,但也不能忘記自己從什么地方來。”
無論如何,畢業是人生新的起點,不能忘卻、無法忽略,但一切情緒都會有一個落腳點,那是給予我們向前走的力量。汪冰提出,人不是准備好了才生活的,而是在生活當中不斷地爲未來作准備。
汪冰更愿意把年輕人的“戒斷反應”解讀爲蛻變的前奏,蛻去舊的殼才能更好地發育,而這個過程本身充滿了種種不適應,但是其所引發的種種人生思考很有價值,不妨“興致勃勃地去體驗”這種蛻變的陣痛,因爲成長本身就是面對一次又一次“戒斷反應”。“永遠保持覺察,不要無知無覺地去經歷,也許很多人生命題還暫時找不到答案,但不等於要放棄尋找。人生的每一次‘戒斷’,都在逼迫我們無限地趨近自己的內心。”汪冰說。
(應受訪者要求,蘇子葉、金今爲化名)
實習生 李欣然 張晨露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郭韶明
標題:畢業是一場巨大的“戒斷反應”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92123.html